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松血溅鸳鸯楼,为何连自己的未婚妻也不放过?

王新阿宝


武松一生嫉恶如仇杀尽不平,连自家的性命都不知道何时完结,怎么能平白的又添一个累赘的未婚妻?

再者,凡是看过满回《水浒传》的人都应该知道,武二郎除了叫潘金莲几回嫂嫂,差点儿在十字坡把孙二娘弄死,平素连个女色都不沾的人,哪来的未婚妻?

我个人猜想,这应该是来自某电视剧的杜撰,把武二郎生生演成了眉来眼去温存体贴的大丈夫,殊不知却是对武行者的最大侮辱,也叫人格贬低性损毁歼灭。

对于这些改变以后的所谓名著影视作品,最可气的就是平白无故的加进去若干感情的戏份,本来一介水性杨花的女流之辈,不过就是一个过场人物,为了突出主角的忠肝义胆而设置的前缀,待完成人物性格转圜之后即行删除,却在某些影视作品中大书特书,甚至颠倒了原本的立意初衷,改头换面成了苦大仇深或者情深义重的角色,摇身一变竟然成了主要人物,真不知道原著作者地下有知该做何感喟。

所谓的武二郎未婚妻,应该就是这种情况吧。

随意的,甚至肆意的篡改名著,是一件最令人愤慨的事。如果你改的好,尚有可谅之处,如果仅仅是为了添枝加叶的搬弄是非,只能说你这改编的品位太低了,审美标准太差了,文本把握能力太菜了,甚至要被怀疑到你本人的人品,是不是也和改编以后的人设一样臭不可闻,不招待见。

武二郎固然过于滥杀,但无故的多出一个未婚妻,绝对是最大的败笔,我也不会容忍这种恣意践踏文学名著的情况发生,更不会对此发表什么所谓的高见。



极品龙颜


古典小说《水浒传》里面“武松血检鸳鸯楼”这个片段,应该是最血腥也是最疯狂的报复杀人场景。

武松为了报复张都监,在张都监家里大开杀戒,不但杀了张都监本人,以及蒋门神和张团练,还顺带着把张都监家里的包括仆人使女以及张都监夫人在内的十几个人都给杀了,其中就包括武松的所谓“未婚妻”,那个叫玉兰的姑娘。

武松在鸳鸯楼的所作所为,是极尽疯狂极尽残忍的,可以称之为“丧尽天良”,为报仇杀了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似乎是可以理解,但是杀了那么多(十几个)无辜之人,是不是太过分了呢?

说起来,武松这个人,尽管是个吃软不吃硬,“专打不明事理的硬汉”的性格,但是他还是一个很理智的人,就是面对自己的兄长被奸夫淫妇毒杀的“杀兄之仇”,武松的处理也是非常的理智和节制。他先是按照朝廷的规矩法度,收集证据,证人,证言然后按规矩递状子告状,但是这一套对武松不管用,在金钱和势力面前,所谓朝廷法度和正义良心都是扯淡。作为阳谷县的都头,武松自以为自己也是“体制内的人”,但是似乎体制内也没把他当回事,他依然是告状无门。

即使是武松看清楚了官府的腐败和黑暗,他决定动用私刑来为自己伸张正义的时候,他也没有采取丧失理智的滥杀,他杀了直接当事人西门庆和潘金莲,把那个“贪贿说风情”王婆交到了官府,并且心甘情愿的接受了“刺配孟州”的处罚,他觉得自己是在帮着官府伸张正义。

但是在鸳鸯楼上的武松,表现却和阳谷县的武松判若两人,像是一个完全丧失理智的“屠夫”,变得嗜血和残忍,究竟是什么让武松变成了这个样子呢?

导致武松发生实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他被张都监陷害,成了盗贼的他再次发配恩州,并在发配途中的飞云浦被张都监派去的刺客劫杀的这一些列遭遇,让武松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在阳谷县的被官府轻视和在孟州被官府的欺骗,他对官府基本上就是彻底绝望,同时,“热脸贴个冷屁股”的被羞辱感也是导致他疯狂的因素之一。要知道武松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这个脸面。跪着让人打脸,这个羞耻感让他丧失理智。

武松的被羞辱的感觉,包括那个所谓的“未婚妻”玉兰姑娘。

我们看看他和那个玉兰姑娘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武松是一个典型的只讲“恩怨情仇”的江湖好汉,他的原则是“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江湖道义。恩怨放在第一位,是非放在第二位,甚至是只讲恩怨,不问是非。

他和孟州牢城的“小管营”金眼彪施恩之间就是典型的“只讲恩怨不问是非”的关系,施恩对他百般照顾,竭尽阿谀,让他很受用,也很愧疚,——所谓无功不受禄——这也是施恩要的效果。

