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丘陵許下的承諾

向丘陵许下的承诺

向丘陵許下的承諾

高仁斌|文

多年以前,作家伍松喬先生曾寫過一篇叫《矮丘陵側記》的長文,這篇文章不僅記錄了他當年在富順的生活,更闡述了他對川南丘陵從地理到人文的理解。在後來松喬先生關於地方文化的研究中,“川南”一直是他十分看重的文化版圖,他甚至認為,川南文化在巴蜀文化中佔據了不可替代的位置。我認為,這是松喬先生的文化視野,更是松喬先生對家鄉的一片鍾情。

松喬先生生於瀘州,長於富順。在他生前的若干著作中,很多時候都沒有刻意地註明籍貫,先生自己也曾經坦言:我既是瀘州人,也是富順人。我與先生認識,源於2009年松喬先生“媒體與文化莊稼研討會”在富順召開,在此後的10餘年交往中,因為有了更多機會與先生長談,我才逐漸懂得了松喬先生對家鄉給予的熱愛,以及他作為一名媒體人、作家和學者對這片紫色丘陵的由衷期待。他為家鄉所付出的若干努力,或許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先生向丘陵許下的承諾。

對於家鄉富順的文化建設,松喬先生一向不遺餘力。記得2012年縣裡組織了一次“文化名人故鄉行”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專門安排了一個環節,就是縣裡四家班子的領導聽取在外富順文化名人給家鄉的建議。在會上,松喬老師飽含深情的建議富順縣應儘快啟動搶救古城文化遺產,開展富順歷史文化研究,拓展富順才子之鄉的人文內涵,他的發言,贏得了與會人員的點贊。幾年過去了,很多事情都逐步得到了推動,見到了成效。縣城舊城復興項目已經全面啟動,文廟西湖景區成功創建為AAAA級景區,富順歷史文化叢書編輯出版了十餘部,富順縣成立了散文學會,併成功創建為全省第一個縣級“散文之鄉”……在我的印象裡,松喬先生在離開前未能目睹的,就是他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在富順承辦一次全省副刊稿件的評選會和採風活動,松喬先生是四川省副刊研究會的發起人之一,在他的大力推薦下,《富順報》(後來的《富順宣傳》雜誌)很早就是省副刊研究會的會員單位之一,對於一家縣級媒體來說,這是一種莫大的殊榮,能躋身這樣的省級行業協會,對於縣級地方媒體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作為資深媒體人的松喬先生,深知地方媒體發展之難,也深知地方媒體發展之迫切,所以他願意為他曾經工作過的一個縣級小報奔走呼籲。

當然,松喬先生希望在富順承辦這樣的全省媒體副刊活動,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可以藉助全川幾十家媒體的到來,能夠好好地宣傳富順,也讓更多的人瞭解富順的歷史文化、美景美食和發展變化。

遺憾的是,松喬先生在去年就突然離開了我們,他未能看到媒體齊聚富順的這場盛會。

2019年4月,全川媒走進富順暨全省副刊評獎會如期在富順舉行,這也是省副刊研究會自成立以來,首次在縣級城市舉辦這樣的活動。富順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城市的發展給與會媒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會議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並實地開展了一天的採風活動,活動期間,富順豆花、文廟、西湖、香辣醬、趙化古鎮……這些具有富順本土元素的美景美食刷爆了朋友圈。松喬先生多年的願望終於實現,如果先生泉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

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但各家媒體對富順的宣傳報道卻還在繼續,會務微信群裡,大家還在繼續討論在富順的見聞和感受,時不時還曬出各自媒體上宣傳富順的專版、專欄。可以確切地說,位於川南腹地的這座縣城,還從來沒有如此密集的在這麼多媒體登臺亮相,毫不顧忌地吸引世人的讚歎和目光。松喬先生兌現了他對丘陵許下的承諾,此時他已經是丘陵上空的一片雲朵,默默注視著這片祥和的土地上發生的一切。

我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關注的事物,包括我們的家鄉,我們的朋友,我們的親人,我們的夢想……在這個繽紛的世界裡,我們是否真正思考過,我們應該在內心有意識地樹立一點什麼,讓它去善待好我們那些閒餘的光陰。當然,一個人的承諾也許是微弱的,但如果是一群人的承諾,或者是一代人的承諾呢?我相信那一定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精彩世界。

2019.4.25晚於海棠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