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真是昏君吗?那他为什么还修大运河?

dennis35245375340


对于隋炀帝,史学界长期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可以与商纣王、秦始皇相提并论。他在14年位期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特别是他营建东都(今洛阳)、三游江都(今扬州)、三征高丽(今朝鲜半岛),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导致了隋王朝的寿终正寝。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暴君,在其统治期间,同样成就了大事业,同样也有大作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正确全面地评价这位帝王。郭志坤《隋炀帝大传》一书中曾评价他是个复合型的人物,其罪可彰,其功也卓。若论其功业,则不下于秦始皇,决非“秦二世”者流所可比拟。对于隋炀帝短短一生来说,这样的评价是比较中肯、公正的。利用教材,我们不难发现,隋炀帝有两大功业:一是开通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大运河的开凿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在千秋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二是开创科举制,促进了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隋炀帝杨广可谓功劳盖世!他还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也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

综观隋炀帝的功与过,隋炀帝虽“暴”但大有作为。作为现代人,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人物,以理性的思维对待人物,我们的历史和生活将会变得更加鲜活、更加充满智慧!






画里说历史


杨广在位期间目光长远,做出了很多重要的政治决定,如迁都洛阳和修大运河等等,但是,因为他急于求成,他所要求的远远超过了当时的社会承受能力,最终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罪在当代

杨广为了营建东都洛阳、修建运河和开拓疆土,用民过重,损伤国体。

为了建立伟业,杨广下令修建的每一个工程的完工速度堪称历史之最。营建东都,仅耗时十个月,修建运河,用时六年。

古代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不如现在,每一项工程后面都是百姓数不清的汗水和心血。仅仅修建东都洛阳,每月就需要征调民夫两百多万人。修建大运河时,有十多万民工死于这项工程,毫不夸张地说,大运河流淌着是这十多万民工的鲜血。

在修建完大运河后,隋朝还没有喘口气,杨广开始开拓疆土,攻灭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和征讨流求等等,让本来根基不稳的隋朝伤上加伤,天怒人怨。

此外,杨广贪图享乐,穷奢极欲。在大运河修建的同时,杨广又下令修运河,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为自己巡游做准备。

功在千秋

杨广虽然荒淫无道,但是并不代表治国无术。

决定再建洛阳,是因为汉魏洛阳已经不适合作为都城,杨广是在综合考虑当时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后才做出的决定。

决定修大运河除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也是为了促进南北更好的经济交流。其实,修建大运河的工程是杨广从杨坚手里面接过来的,只不过当时杨坚只是修凿了局部运河。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南北的交流更加迫切,杨广才决定继续修凿大运河。历时六年,大运河成功开通,运河两岸的城市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隋唐时期南北的积极和文化交流,都离不开运河。

隋炀帝是一个很复杂的皇帝,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他并非一个好的君王,却修建了功在千秋的大运河,只能说他是一个毁誉参半的皇帝。杨广的“昏”,在于他急功近利,伤民太重,动摇国本。如果杨广能够对伟业徐徐图之,也不至于身死国灭。


汤汤说历史


在中国的正史上隋炀帝“铁板钉钉”的昏君



至于他为什么要开凿运河,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巩固统治 开凿运河

江南地区的经济早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在当时浙江一带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

隋朝的都城定在北方,虽然北方的经济发展得也很好,但是由于两京和边防均要消耗很多粮草,而这种消耗的满足,主要依靠江淮地区的供应,如果只靠陆路运输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开通运输粮草的运河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政治角度来讲隋朝政府也迫切需要开通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以加强南方地区的控制。

当时隋朝政府财源充足,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良好的 经济条件,因此隋炀帝从政治、军事、经济上综合考虑,决定利用旧有渠道和天然河道,打通一条贯穿东西南北的大运河。

事实上隋朝建国初期隋文帝就开始修筑水运水渠,当时是为了把南方的粮草物资运到关中和京城等地 ,以夯实新王朝的经济基础和稳定的政权。

公元584年,开掘了 “广通渠”这条水道长达300多里 把渭河的水穿过西安,向东引至潼关很好解决了关内的漕运问题。

公元587年开始开辟“山阳渎”,这条运河是沿着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掘的邢沟旧道开凿的,从江苏扬州一直贯通到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

