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對孔子和《論語》評價不高,你怎麼看?

mtolao


朋友們,向太陽,讓人類的幸福之果快快成熟,幾莖殘枝,幾片碎葉,怎能把太陽的光輝遮住?要穿過這些殘枝碎葉,奔向太陽邊去,吸吮著他的熱與光,不要顧慮…這是黑格爾經常朗誦的愛爾蘭詩人希坡爾的詩《生命旅程》,黑格爾批判繼承了康德等前輩哲學家的研究成果,吸取了他們哲學思想中的辨證法因素,建立起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糸,他認為一切事物是從絕對精神中派生出來的。藝術是絕對精神對自身的直觀,宗教是對絕對精神的崇拜,哲學則是通過概念來表現絕對精神,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歷史都被他認定是現念與精神的體現。他在《邏輯學》中提出辨證法三大法則: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與否定之否定規律,從他提出的否定之否定,可以看出他研究的人類的認識,是一個沿著螺旋式上升的不斷前進運動的辨證發展過程。他是歐州哲學史上第一個全面糸統地表現地表述了辨證法的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的著作《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歷史哲學》《美學演講集》等,是人類思想史的寶貴財富。而馬克思正是在繼承他的德國古典主義哲學的基礎上,衍生發展了唯物主義與共產主義思想,馬克思接受並發展了黑格爾哲學中這一革命的方面,辨證唯物主義不需要任何凌駕於其它科學之上的哲學,以往的哲學只留下關於思維及其規律的學說一形式邏輯與辨證法。而辨證法,按照馬克思理解,同樣也根椐黑格爾的看法,其本身包括現時所謂的認識論,這種認識論同樣應當歷史地觀察自己的對象,研究並概括認識的起源與發展即從不知到知的變化。而所謂的孔孟之道,已經被程朱偽學嚴重汙染,所謂的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本身就是個悖論,因為世界形勢與國內政經形勢是轉瞬即變的,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是句屁話!這幫傢伙只會機械停滯的看問題,而從黑格爾到馬克思,都是以數學科學的方式來解釋其哲學思想,如果《論語》那麼厲害,那宋明之後,元清怎麼能入主中原?從1840年鴉片戰爭引起的100多年的國難怎麼解釋?而蟎清繼承的是腐爛透頂的醬缸蛆文化,民國繼承的是割地賠款遍地租界!只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才讓我們華夏兒女重新站了起來,可惜我華夏民族的寬容大度,卻並未能讓某些族群感激我們,它們現在妄圖變天,燒香祭祀殭屍陰魂,以圖一逞!


被動專家


黑格爾對孔子和《論語》的評價不高,那是因為世人錯誤地解讀了孔子和《論語》。

問大家個問題,孔子是個什麼人?

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老師!

這當然沒有什麼問題,“萬世師表”嘛,肯定是老師嘍。然而,我再問大家,孔子的學生們都是些什麼人?

這就要值得大家認真考慮了。有的外交家,有大臣,有武將,大多數都是各個國家的政壇人物。

現在大家該明白了,孔子不是一個普通老師,不能教珠心算的,也不是教生理衛生的,他是各國政治家的導師。

即然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再解讀《論語》,就要留意了。因為在歷史長河的沖刷下,《論語》已經失去了它本來的面目。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只是讓大家看到他們想讓大家想看到的那個《論語》。字還是那個字,句還是那個句,但意思已經完全變了。

舉個例子吧。

《論語》開篇第一句,五個字:“學而時習之”。講的什麼意思?

