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东吴国力远超蜀汉,陆逊也不输诸葛亮,为什么不进行北伐?

90后女孩打工日记


陆逊其实也北伐了,而且也不止一次,只是吴国和蜀国情况不同,蜀国诸葛亮大权在握,可以全权控制北伐,而东吴大权在孙权手里,虽然孙权后来破例设置“上大将军”,地位更在大将军之上,而且让陆逊担任,但是控制全局的权利仍然在孙权手里,陆逊要北伐,都是得听孙权的。

陆逊第一次北伐,就是有名的石亭之战,先是周舫诈降,骗曹休进入包围圈,然后孙权让陆逊担任大都督,总督各路人马在石亭给曹休大战,其实这次本是有机会直接覆灭曹休的,曹魏这边贾逵及时设置疑兵,并有朱灵断后才救出曹休,但是惭愧的曹休没多久就病死了。诸葛亮还认为这是个机会发动了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

第二次,这时已经是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诸葛亮和孙权联络,希望一起伐魏,两国当时是同盟,所以孙权自帅大军到巢湖,准备攻合肥,而派陆逊和诸葛瑾攻襄阳,而魏国皇帝亲征合肥,孙权撤退,陆逊这边本来也没有什么收获,听说孙权撤退,而且跟陆逊的亲信韩扁还被俘虏,然后陆逊和诸葛瑾合谋,打了一小仗反而俘虏了千把人。

第三次,或许是第一诈降的效果太好,所以这次陆逊再次派人诈降,不过这次的对象是王凌,然后陆逊进攻庐江,这次陆逊应该是围点打援,但是被满宠识破,所以想派人截了陆逊的退路,陆逊发现后马上撤退,也没有损失。

其实还有一次,只是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但是陆逊是胜了的。而且专门新筑了一座城,作为军事重镇,常驻兵3万。

通过上面就可以发现,陆逊并非没有北伐,但是陆逊并没有绝对的的权利,所有的北伐都是经过孙权允许或者命令的,而且,说诸葛亮谨慎,陆逊更谨慎,没有100%把握基本都不打,有一点危险就是立马撤退,也不至有损失。相比于诸葛亮大权在握,就算败一次、两次也没人能把诸葛亮怎么地,而陆逊头上一直有皇帝压着,所以一点不敢怠慢,能打就打,不能就退,就是不能败,一旦败了就要等着接祸了。而且陆逊北伐的规模除了第一次,其余都不大,所以也没有大书特书。


胡侃解密三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三国时期的吴国多次北伐,但全部失败。

一般认为,吴军善于水战,但陆地作战战斗力不强,远远不如曹魏军队。

首先,208年赤壁之战以后1个月,吴军就开始北伐,试图一举杀入曹魏腹地。

当时周瑜率兵攻打江陵的曹仁,孙权则亲自攻打重镇合肥。

合肥是遏制吴军北上的重要据点。

如果吴军不能占领合肥,也就无法北上。

结果,周瑜攻破南郡,打败曹仁。但合肥城非常坚固,蒋济依靠数千守军,对抗孙权三四万大军毫不占下风。

孙权攻打合肥近半年不克,军队疲惫不堪,只能撤退。

由此,吴军第一次北伐失败。

第二次北伐是214年,当时曹操出动重兵去攻打汉中张鲁。

孙权认为是好机会,再次出动主力攻打合肥。

出兵前,刘备也希望孙权出兵,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并且同意将骗走的荆州分一半给孙权。