隋炀帝开凿的运河从北向南分为三段:北段名为“永济渠”东段名为“通济渠”南段名为“江南河”,整条运河绵延四千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



二,贪图享乐 劳民伤财

公元605年,尚书左丞皇甫义奉隋炀帝的旨意在全国征集了100多万劳力,发往河南,淮北各地开凿通济渠。野史记载开凿水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喜欢吃喝玩乐的隋炀帝能经常乘龙舟到江南去寻欢作乐。

在通济渠开工当年的盛夏,隋炀帝就已乘龙洲东游,河的两岸专门建有方便隋炀帝出行的便道,两旁遍植杨柳,在长安通往江都的沿岸还修建了40多座行宫,由于隋炀帝三下江南都走这条水路,所以又名“御河”。

这样一项浩大的工程 耗时还不到半年的时间,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劳役之苦。



三, 风水说

这一种说法称,隋炀帝开凿运河主要是出于风水上的考虑,要泄沿线地区“王气”,以防隋朝杨家龙脉被扰。

唐朝人韩偓的笔记小说《开河记》首篇即称“ 睢阳有王气出,占天耿纯臣奏后五百年当有天子兴”

还有记载说,当时的谏议大夫萧怀静奏曰:

“臣闻秦始皇时,金陵有王气,始皇使人凿穿砥柱, 王气遂绝,今睢阳有王气,又陛下意在东南,欲泛孟津,又虑危险……引孟津冰入,东至淮口,放孟津水出,此间地不过千里,况于睢阳境内过,一则路达广陵,二则凿穿王气。”

杨广听了萧怀静的一番话后,心里很高兴,于是决定动工开凿大运河。


照隋朝后来的命运来看,大运河开凿还确实与风水有关,但不是泄了民间的“王气”,而是坏了隋朝杨家自己的大龙脉。

现在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隋炀帝是出于哪些目的而决心开凿运河,虽然这条运河称不上“功在当代”,但绝对算得上“利在千秋”

皮日休就曾写过一首《汴河怀古》的诗,他在这首诗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做了评价,可以说是比较公正的: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申报七十七载


说起“暴君”这个词,我们总觉得这说的是性格残暴。但隋炀帝杨广这个人的性格是不是残暴,恐怕不好说。他在即位以后第二年,就重新修订了法律,其中有两百多条罪名都减轻了对应的刑罚。这一举措获得了百姓的拥戴,因为百姓们苦于严刑峻法已经很久,这下终于能喘口气了。你可能会说,隋炀帝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这还不是个暴君吗?其实在古代中国,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这种事是常有的。况且杨广杀死父亲杨坚只是一家之言,并不是历史定论。他在即位以后,确实杀死了哥哥也就是废太子杨勇,但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经杀死了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还把两人的后代赶尽杀绝。结果李世民非但没被骂成暴君,还被归入明君的典型。可见,古代的帝王们为了权力斗争而杀死亲人,并不是被骂成暴君的理由。

隋炀帝那些劳民伤财的举动,真的纯属瞎折腾吗?说起隋炀帝,我们很多人都会想到大运河。请注意,隋朝修的这条大运河,并不是后来元朝修的那条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主要是服务北京,从南方为北京运输物资。隋朝大运河服务的对象是洛阳,洛阳才是隋朝大运河的重心。从地图上看,这条大运河北起涿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区,南到余杭,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地区。但它并不是一条直线,中间特意向西拐了个弯,一直通到洛阳。所以,隋朝大运河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沟通南北,二是服务洛阳。而这两个目的背后,都暗藏着历史的必然性。

我们先看“沟通南北”。隋朝建立以前,中国处于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而在隋朝统一以后,要想将分离数百年之久的南方和北方真正合为一体,是通过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达成的。