大家想,這還不簡單嘛,意思就是:學習的時候要經常溫習。

從小到大,多少年了,我們都是這樣理解的。

這真的就是《論語》的本意嗎?你們太小瞧孔子了。

今天咱們就來講講“學而時習之”的真義。

那個時代和現在不一樣,孔子時代,寫個字要拿刀往竹片上刻,然後再染墨,很費力的,所以每個字都有著很深的含義。

想了解這句話,就要把字逐個分解,然後再聯合其義。

第一個字:學



學,在甲骨文中上面是×,表示“交疊的算籌”,下面是∩,意思是“房屋”,表示練習演算的房屋。

還有的甲骨文在算籌的兩邊加了(爪,手),彷彿是老師雙手把算籌交遞過來。

金文在房屋下面加了個“子”,表明教學的對象。

“學”的本義:教習知識的處所。

引申義:學習理論知識。

第二個字:而

而,最早的含義是魚的兩翼和尾部那個半透明的須翅。

魚的兩翼有什麼作用呢?改變遊動的方向。魚的尾巴又有什麼作用呢?推動魚的前進。

所以,“而”的本義是轉折和前進。

引申義:曲折前行。

第三個字:時

時,上半部分是個“止”字,意思是“腳印”,代表步伐。

時的下半部分是個“日”字,代表太陽。

時,本義就是太陽的步伐。

那麼太陽的步伐是怎樣的呢?大家都知道,太陽朝升夕落,週而復始。

因此,“時”的引申義是:週而復始。

第四個字:習

習,上半部分是“羽”,本意是幼小的鷹雛那溼潤的翅膀。

下半部分是個“日”字,表示太陽。

“習”的本義就是:幼小的鷹雛在陽光下晾曬羽毛,為它生命中第一次起飛做好準備。

“習”的引申義:實踐運用。

第五個字:之

之,形狀就是個腳印。

“之”的本義為:前進的足跡。

“之”的引申義:人生的道路。

好,我們現在把以上這些字的含義串在一起看看:

手把手教習文化知識,曲折前行,週而復始,實踐,人生的道路。

那麼,“學而時習之”的真正意思就是:

在這裡,我親手將這世間的真理傳授給你,人生之路曲折漫長,你要將這些知識週而復始地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

簡單點說,就是:“理論要不斷通過實踐檢驗”。

懂哲學的朋友震驚了,這不就是馬列主義哲學的精髓嗎?

沒錯,十九世紀的馬列主義精髓,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被總結在《論語》的開篇第一句了。

如果大家還認為馬克思是個偉人,又有什麼理由不承認孔子的偉大呢?

歷史上統治階層和無良文人們對《論語》的曲解,導致了千年以來世人對《論語》的誤讀。才使黑格爾讀到一本完全被扭曲的《論語》,所以他才會評價不高。

但我們必須要知道,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偉大的孔子,他智慧的思想閃耀著璀璨的光芒。


饞嘴肥貓鏟史官


解答區有些人看見這個題目就不舒服了,開始亂扣帽子。第一個,是說你們把黑格爾的地位提到孔子之上真是不應該,第二個,說這是西方哲學攻擊東方哲學。

其實,這些都是一些無知無識者在閉著心說漂亮話。他們的這些指責都是沒有任何根據的。黑格爾指責孔子,我們要看他說的是不是有道理,而不是看他的學術地位如何。一個大教授有不足,任何一個人都有資格來評價,即使黑格爾地位不如孔子,就不能給孔子提提意見了嗎?據我所知,黑格爾還是很尊重孔子的 說孔子是東方少見的幾個有智慧的人之一。

黑格爾對孔子和《論語》的品論,也未必沒有道理。孔子的思想其實並不難懂,不過就是提倡仁,提倡君子的謙遜,提倡王道,禮儀,等級秩序。這些學問當然是好學問,但是更多的就是一種道德理念和規範,可以說,都是天底下簡單易懂的常識道理,而且也並不是東方人才有本事去理解和發揚。任何一個民族都可以自發誕生並且掌握這些道德。黑格爾說的還是有道理的。我們無需把孔子和他的學說神秘主義化。

至於說黑格爾品評了孔子,就等於是西方哲學進攻東方哲學,這帽子也太大了一點。孔子雖然死後被稱之為“大哲”,但那個“哲”更多指的是“智慧”,並不是說孔子是一個哲學家。我認為,孔子的定位就是道德實踐家,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家。孔子不是老聃,後者才是一位東方的哲學家。所以,黑格爾並沒有批評東方哲學,完全扯不上任何關係。