这边孙权再次出动三四万大军,围攻合肥。

合肥主力有张辽、乐进、李典等七千多人。

有了第一次防御成功的经验,守军不但很有防御经验,还多次主动出击。

张辽曾带着800敢死队,夜袭孙权大营,斩杀武将陈武,杀得吴军大乱。

这次对于合肥的围攻也是久攻不克,吴军出现大面积的传染病。

孙权有了第一次经验,只得撤军,亲自率领1000多人断后。

谁知道,张辽很有经验,立即出动数千兵力去追击,在逍遥津和吴军遭遇。

当时孙权主力已经撤退,1000多人被曹魏数千人包围,孙权自己也很危险,冒险骑马渡河,在其他部队接应下逃走。

第二次北伐也就这样惨败了。

孙权在世的时候,还在230年、234年两次北伐攻打合肥,尤其是234年第四次合肥之战差点就打赢。

当时,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也即他人生的最后一次进攻曹魏。

东吴也知道此次如果不能胜利,恐怕两国就再不可能胜利。

孙权再次出动主力围攻合肥,差点就攻破合肥新城,曹军守将满宠吓得差点投降。

然而,曹叡驾御龙舟亲率中央大军前往救援,孙权无奈只能撤退。

孙权死后,东吴权臣诸葛恪曾第5次北伐合肥。

这次诸葛恪出兵更多,攻打合肥军队高达10万人,还有西线姜维的配合。

然而,此时吴军多年不做战,战斗力下降严重,还是久攻不克。

诸葛恪又缺乏孙权、周瑜的才干,一味强攻,搞得军队疲惫不堪。

几个月后,曹魏援军赶到,将士气低落的吴军杀败,造成吴军数万人的伤亡。

这就是东吴的5次北伐。

事实证明,曹魏军队在陆战上的优势很大,东吴军队依靠水军防御有余,进攻不足。


萨沙


这个问题让吴大帝孙权情何以堪啊,当年张辽的阴影可是挥之不去啊!


说多了都是泪,东吴不是没有北伐过,虽然没有像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但也是一直在努力啊,单单陆逊就北伐了四次,只是都成不了事。

没错,不管是军队的整体力量,还是所占据的土地面积,东吴跟蜀汉相比之下,后者完全是处于弱势的。可是,如此强大之下的东吴,在北伐的这件事情上面,并没有成得了事。有些人会片面地认为,那是因为东吴胆子小,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情绪化的,如果能够理智地看待这件事情,自然就能够明白东吴的北伐之痛了。


首先东吴固然比蜀国国力强,但破事儿也多,江东那群土豪从来都不安分,家族势力错综复杂。而且江东军队擅水战儿不擅长陆战,这一点周瑜在南郡,孙权在合肥都向我们证明过。最终要的东吴和蜀汉的国策不一样,东吴是先保证江东,再图中原,所以和曹魏没太大仇怨,孙权称帝前,还接受了曹丕的册封。而蜀汉是铁了心的要兴复汉室,和曹魏势不两立。

至于东吴的统帅陆逊,的确非常地有才,出将入相,和儿子陆抗一同扛起了东吴的江山。


可是自己一心很难二用,他那么勇猛的一个人,在面对强大的北魏的时候,是相当害怕的,因为自己如果稍微地松懈,肯定会被北魏袭击,那样子的话,好不容易占据的荆州,就会在自己的手中断送掉。这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陆逊的这种担忧跟害怕,东吴的领导者肯定也是如此。所以,东吴才不敢在北伐这件事情上面做得太冒进。还有一点是更为现实的,就是陆逊跟诸葛亮完全不同,后者在蜀汉的地位,是属于那种自己想要北伐的话,主子也不敢吭一声说不要北伐的。陆逊在东吴的发言权肯定不如诸葛亮。


因此,就算陆逊心里面非常地想要在北代这件事情上面做些什么成绩出来,也必须要考虑到孙权怎么想,毕竟孙权这哥们到了晚年可是出了名的昏庸。正是有着前面所说到的那些情况,所以东吴虽说非常地强势,但是在讲到北代这件事情的时候,本身是使不上什么劲的。

这一点跟诸葛亮时期的蜀汉相比,真的是说多了都是泪。

不过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陆逊还是象征性的搞了几次北伐的,而且或多或少都有点收获。比如石亭之战重创曹休,第四次北伐,陆逊又攻占邾城。


白话历史君


陆逊多次进行北伐。

228年,以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诈降诱敌为契机,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魏国大将曹休的部队于石亭(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境内),三路吴军斩俘魏军1万余人,缴获牛马军资无数,大败的曹休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去世。


232年,陆逊移兵庐江,曹魏老将满宠安排了口袋阵想歼灭东吴军队,陆逊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撤军了。

234年,陆逊与诸葛瑾率万余人进至江夏(今湖北省鄂州市)、沔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准备进攻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在陆逊派往孙权这里的使者被魏军俘获,军事机密泄露的情况下,陆逊镇静处置,派士兵种植农作物,自己与诸将弈棋、射戏,然后与诸葛瑾继续按原计划进军,暗中派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等地,魏军不敢撄其锋芒,东吴军队又大有斩获而平安撤军。