更何况,兴起于北方的隋朝当时对于南方的治理并不算稳固。隋朝刚实现统一不久,南方就爆发了叛乱。在会稽也就是浙江绍兴一带,有一个叫高智慧的人带头起兵造反,叛军达几万人之多。隋炀帝派杨素前去镇压,才平定了这场叛乱。要想随时应对可能的叛乱,就要保证向当地运送军队和物资的能力。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修建通济渠,将洛阳与淮河边上的泗州连接起来,启动了大运河工程。《隋书》中记载,通济渠的修建动员了百万以上的劳工。就在同一年,他又动员十几万民工,修建联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到了608年,隋炀帝下令开始修建大运河中最长的一段,也就是联通洛阳和涿郡的永济渠。永济渠从洛阳出发,向北经过辽阔的华北平原,最终抵达今天的北京附近。这一工程也动员了百万劳工。《资治通鉴》中甚至记载当时男人已经不够用了,开始征调妇女服劳役。两年后,隋炀帝命令开凿联通江都和余杭的江南河,江都就是扬州,余杭就是杭州,这使得大运河一直延伸到了长江以南。

隋炀帝前后不过花了五年左右时间,就修成了大运河,使南北连成一气。这使得江南产粮区的粮食可以供应北方,也使得中央政府的军队可以随时镇压叛乱。不过,我刚才说到,大运河并不是一条直线,它特意在中间拐了个弯,通到洛阳。这反映了修建大运河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营造东都。


脱离组织的仙人掌


杨广争论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人都觉得杨广没那么糟糕,都是被李唐模黑的。

其实看待杨广很简单,宏观一点来看待这个问题。

杨坚死的时候留给杨广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 而杨广花了十年左右就把本该蒸蒸日上的隋王朝给败亡了。单单这一点就不需要李唐去故意抹黑什么,不说他是不是暴君昏君,反正明君好皇帝这些与杨广无关了,毕竟隋末天下大乱狼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是事实,这一切始作俑者就是杨广自己本人。

至于说有人杨广残暴,淫乱这一类是因为后面李唐抹黑的,杨广并没有那么坏。我只想说这一切比起败亡帝国来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朱元璋也很残暴,但有着恢复汉人江山的功绩在身,这一些都变成了小节,康熙也很混乱,侄女都能纳到后宫,但有着开疆扩土稳定大清的功劳在,这些也变成了小事。

而杨广把隋朝败光,后面的那些残暴淫乱奢侈之类的都是他的点缀而已,让他名正言顺的变成暴君。而不是李唐添加的那些黑材料才让杨广变成暴君。


我是隔壁小王


隋炀帝杨广真是昏君吗?

隋炀帝杨广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帝王,开科举、修洛阳、修运河、征吐谷浑、通西域、征高丽,在位的十几年里干了别人几十年才能干完的事。正因为如此,隋朝这辆火车加速过快,最后出轨翻车了。

要说杨广是昏君,他费了那么多劲做这些事情干嘛,用这些钱天天躲在皇宫里吃喝玩乐、纸醉金迷,没事再学学康熙微服私访出去浪几天,然后顺带僚几个妹子回来岂不更舒服。你说他好大喜功的话,晚年的汉武帝、唐太宗也都是好大喜功的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就评价晚年的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而在《新唐书·太宗纪》中对太宗的评价也很中肯:“牵于多爱,复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你说他弑父杀兄,这事那些古代帝王干过的多了去了。

要说杨广的过错就是他不想守成又太急于求成,不顾百姓的疾苦最后才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如果他肯放慢自己的步伐,说不定历史就是另一个局面了。

因此杨广充其量只能说他是个暴君,但他并不是昏庸无能的昏君。

杨广为什么修大运河?

杨广修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让他去扬州逛青楼、看琼花这个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很明显就是后人为了故意贬低隋炀帝而写的。有那时间等运河修完,自己早能跑江南去玩N个来回了。再说真要是为了去玩修条洛阳到扬州的运河就够了,为什么还要继续修洛阳到涿郡(现今的北京及周边地带)的运河呢?要知道当时的北方可真没什么东西能玩。

那么?杨广为什么修大运河呢?

