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是北宋著名畫家。他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當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真實生動,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傑出藝術成就的優秀風俗畫。經過近千年的漫長歲月,至今仍流傳於世。

畫家生平

張擇端(1085~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張擇端從小就十分好學,早年遊學於汴京(今河南開封),後來學習繪畫。宋徽宗時在翰林圖畫院供職,他專工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宮室、樓臺、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他的畫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張擇端的畫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圖》和《金明池爭標圖》流傳了下來。

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2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屬一級國寶。該畫卷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這在我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卷中,畫中主要分開兩部份,一部份是農村,另一部是市集。據統計畫中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隻28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20輛,轎8頂,樹木170多棵,往來衣著不同,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其間還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情節,構圖疏密有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頗見功底。

藝術成就

《清明上河圖》是一副風俗長卷,它用現實主義手法,全景式構圖,生動細緻地描繪了北宋王都開封汴京時的舟船往復,店鋪林立,飛虹臥波,人煙稠密的繁華景象和豐富的社會生活習俗風情。全圖規模宏大,結構嚴密,構圖起伏有序,其筆墨技巧,兼工帶寫,活潑簡練,人物生動傳神,牲畜形態,房舍、舟車、城郭、橋樑,樹木、河流、無一不至臻至妙,稱得上妙筆神工。縱觀我國古代繪畫,大多數繪畫作品中都蘊含著士大夫孤芳自賞的情緒,難以找到像“清明上河圖”這樣描繪民眾市俗生活與商業經濟活動的繪畫。這幅畫將民眾置於主人翁地位,並加以正確地藝術概括,這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是不多見的,就是在現代繪畫中也是罕見的,他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卷。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瞭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總之,《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張擇端還有一幅作品《金明池爭標圖》,描繪的是皇帝帶領近臣到金明池觀水戰、賽龍舟的熱鬧場面。該圖畫面緊湊,結構嚴謹,主題突出,著重描寫池中的大龍舟及周圍的小船,採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概括地繪出了金明池的全部景色和皇帝觀看爭標的場面。張擇端不只繼承發展了久已經失傳的中國古代風俗畫,尤其繼承了北宋前期歷史風俗畫的優良傳統。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金明池爭標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金明池爭標圖》

張擇端及其《清明上河圖》

《金明池爭標圖》

真跡之謎

《清明上河圖》自問世以來,歷代名家都有摹本,且大小繁簡不同。各地的公私藏家手中有許多摹本和偽造本,國外博物館所藏也有好幾卷。據統計,目前國內外公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圖》摹本多達30幅。 《清明上河圖》最早由北宋宮廷收藏,靖康之難後流入民間,歷經輾轉,後為南宋權臣賈似道所得,元代再度進宮,至正年間又被掉包,流落民間。明代落入權相嚴手中,嚴 倒臺,圖第三次納入宮廷,被明代皇室收藏。後來,大太監馮保將圖從皇宮偷出,並加上了自己的題跋,自此之後此圖神秘失蹤。 二百年後,清朝湖廣總督畢 得到《清明上河圖》,畢死後,此圖再次被皇室收藏,深藏紫禁城內。清末,遜帝儀將該畫攜出故宮,後流落於東北長春一帶。1945年,被收入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現藏故宮博物院。關於真跡之說,目前有兩種說法:大多數人認為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是真跡;另一說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才是真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