241年,陆逊遣重兵30000屯守邾城(今湖北省黄冈市禹王街道办事处境内),并修缮加固城池,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如此写道:

陆逊重邾城之守,而魏人息志。

上面只提到了涉及陆逊的北伐,事实上,根据《三国志》站在曹魏立场上的记载:

时权岁有来计。

也就是孙权时代,东吴每年都北伐。但是,东吴的北伐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就是水军较强陆军较弱,一旦深入魏境,就会出现满宠所说的『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县』——弃船而进入魏国国境二百里,后面的地方都没有派兵驻守(因而十分空虚)——的状态,因而经常会遭遇不利。

然而,曹魏南线的主要兵力(三分之二)是防备和对付东吴的,而且拒不完全统计东吴北伐14次,曹魏伐吴6次,显然曹魏也是把东吴当成了主要对手,可能只是因为《三国演义》等的重点描写是蜀汉北伐,东吴北伐的存在感才显得弱一点。


谈古论金



东吴国力远超蜀汉,陆逊也不输诸葛亮,为什么不进行北伐?

在我的记忆里,东吴的北伐,好像不少吧;孙权一直有一颗carry的心,之前的合肥之战,不正是北伐吗?夺取荆州,斩杀关羽,累死刘备后;诸葛亮再度与东吴结成“孙刘联盟”,期间诸葛亮北伐的同时,东吴都有积极的响应;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


  • 合肥之战
  • 第一次合肥之战;公元208年,曹操赤壁新败,周瑜、曹仁对峙于南郡;孙权亲领大军,发起了第一次合肥之战,最后无功而返;
  • 第二次合肥之战;公元215年,曹操专注于汉中战事,留乐进、张辽、李典等人驻守合肥;孙权趁机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最后被杀得丢盔弃甲,惨败而归,险些丢了性命;
  • 第三次合肥之战;公元233年,孙权欲出兵围攻合肥新城,因城离水太远,二十余日不敢下船;上岸以后,中满宠伏兵,以失败告终;
  • 第四次合肥之战;也是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公元234年,孙权、诸葛亮相约,各执十万大军,夹攻曹魏;曹魏采用,先集中火力击败吴国,再回过头来收拾蜀国;结果吴国兵败,岐山方面,司马懿坚守不出,累死诸葛亮;吴、蜀两国皆以失败告终;
  • 第五次合肥之战;公元253年,诸葛恪手握大权,不顾群臣劝谏,发动北伐战役;领大军二十万进攻合肥,依然以失败告终;

  • 襄阳之战
  • 公元236年,孙权北伐曹魏,派陆逊统军,攻打襄阳;此次北伐,虽然没能成功拿下襄阳,但也收获颇丰;陆逊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等等等等……

另外还有石亭之战,虽算不上东吴主动出击,但此战由陆逊指挥,大败曹休大军;迅速形成追击之势,也可算作北伐战役!

还有一些小的战役,这里就不提了;总之,孙权还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所以才有这么多北伐;早期确实没办法,荆州这边有关羽大军驻防,东吴也要时刻提防,很难腾出多余的人马北伐;况且,单单发动合肥之战,并不是长久之计,必定要拿到荆州,才有机会真正意义跨出国门;陆逊在世的时候,前期基本上都在争夺荆州控制权,后来孙权登基,陆逊不久后又领了丞相一职,之后就很少统兵了;

所以!在把荆州问题弄明白之后,陆逊就很少统兵了;总共就打了那么几场战役;石亭之战,襄阳之战;


爱尚文史


陆逊,字伯言,是东吴中期的名将,219年,参与袭取荆州,利用自己年纪轻、名声小、卑下的态度,使关羽放松警惕,最终夺取了荆州。

221年,陆逊接任大都督,诱敌深入,在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从而名扬天下。 228年,周舫诈降曹魏,引曹休来攻,石亭之战中,陆逊大败曹军,使得曹魏在未来十多年内,无力大举进攻东吴。