首先,修运河这件事从他老爸杨坚当上皇帝后的第四年就开始了,杨广所做的不过是将之扩展到了全国范围而已。杨广修运河这事,其实有点子承父业的意思在里面。

另外,修大运河可以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隋统一以前,中国南北方曾长期处于阻隔的状态,大隋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力比较薄弱。在隋文帝时候南方就经常发生叛乱,叛乱的主要力量是已经灭掉的陈朝旧部和那些不服朝廷管辖的江南大族,隋文帝之后花了两年才平定了江南的叛乱。当时如果有运河的话,全国的粮草军备能迅速到达叛乱地区,也不至于需要花费这么多时间来平乱。所以修建运河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巩固皇权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有就是当时的南方地区经过了长期的发展,经济上比北方要强太多。修建运河可以活络经济,确保江南财富北上,也有便于南方的货物、粮草向北方输送。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道道的历史世界


在说隋炀帝与大运河的事之前,要先说隋炀帝继位与继位后他遇到的难解难题。

一、隋炀帝继位的那些事。隋炀帝不是长子,在他前面有个哥哥叫杨勇,并且是太子。隋炀帝以自己的忠心、政绩、孝心以及取巧赢得了父母的欢心。隋文帝废长立幼,隋炀帝上位,这在古代属于名不正言不顺,为大隋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二、隋文帝建立大隋是倚仗自己外戚、有兵权夺了自己外孙子的皇位,后面支持的是关陇集团。这些人对隋文帝还算毕恭毕敬,到了隋炀帝时代,反心毕露,蠢蠢欲动。

三、隋炀帝继位面临的是表面平静,实则暗藏杀机。当时五胡乱华刚结束,但大隋仍面临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巨大威胁,大隋需要征服东北(高丽),然后东西夹击蒙古高原,需要对外发动战争。国内一直仍处于战争状态,民众的弦绷得太紧。得不到休养生息,反抗的因素不断增长。

四、为了经济发展,需要修运河。隋炀帝继位前,大部分时间在扬州一带任都督,深知南方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只有挖通大运河,才能供应北方,拱卫京师。

隋炀帝的措施:

一、迁都洛阳,从地理环境上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

二、兴科举,完善用人机制,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在人才的使用上摆脱关陇集团的门阀控制。

三、继续对高丽用兵,完成隋文帝的既定方针

四、不惜民力,强征民夫,开挖运河。

五、举全国之力建东都洛阳,维修长城。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隋炀帝的做法是有道理的。以上的事情,都应该做。尤其是可与万里长城相媲美的大运河应该开挖,这个工程绝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但隋炀帝干的太急了,没有考虑国力是否能承受,民众是否能承受的现实问题。这个错误与秦朝的暴政几乎没有区别。

隋炀帝不是昏君,但介乎于暴君,因为隋炀帝急功近利,刚愎自用,不顾实际,蛮干一切。最后导致官逼民反,十八路烟尘,七十二反王。反抗的潮流风起云涌,在关键时刻,关陇集团的李渊集团,宇文集团乘机造反,以致大隋灭亡,几乎拷贝了大秦二世而灭的老路。


书华36


杨广并不是一个昏君,其人于国家有过亦有功。其功有:亲征吐谷浑,开拓西域,拓宽我国疆域版图;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向关中等地提供粮食;兴文化,置学校,编撰书籍,为保存我国古典文化书籍做出重要的贡献。其过有:滥用民力,广造离宫,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残暴不仁,三征高丽,三巡塞北,数下江南等等。至于开凿大运河,有其私利,也有公利,如上文所讲!


隐居者的话


做的每一件工程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不好的是因为,他强征农夫,而且几件大事都是一起做的,他又去征讨高旬丽百姓苦不堪言。

修运河有错吗?修粮仓有错吗?征讨高旬丽有错吗?都没错,但是他错就错在不听民意。

你皇帝说这些事儿是好事,但是我们只知道,你强征民夫,不种地就吃不上饭,吃不上饭就要饿肚子,饿肚子就是要我死。你要我死,我也不认你这个皇帝了,管他是不是造反,只要给我一口饭吃,皇帝谁做都一样。

加上李渊这个皇帝民声不正,他要给自己洗白,所以,屎盆子都往他头上扣。好像唐朝有很长一段时间用的都是隋朝粮仓的粮食吧?

当然了,以上是个人在野史里看来的,真不真不知道,大家图个乐呵。


爱吃的阿毛


不是。

他是给自己的王朝,做大想抄过秦始皇和汉武大帝给王朝榜图扩大,又喜欢游乐建立大远河给后人和百姓带来了苦乐。最后自己的王朝被农民军推番,自己也被自己人杀死。留下了不好颜色被唐王朝人说了不少坏话,最重要他修的大运河给后来的王朝带来好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