懷疑探索者


1,黑格爾是西方的狂人,孔老二是東方的大師。彼此各有千秋,各有偉大。我們要向日本鬼子學習,吸收其中最偉大的精華。我反對中國人貶低黑格爾,也反對特別特別的去膜拜黑哥,反對中國人,膜拜孔老二,也反對把孔老二說的一無是處。

所以人家說學貫中西。

我是肯定做不到的,我希望讀過書的人客觀冷靜,理智的對待這些,這樣我們的子孫,我們的國家才會真正的發展,防止我們的極端思維,阻礙整個國家和後代的發展。


修行行走走走停停


黑格爾不懂孔子很正常,西方人其實是讀不懂儒家思想。他們的所謂哲學,我們也不理解,許多是貌似深奧、實則空洞的東西,這就是文化的差異性。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孔子是中國人的萬世師表。外國人可以不明白,甚至是輕視詆譭。但是中國人必須明白,並且要永遠傳承發展。否則,中華文明的根基就沒有了。

近代中國受盡列強欺凌,有些人歸罪於孔子,1919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甚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這是完全錯誤的邏輯思維。近代中國落伍肯定不是孔子的錯,恰恰是他的子孫們,沒有繼承好、發揚好儒家文化。否則,中國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領先世界發展上千年,怎麼解釋呢?同屬儒家文化圈的日本,把中國折騰了幾十年,差點把我們亡國滅種,又怎麼解釋呢?

祖宗創立的基業到你手裡敗落了,你卻要打倒祖宗!這樣的所謂思想變革,實在荒唐可笑,這還有天理嗎?

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義。今天來看,依然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的立身之本。需要反思的是,我們今天又做的如何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好在孔子學院在許多國家生根發芽了,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發揚光大!

至於黑格爾怎麼看孔子,我們完全不必在意!有些人喜歡用外國人的觀點,評價中國傳統文化,其實就是缺乏文化自信。我不是盲目排外,西方人的科學意識和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用筷子吃飯,歐美人用刀叉,印度人喜歡用手抓,我覺得還是筷子最合適,簡單靈活又環保,據說還能鍛鍊手指。當然,我們也不會歧視用刀叉和手抓的人。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很偉大,但他對中國人的看法則很片面膚淺,他們都不是聖人。

世界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聖人,只有一個,就是我們的孔子。

讀讀《論語》吧,當然更多的是慢慢的領悟,博大精深四個字,也許只有它配得上。


FL1213


黑格爾比孔子晚生了近兩千年,又是歐洲人,他當然不會認同孔子的觀點。如果說黑格爾對《論語》讚譽有加,反倒是極為不正常的了。

黑格爾對中國的評價見於他的名著《歷史哲學》這本書,書中首次明確地提出了“歷史的地理基礎”這個概念,他認為,人類歷史的地理條件有三種特殊的差別:

一是“乾燥的高地,同廣闊的草地和平原”,二是“平原流域——是巨川大江流過的地方”,三是“和海相連的海岸區域”。

作為歐洲人的黑格爾對於第三種條件特別欣賞。他這樣寫道:大海給了我們茫茫無定、浩浩無際和渺渺無限的觀念;

人類在大海的無限裡感到他自己底無限的時候,他們就被激起了勇氣,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從事貿易必須要有勇氣,智慧必須和勇敢結合在一起。……這種超越土地限制、渡過大海的活動,是亞細亞洲各國所沒有的。

黑格爾進而指出,這三種地理條件的典型分別是非洲、亞洲和歐洲。黑格爾作為歐洲人的自豪感,可以輕而易舉的從字裡行間讀出來。

黑格爾在這裡特別提到了中國,認為中國雖然也是“以海為界”,但中國人卻把海看作是“陸地的中斷”和“陸地的天限”,因而“和海不發生積極的關係”。

黑格爾進而斷定,地中海“是世界歷史的中心”。地中海是地球上四分之三面積結合的因素,也是世界歷史的中心。希臘在這裡。耶路撒冷在這裡。

麥加和麥地那在這裡,特爾斐和雅典,羅馬,還有亞歷山大里亞和迦太基也在這裡。所以地中海是舊世界的心臟(相對美洲和澳洲)。

總之,黑格爾代表了處於資本主義上升階段時的哲學思想,而且又是歐洲人,他自然不會如同孔子的“仁義禮智信”。

換句話說,黑格爾崇拜的是海洋文明,是冒險,是探索;而孔子推崇的是以土地為根本的農耕文明,是因循守舊,是人倫道德。如果他們兩個會惺惺惜惺惺,那才是怪事一樁了。


閒看秋風999


好玩的國學的回答,好玩有趣又有料!