陆逊用兵稳,不准备充分绝不冒险;同时又能忍,无论是关羽的轻视,还是面对刘备的大举进攻,不争一时,寻找战机,这才是名将风范。

东吴势力范围主要在南方地区,当时的南方没有现在这么富庶,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发展程度,都不能与北方的曹魏相比,经不起大规模的持久战,要么是稳扎稳打,要么是抓住战机,直捣曹魏首都。

东吴依靠长江天险坐守东南,最强盛时期军队有三十万左右,听着是不少,可地盘大,分散驻守,用于机动作战的军队就少了,曹魏把守住几个战略要地,东吴这边就很难有突破。

东吴手中最强的军队是水军,上了岸就是步兵,南方缺马,与曹魏强大的骑兵野战时很吃亏。骑兵在古代就相当于现在的装甲部队,步兵对上骑兵,先天上就处于弱势,打不过,跑不了。

东吴后方也没有那么稳固,山越一直是东吴最大的内患。山越是江南地区山贼集团的统称,大小势力多如牛毛,不断骚扰东吴的后方。黄盖、周泰、吕蒙、陆逊等牛人,都曾坐镇地方剿灭山越。

在人才方面也弱于曹魏,江东人才济济,战将也不少,可面对曹魏总是力不从心,难以独挡一面,东吴对曹魏的进攻中,很少分兵进攻,即使有,也难大胜。

反观曹魏,面对东吴,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总有几个重量级的人物镇守。

赤壁之战后,替曹操守住南方的就是曹仁,后来又在襄樊之战中挡住关羽。 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八百破东吴十万大军,威震江东,张辽之名可止小儿啼。

文聘镇守江夏郡,挡住了东吴从湖北进攻的路线,文聘原来是刘表的部将,对东吴十分熟悉。

经济和军事实力上的弱势,使得东吴在两次合肥之战、石亭之战、东兴之战中,虽有战绩,甚至是大胜,但始终难以扩大战果,无法完成战略目标。单凭陆逊一人之力,也完成不了北伐大业。只能是坐拥江南,等待时机。


用户790593241163


东吴实行的霸业,武装割据政权。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孙坚和曹操都很尽力。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因见不到汉献带而不给盟主袁绍,曹操对这心里头是满意的。孙坚与曹操心有共识的是袁绍无能,袁术人品极坏。孙坚与蓸操的战友之情基础很不错。

皇族刘表追讨传国玉玺致使孙坚伤亡。

孙策艰难时以传国玉玺做交易,赚得袁术兵将确立霸业基础,曹操当时救下天子刘协,给于关注,认证江东孙家父子无篡汉野心,曾封孙权讨虏将军。

曹操和刘备共灭袁术及吕布,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曹操为丞相因此功劳更有说服力,间接为孙策洗却耻辱,令孙权心里不无感激。

赤壁战败,曹操不恨江东,还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曹丞相胸怀颇有大爱!……

曹操喜欢孙家,基于孟德文台的战友挚情,父子相传,心各自知。

至陆逊在东吴当大都督掌兵时,三分鼎立的时局已经明朗。因孙曹合谋袭取荆州还擒杀了关羽,双方预防西蜀刘备来报仇争夺地盘。东吴实得利益,形势与战略适宜于防守。

将帅由主,孙权明智,吴魏互通信使,

双方息战修和。陆逊儒将风度,并非好战者,又何苦去北伐战魏!……


手机用户61660323609l


三国中魏国除了水军是短板,其余军种都不错;蜀国与魏国类似,还要加上南蛮山地部队;吴国水军是长项,其余马军、步军比起魏蜀战力均不占优。吴国北伐离开河流海边就玩不转。


qzuser7570841


主要是题主看三国演义看多了,三国时期东吴伐魏一点都不比蜀国少,陆逊石亭一战更打得魏主帅,真正的千里走单骑寻主的曹休羞愧而死,因而魏动用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军队用来防东吴,有东部军区,南部军区,中部军区都是用以防范东吴,更有名将张辽,满宠,曹仁,司马懿,曹休等等!西部军区用以防蜀和西凉小数民族,北部军区用以防辽东和北胡人!而对于诸葛亮,辽东,北胡,西凉等的骚扰式的侵略,魏国基没有投太多的兵力!


菜猪7942


小编读书要认真,免得瞎问!东吴当然不会像诸葛亮一样一根筋,经常伐魏,但伐魏也有几次。孙权和陆逊的伐魏,最后被曹睿击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