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還是惡魔——配資為何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頑疾?

友情提示:這是一篇長文,如果你覺得有價值,歡迎參與評論、轉發與收藏。我是小歐,感謝關注!

天使還是惡魔——配資為何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頑疾?

配資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

關於配資的認知,也許我們要回歸到4年前那一次轟轟烈烈的全民大牛市。當然啦,後來我們知道了,這場所謂的牛市實際上就是依靠規模龐大的配資引發的哄抬式上漲,上證綜指最終的點位停留在了5178點,至此一瀉而下,再也無緣高位。我們過頭來看,實際上一般投資者對於配資都沒有什麼好的印象,但是為何一個我們避諱莫深的東西卻讓我們來了一場實質性的全民財富狂歡呢?到底配資是如何作用於資本市場的?我們又該如何理性看待配資的作用?

實際上所謂的配資實際上就是槓桿的代言詞,換句話說就是借來的錢,當然這個借來的錢是有出處和代價的,我想一般人都可以理解。配資公司就是專門經營這類業務的門路,實際上就和典當行差不多,你通過相對應的抵押物,從配資公司融出資金去投資,再按佣金比例付出酬金,這樣一來你的投資金額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數倍甚至數十倍,從而讓投資人賺取超額利潤。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對於配資操作是具有風險性的,也是有限制性操作的,而不能完全像你自己的自有資金一樣,配資公司本身也有風控要求,因此倉位保障是絕對的硬性要求。一旦融資人的倉位虧損情況超過風控要求,那麼配資公司是可以強制平倉的,除非你追加抵押物或者保證金。這樣一來無疑增加了交易過程中的複雜程度和風險疊加的因素,對於一個良性市場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我們知道2015年的那一次崩塌就是由於踩踏槓桿造成的,以至於牛市怎麼上去的,熊市就怎麼下來,造成了無數財富一夜之間灰飛煙滅,甚至引發國家救市行為。

這麼看來配資好像不是一個好東西,但為什麼這麼多人甘願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做這樣的操作呢?實際上還是逐利心理在作祟,財富對於人的吸引力在當今這個社會達到了一種極致,我不敢說錢代表一切,但是沒錢確實很難在這個社會站穩腳跟,這就是中國人歇斯底里也要追逐財富的根源,即使手段中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也在所不惜!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資本市場本身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地方,大部分參與者都具備了風險抗擊能力,起碼在表明上是這樣的。因此對於配資這樣存在即合理的地方,國家實際上也並非完全否定,起碼在正規的券商兩融上是具備存在合理性的,因此我們也不該帶著絕對有色的眼光去看待配資。對於這個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事物,如何界定成為了我們當下接受慘痛教訓之後應該具備的應對未來的經驗。

天使還是惡魔——配資為何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頑疾?

成也配資,敗也配資

一、成也配資,敗也配資

最近這兩週股市在觸及上方壓力區之後開始連續回落,一部分的消息解讀為香港正在著手清理內地資金借用滬港通的通道機制,涉及複雜的融資活動。這是時隔兩年之後,我們再一次聽到有關於收緊配資的有關消息,尤其是在這個連續上漲的關口上,顯得尤為扎眼,以至於市場解讀紛紛,一時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其實這種情況大可不必緊張,現如今場外配資的規模幾乎已經沒有什麼容錯的空間的,這一次的上漲多半是由於居民財富參與度的提升以及外資准入造成的,於槓桿並無多大關係。人們這麼緊張配資的情況實際上還是受上一次槓桿牛市的絕對影響,過分高估了現在場外渠道的威力。

當然啦,成也配資,敗也配資的情況,讓我們警惕風險也算是一種好事,但當前這一切的恐慌實際上還是源於人們不夠了解配資的作用和界定造成的未知性。

其實配資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在於投資的風控主動權,因為一般的配資公司都會要求你用公司的賬戶操作,或者是採用抵押物的形勢去保障他們的利益,而操作的過程中雖然資金的用途歸融資人,但實際上在於真正遇到風險時最終的決定權不在你的手上,一旦風控到達配資公司的底線,那麼可能就會被動平倉,這樣一來融資人的投資就等同於徹底失敗了,沒有一點的迴旋餘地。