黑格爾是中國黑,糟老頭子壞的很!

黑格爾對孔子和論語的攻擊,是對中國哲學的攻擊,是對中國哲學的誤解,更是他的歐洲中心主義者對東方哲學的關公戰秦瓊一般的荒唐。

因為,以中國哲學為代表的東方哲學與西方哲學,在思維方式和認識世界的方式上,是完全不同的。

黑格爾說孔子的論語,只是一些道德教誨,是一些說的好聽的格言,言外之意是說,孔子的論語沒有哲學價值,儒家思想不是哲學。黑格爾是德國偉大的古典哲學家,是辯證法和邏輯學的大師,在世界哲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黑格爾先生對世界哲學的貢獻是巨大的,但是對東方哲學,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哲學不屑一顧。他甚至偏執的認為,中國根本沒有哲學,是個帶著西方優越感的典型 “中國黑”。他在《哲學講演錄》中說,“我們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談話( “論語”),裡面所講的是一種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得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辯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我們根據他的原著可以斷言:為了保持孔子的名聲,假使他的書從來不曾有過翻譯,那倒是更好的事。”

這是典型的西方中心主義者。什麼是哲學?從黑格爾崇尚的文化的發源地古希臘文化的定義來說,哲學就是給人以智慧的學問,蘇格拉底就很崇尚自我的反思,以提升個人的智慧。從這個定義來看的話,孔子的論語和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派,完全是智慧,而且是關於人生、理想和價值觀的大智慧。

因為,儒家的立足點是現實社會,他關心的是人如何才能成為社會人的問題,也就是說論語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的問題,我們可以稱之為倫理哲學。而黑格爾自己是邏輯和辯證法大師,他就認為,只有搞搞邏輯和辯證法,這樣才是哲學。所以黑格爾比較崇尚老子的道德經,崇尚中國 的群經之源易經,認為他們才代表了中國的哲學。

黑格爾用自己的標準,給哲學畫了一個圈,凡是不在這個圈子內的,就不是哲學,這是錯誤的。

為什麼黑格爾看不起中國哲學,甚至認為中國沒有哲學,只有倫理學——充滿了一些名言警句的道德說教,這其實怪不得黑格爾先生,這是因為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發展歷程、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這就好比是關公戰秦瓊,根本不在一條路子上。

中國哲學從來不是以邏輯推理為核心,中國哲學更多傾向於以直觀、感性思維等非邏輯理性的經驗方式來構建自己的哲學體系,這是一種直觀的智慧,而以古希臘哲學為發源地的西方哲學,與之相反。

黑格爾根本不知道,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思維和表達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中國哲學在思維方式上,多以直觀意象為主,中國人善於通過直覺、直觀來直接體悟和把握世界,而所用的語言簡明扼要,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而缺少嚴密的邏輯推理。

舉個例子吧,唐代詩人孟郊46歲才考中進士,但是人家很開心,欣喜若狂的寫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不說自己怎麼開心,比如說笑的魚尾紋都出來了,而是用春風、駿馬、長安的繁花等直觀的具有豐富想象意蘊的意象來表達。再如孔子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用中國人的思維,我們可以在腦子裡想象並報以會心一笑,而要是換成黑格爾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估計他會抓掉無數根頭髮,用無數種邏輯推理方法去論證:仁者為什麼喜歡山,為什麼智者非得要喜歡水,難道智者就不能喜歡山。總之,西方哲學玩的是邏輯推理,而缺少直觀的意象思維,站在西方本位主義上來看,中國哲學就變成了語言很美的名言警句了。