投桃报李,武松替施恩出头,痛打了蒋门神并把他赶出快活林,武松仗着自己的本事,把快活里帮施恩抢了回来。武松认为这是符合“江湖规则”的,但他不知道,黑社会的规则并不是这样,他用所谓江湖规则挑战官府背景的黑社会,遭到黑社会的报复,是必然的。

黑社会的报复,就不是什么“恩怨情仇”,而是“你死我活”。

武松这个人,在血洗鸳鸯楼之前,对于在主流社会受人尊重以及对官府的崇拜和向往的意识还是非常强烈的,在阳谷县的两千贯赏金和县衙都头这个官职的选择上就可以看的很清楚——两千贯赏金面前不眨眼睛,慷慨的散给猎户,但对都头的任命却是立马跪地磕头,感谢县令的“再造之恩”。

对于张都监也是一样,一个“亲随”的委任,让武松磕头作揖,口称“愿肝脑涂地,牵马坠蹬,唯命是从”。武松的被羞辱感就源自于此。他是真心的想巴结张都监,想通过张都监再一次实现他的那个“一官半职”的理想,他的心是“热的”。

所以,他对张都监对他的照顾以及高看一眼的所谓关怀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帮着张都监办事也是真心实意的。

当中秋之夜,张都监请他到府上赴家宴和家人一起饮酒上月,并把家里的歌妓许配给武松的时候,武松大概第一次感到“面红耳赤”,同时也是“感恩戴德”,玉兰姑娘请他去抓盗贼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就冲了出去。

但当武松明白这一切不过是张都监的一个“圈套”的时候,武松的心里落差是可想而知的,被羞辱,被利用,被算计,这些对武松来讲就是“奇耻大辱”。这个奇耻大辱足以让他对官府,对主流社会的虚伪,残忍,尔虞我诈有了一个相当清醒和深刻的认识,他对官府和主流社会已经不是失望,而是仇恨。

在这样的一个心态下,武松的报复就变得没有理智也没有怜悯,在他看来张都监全家都该杀,没一个好人,所以,他从潜入张都监的府上开始,就是见一个杀一个,而那个曾经让他感到过瞬间“温情”的所谓“未婚妻”已经变成了他的耻辱,面对她,他也是丝毫没有犹豫,手起刀落。

武松在鸳鸯楼上的杀戮,是一种宣泄,这种宣泄不仅仅是对张都监本人的宣泄,而是对他曾经向往的主流社会的一种宣泄。宣泄过后,武松用“杀人者,打虎武松是也”的留言,也宣布了和主流社会的决裂。


步武堂


笔者认为,玉兰根本就不是他所谓的“未婚妻”,武松对她根本没有所谓的感情在内,杀她的时候也根本没有犹豫。

笔者在正式论述之前,先请部分同志看清楚题主问的问题,《水浒传》应该指的是一本书,不是央视的电视剧,不是改编了之后的所谓两人惺惺相惜,你侬我侬,更没有什么杀她之前的内心挣扎,欲言又止,然后放手一刀,和过去做了什么切割云云。

——武松在原著中,倒真是做了切割,但这切割与玉兰没有丝毫的关系。玉兰仅仅只是张都监迷惑武松的一个道具,也只是武松梦想中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换言之,是谁都可以,并不一定要这一个。

【原著哪有这样的情节】

更进一步说,武松这样的好汉,有没有女人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当初在清河县,武都头若是想找个女人,岂不简单,何苦一直单身呢。

武松在刺配孟州,醉打蒋门神之后,张都监将他叫去,先是叫他做“亲随体己人”,亲自赐酒给他,又收拾房间让他住,早晚唤武松进入后堂,穿房入户,又做衣服,跟亲人一般看待。这很明显,是为了叫武松放松警惕,而武松确实是个精细人,在十字坡的种种表现足以证明他的江湖经验很丰富,但到这时,也确实被张都监迷惑了。

张都监生怕武松不肯上当,除此之外,武松提出的其他任何要求,无一不应允,别人送的金银财帛,武松都拿箱子锁了,到了中秋,张都监在后堂鸳鸯楼下安排饮食,让武松饮酒,武松这个人也非常讲究,看到内眷都在,因此只喝了一杯酒就想退出(由此一节,可见武松并非浪子,怀疑他和潘金莲有私情的可以休矣,他要是做得出来,也不是武松了),张都监反复要他坐,他反复推辞,最后无奈,只好“远远地斜着身坐了”(可见是不欺心)。

