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清明上河圖》

國寶:《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全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其寬24.8釐米(24.8公分),長528.7釐米(528公分),絹本設色,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國寶:《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

張擇端,字正道,漢族,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畫家。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樑、街道、城郭刻畫細緻,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自幼好學,早年遊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尚存爭議)等,皆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二、創作背景

張擇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與金對峙的12世紀,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都異常尖銳,並達到日趨激化的程度。當時,表面上的昇平景象,已隱藏著深刻的社會動盪和危機。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他創作了歷史長卷《清明上河圖》。

國寶:《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局部

北宋年間的汴京極盛,城內四河流貫,陸路四達,為全國水陸交通中心,商業發達居全國之首,當時人口達100多萬。汴京城中有許多熱鬧的街市,街市開設有各種店鋪,甚至出現了夜市。逢年過節,京城更是熱鬧非凡。為了表現京城的繁榮昌盛,張擇端選擇了清明這個重要節日的景象進行59表現。《清明上河圖》著重描繪了北宋首都水陸運輸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圖》畫了大量各式各樣的人物。而且,張擇端對每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情,都刻畫得非常逼真生動。這充分說明,張擇端生活的積累非常豐厚,創作的技巧非常嫻熟。

繪畫史上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幅很多,但真本畢竟只有一幅。經過眾多學者、專家對這一專題的研究,大家意見基本一致,都認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畫作,均為後來的摹本或偽託張擇端的臆造本。

三、作品欣賞

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卷中,畫中主要分開兩部分,一部分是農村,另一部是市集。畫中對人物,牲畜、船隻、房屋樓宇、車輛、轎、樹木等的刻畫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其間還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情節,構圖疏密有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頗見功底。將汴河上繁忙、緊張的運輸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畫作的生活氣息。

國寶:《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局部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瞭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總之,《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張擇端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圖》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清明上河圖》豐富的內容,眾多的人物,規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畫面疏密相間,有條不紊,從寧靜的郊區一直畫到熱鬧的城內街市,處處引人入勝。

四、作品粗評

《清明上河圖》對北宋晚期的都市生活作了詳盡而生動的描繪,廣闊而詳盡地展示了當時各階層人物的生活和動態,包括經濟狀況、城鄉關係、民俗風情等等。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宋代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情況的形象史料。在《清明上河圖》的整個畫幅中,隨處可見酒肆茶樓的飲樂者和拉縴者等勞動的場面,形成貧富不均的強烈對比。這種對比的藝術描寫手法,表明了作者對生活觀察和反映現實的態度。

國寶:《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局部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其高度的藝術成就,還表現在全圖規模宏大,結構嚴密,引人入勝。人物和景色的虛實、疏密、動靜等,都具有鮮明的時代感、節奏感和韻律感,表現了高低起伏性和動作性。它既有界畫工整準確的優點,又有完整統一的特色,充分發揮了半工筆半寫意人物畫生動活潑的長處。是我國現實主義繪畫傳統的最優秀代表作。

在繪畫題材方面,《清明上河圖》突破了唐以來的人物畫主要以宗教活動和貴族生活為題材的範圍,開始努力表現新興市民階層的生活場面。而規模之大,場面之宏,人物之多,描寫之細膩、逼真、生動,藝術技巧之高超、純熟,都是古來僅有。這充分說明了,我國以人物為主的風俗畫,發展到宋代,已經注意到人物與情境的完善融合,使之水乳交融,開拓出了新的境界,特別是在描寫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情趣方面,更是衝破了傳統題材的侷限,這對以後民間年畫如《西湖景》、《姑蘇萬年橋》、《三十六行》等,也是一種啟迪。

歷史長卷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在中國繪畫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成為中國風俗畫的一個里程碑,值得我們自豪和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