好玩的國學


黑格爾作為古典哲學集大成者,不會隨口胡說的,他講的一定是真話,至少他看到的《論語》,確實不值一提。

黑格爾這樣說有他的原因,不過從結果上講,他給學哲學的人堵了個石頭,很難窺探東方文化的精髓,同時也給我們傳統文化的推廣者堵了個石頭,難和西方哲學共融。

“學而時刁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三句,是《論語》開篇,我不知道翻譯過去的英文是什麼樣,德文又是個什麼樣,至少,現有流行的白話文解讀,是鐵鍋燉白水,意趣全無。

“學而時刁之,不亦說乎”,這裡的“說”字,初學會被告知通“悅”,但一直都保留用“說”字,不改。

我現在猜這句話意思,時,是應時,刁,就是化用:

要學到擁有“應時化用”的程度,才能便於說教他人。反之,這些“說教”,都是對“應時化用”這種能力的演示。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個話就開始玄乎了。說,到達一定境界的人,思想是互通,念之所及,即可神交,所以,當我們真有了那個境界的時候,該來的朋友都會來看我們的。這時候我們如果驚懼,就會跌出去,所以正確的心境是“樂”。孔子成天去夢周公,幾天不夢他還唸叨,這事兒說給別人聽可能引起別人的驚異,因為周公是孔子偶像啊,我們偶像如果是神仙、佛、菩薩、上帝這種的,夢到了甚至天天都能夢到,那是什麼感覺?但孔子不提倡“怪力亂神”,所以弟子編《論語》只輕描淡寫的來這麼一句,懂了就懂了,不懂繼續。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上邊這些精神生活,普通人是理解不了的。“不慍”,就是不生氣,不責怪,因為“不知”這些,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君子”,要“為不知”,所以沒什麼好生氣的,也不必責怪。

有的人“為不知”,就要顯露一些東西,這在“不知者”眼中,與神通無異,這樣容易讓“不知者”崇拜,但,孔子和西方哲學家們一樣,堅決不用這種方式,他們都喜歡儘可能用平和的方式去喚醒“不知者”的認知,所以,孔子和黑格爾,本質上是一類人。

長篇累牘最後的重點:

不管翻譯的多糟糕,黑格爾看懂了《論語》,這就意味著黑格爾也擁有“念之所及、即可神交”的本事,所以:

當“孔子”隔著千年時光、萬里海空,去見了黑格爾本人,併發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考問時,作為西方古典主義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反詰說:“君子,人不知而不慍乎?”

試問我中華大地的各位君子,包括我自己本人,在看到黑格爾的反詰後,你我慍了嗎?


n是名n


嚴格來說,從1549年方濟各·沙勿略登陸日本後,日本文明就開始和大陸文明分道揚鑣,雖然有儒家抵抗力量試圖結合“西方科技”和“東方道德”,不幸的是兩者很難交融,黑船迫使對文明優劣鑑別力極強的日本徹底倒向西方,而不是在個人私慾的驅使下的“摸石頭過河”!儒家根本和現代結合不了,日本進行工業化是因為明治維新剷平了儒家“士"那個階層,中國維新變法儒家的士子拼命的阻撓中國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因為他們怕低賤的工匠和商人踩在他們頭上,所以想要工業化,想要不被人欺負,只能砸爛心中的孔孟之道,難不成我們還真的用仁義道德去感化日本人嗎?


楓落6334


黑格爾評價孔子,好比西醫評價中醫。

孔子重結果,黑格爾重論證。

兩人一個是答案,一個是公式。

孔子在研究怎麼做人時,黑格爾還在研究人到底是什麼東東。

孔子是拉馬努金,只告訴你答案,至於過程嘛,自己放學去論證求解,校外還一堆學生等著給補課呢,他沒空嘮閒嗑。

黑格爾一生都在跟笛卡爾的理論擰巴,堅持精神決定物質的唯心主義,到處脖子粗臉紅的跟人爭辯,自然落了下乘。

這麼說,的確有點民族傾向性,但不這麼說,我也扛不住網友罵。

打個比喻,孔子是中央黨校的校長,黑格爾是物理系主任。

要說比較,黑格爾應該跟莊子對陣才有看頭,相互掐一掐靈與肉,蝴蝶與大鵬鳥。

多熱鬧,沒準兒會更帶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