而自有資金的投資則完全不同,即使是投資者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險時,本身還具備時間成本的可能性以及更加靈活的操作性,比如說追倉、止損等操作的主動權益都是在自己的手上,不必擔心自己的財富瞬間灰飛煙滅。

這就是配資投資和自由資金的不同所在,它們所對於的風險等級不是一個級別上的,因此配資可以成就超額利潤,同時也可能讓你承受超額風險。

天使還是惡魔——配資為何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頑疾?

新興市場賭性氾濫

二、賭性濃厚是新興市場的弊病

股神巴菲特曾經對新興市場有過評判,尤其是針對中國市場,他說新興市場是具備光明未來的,但是在發展之初一定會經歷陣痛,那就是賭性濃厚。因為發展階段的不成熟,大多數人渴望致富的態度會讓人們急切得渴望去投機,大部分人沒有平穩的心態去進行長期投資觀察。這實際上是非常正確的觀點的,因為時至今日我們中國的市場依舊具備濃厚的賭性。

而配資產物更像是為此應運而生的產物,因為大多數人急切得希望獲得超額的利潤,那麼本錢就成為了一個非常誘人的市場需求,而配資實際上就是對應了這一部分需求,因此配資的存在即合理也就有了最大誘因。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對於中國資本市場冠以賭場稱號的由來,因為散戶結構的分化和入市風險把控的能力較為差,那麼氛圍現象就越發得不夠成熟和穩健。雖然資本市場本身就是一個逐利市場,但是對於方式方法的區分帶來了不一樣的問題。

新興市場的這種濃厚的賭性投機氛圍,一定程度上讓配資槓桿大行其道,得不到嚴謹界定,即使是有官方的引導,多半還是會有法外生存空間的。

天使還是惡魔——配資為何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頑疾?

資本逐利最忌心切

三、逐利心切多半鋌而走險

現實層面上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對於配資的需求往往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市場確定性的情況下博取最大利潤的可能性。

但是這個所謂的確定性是具備非常大的不確定性的,這句話說看上去很矛盾,但是實質上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一般投資者並不具備可靠的市場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這就導致了個人投資者無法判定市場的波動到底是否具備可持續性。這樣一來,以此為標準的風險參考價值實際上是風險大於機會的,即錯誤的幾率大於正確的可能,也就是風險不確定性。而判斷錯誤的結論迴歸到自以為是的自我投資決策環節,同時還疊加了配資槓桿操作,這無異於風險倍增!

另外一方面逐利的心態是新興市場共有的特性,心切者多半鋌而走險,不顧一切,如果市場在激進氛圍中上漲就會讓所有人忘卻了上述風險疊加的可能性,因此配資這個時候就成為了極大的隱患,一旦引爆,那麼踩踏式下挫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後果。

這也是為什麼長久以來配資市場不夠規範和難以界定的地方,到底多大的槓桿才是一個合理的範疇?對於個人、企業、市場乃至於監管層面都是不同的風險概念,個人追逐激進、企業追求平穩、市場追求均衡,監管則追求風險最小化,那麼實際上對於不同的配資行為都難言統一,更不要說在當下這個市場氛圍下去下一個絕對的概念了。

天使還是惡魔——配資為何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頑疾?

配資監管難,風險大

四、場外配資缺規範,正規兩融助市場

從中國的市場環境來看,我們過去監管的態度對於配資並不是完全否定的,規範內的配資市場可以存在,但是對於場外配資的把控卻是一個難以言控的監管盲點。

一方面在於尺度界定難言統一,在2015年所謂的槓桿牛市期間,甚至一度有配資能夠做到十倍槓桿的程度,這絕對是脫離合理區域的操作。而現在市場下的正規兩融也就是一倍槓桿左右,這樣一來市場需求和監管界定之間存在著一定比例的差額,那麼市場添補的時候就又添加了變數。如何管控呢?打壓入市閥門根本無法阻擋這種個人行為,另外追蹤資金來源的技術手段又無法穿透底層,那麼我們如何規範這些場外配資的行為成為了極大的監管難點!

另一方面場外配資具備不可察覺性,很多潛在的配資公司都是打著暗艙操作的路子,入市門檻低,加上很多投資者行為的不規範,那麼你很難用行為去界定。

現在監管只能夠做到控制端口接入,因為配資公司需要檢測投資者的風險行為,那麼就必須接入賬戶,那麼只能從這個方面去規範了。至於那些場下的配資行為,只能依靠風險教育去指導和規範投資者的行為,引導投資者合理看待配資,採用正規的市場兩融去操作,儘量做到市場需求和風險管控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

天使還是惡魔——配資為何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頑疾?

培養正確投資觀念,約束自身非理智行為

五、用正確的理財觀點約束自身

對於我們投資者而言,相對就簡單的多了,我知道大家都想要掙錢,我曾經無數次表達了逐利的合理性,因為財富具備增值的需求,但是我們需要完善自身的能力和豐富我們的認知,瞭解風險存在的可能性和判斷能力,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

當下中國的資本市場確實不夠成熟,但是大家要知道,市場所謂的不成熟正是來源於個人投資者的不夠成熟,我們的急切成就了這樣一個急切的賭性市場,配資固然可以幫助我們完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實際上也增加了我們對於市場決策的非理性行為,大部分人無法抵擋誘惑,可能選擇鋌而走險,但是如果你擁有一個合理的認知和理財觀念,那麼就會理解,天上沒有掉餡餅這回事,代價總是先行一步的。

所謂的牛市加槓桿,實際上應當在自己的風險把控範圍之內去執行,另外我始終奉勸各位遠離非法,接納正規,官方不是有意識的堵住居民致富的渠道,在監管層面講是為了大多數人保持絕對合理和客觀的行為約束,如果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那麼很可能代價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了。

當然我也知道做到理性非常困難,那麼學習和完善就成為了一種必須要接觸的能力,最起碼你應該做到了解自己投資的企業,投資的定位,以及風險把控能力,如果連這些東西你都做不到,那麼恐怕連一個投資者都稱不上,更不要說去配資炒股了。

如果你不是一個成熟的投資者,我是絕對建議你遠離配資的,因為你沒有判斷風險和決策風險的能力,無法嚴格約束自身行為,這樣一來百害無一利!

天使還是惡魔——配資為何成為中國資本市場頑疾?

謹慎和警惕永遠應該放在第一位

六、風險把控永遠應該放在第一位

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不熟悉的事物,我一般是十分謹慎的,尤其是在這樣一個風險市場裡。我想每一個證券交易所裡都會貼著這樣一句話: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對於一個風險市場,風控永遠都應該牢記心態,甚至應該放在第一位。因為投資財富不是一件簡簡單單的事情,中國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是懵懵懂懂就來到了這個市場,在成熟的過程中被風險教訓到鼻青臉腫才意識到,這不是一個賭場。

投機多半失利,因為裡面運氣成分居多,風險僥倖一次,你能保障下一次你一定躲得過去嗎?

像配資槓桿這樣的激進操作模式,無疑增加了風險把控的難度。對於一般的投資人而言,天使魔鬼一線之間,因此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更應該做得是學習正確的投資觀念以及適合自己的風險準則,先讓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投資者之後再去考慮博取額外的利潤吧!

最後一段話送給大家,老祖宗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求財富增值是每一個資本市場參與者最原始的初衷,也是市場存在的理由,但是對於方式方法還是要儘量採取合理謹慎地規劃才是正途,不要老是想著鑽政策的空子,到頭來你會發現始終是得不償失的,切記!切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