武松慢慢喝得有些醉意,这时候张都监看时候到了,就让唤出养娘玉兰,教她唱曲,玉兰长得非常漂亮,唱了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张都监让玉兰去劝酒,劝到武松的时候,武松并没有抬头,远远地接过酒喝了,张都监便说将玉兰许配给武松,武松连忙推辞,张都监自然不肯,如此又喝了些酒,喝完了酒,武松感觉酒气上涌,就出去使了几回棒,再要睡的时候,外面喊道有贼,武松冲了出去,后面的事我们已经知道了——武松中了圈套。

我们仔细看上面这些情节,到底何处写了武松爱上了玉兰?又因爱生恨?张都监为什么要将玉兰许配给武松?为了让武松彻底放松警惕。为了送玉兰能让武松放松警惕?因为张都监认为成家立业是每个男人的梦想,尤其这女人又美又能唱曲,对于武松本人而言,最重要的自然是脱去罪身,有张都监的偏爱已经满足,现在张都监为他想到这一步,他自然更感激张都监,而非部分人所言,武松爱上了玉兰——其实这时候只要是个还不错的女人,武松都会感激张都监,重点在感激张都监上,而非爱哪个女人上。

那么对于玉兰而言,武松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囚徒,一个贼配军,还是主人急欲对付的对象,武松在我们眼中是好汉,是英雄,在那个时代的身为养娘的玉兰眼里,她只要完成主人的任务即可,又怎么可能会真的喜欢武松呢?

武松后来在鸳鸯楼上,对玉兰根本没有所谓的怜悯可言,当玉兰看到夫人死了,大叫一声“苦也”之后,就被武松一刀搠在胸口,她身边两个小的也被杀。此刻武松的心中恐怕只有复仇的快感——他应该认为玉兰是张都监的同党,从某个角度来说,玉兰也确实是。武松大概是不会有怜香惜玉之心的,更不存在所谓的人道主义,因为他将这楼中所有的人都杀了个精光——好的坏的,穷的富的,有仇的没仇的,不独只有养娘玉兰一人。


浔阳咸鱼


水浒传从来都是一部男人为主的小说,男人才是水浒的基本盘,作为世界另一半的女人当然是配角为主。

也因此水浒传中的女人,除了跟男人一样的梁山好汉孙二娘,扈三娘之外,貌似都是淫娃荡妇,没几个正经人。比如害了宋江的阎婆惜,弄的卢俊义戴绿帽的老婆,还有石秀打死的那个淫妇叫啥来着忘记了,而登峰造极的就是潘金莲潘妹妹了。那么武松杀未婚妻玉兰,和这些人有关吗?当然有关,看到自己嫂嫂那么骚,那么下贱,本身就对女人有歧视和意见。

原本想着,是找一个安稳的媳妇,就这样过一辈子,哪知道这个媳妇也背叛自己,那还不大发雷霆,于是才有杀尽所有人的举动,最后还留名。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而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是一个和过去彻底诀别的行者武松,再也不是之前那个打虎英雄武松了。

其实武松这一生还是很悲催的,在一开始他只是想好好混口饭吃在编制内成为一个有稳定饭碗的公务员。

这个可以从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一战成名就可以看出来,武松打虎之后,放弃了所有的金银不要,而是选择了当阳谷县的都头。

那个时候他的表现是非常虔诚的道谢对县令说:“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这就是当时武松的价值观,我要做好人我要做国家公务员,我要在官场中混下去,这点和宋江是何等的相似啊。

之后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武松这样的心思,那就是在冲冠一怒为老哥,杀掉奸夫西门庆,还有淫妇潘金莲并王婆之后,他居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在原地待命,最后居然投案自首。作为一个英雄好汉,这是不是也太说不过去了。你老虎都打得,人都杀得,杀人居然不跑路还自首,你算江洋大盗吗?

当时武松根本不算江洋大盗,就算杀人后他还是守法公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期待。而他投案自首就是这种期待的体现,那就是做好人做奉公守法的好市民。

也许是看到了武松的期待,于是他这么重的杀人罪,因为情有可原居然只是被叛军充军流放,就在这个时候,他碰见了自以为是贵人的张都监,这个张大人不仅让他和自己住在一起,还将他当做亲人一样对待。这份恩情对于重义的武松来说无疑是非常非常大的。

不仅如此,他还答应将家中貌美如花的养娘玉兰许配给武松。就这样玉兰成为了武松的未婚妻。这个时候我们看武松的内心,除了对恩公张都监的感恩之外,肯定还有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啊,一个美娇娘在哪里羞答答的等自己上门娶,而这个美女还是自己恩公的人。

那么自己的一路前程肯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会在牢狱之灾中堕落。这就是武松的心思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当武松认为自己好运爆棚,将要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居然被恩公张都监投入大牢说什么偷东西这样莫须有的罪名,这样的打击,换个人受得了吗?这就是剧情的神反转,而武松还不明就里,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

不过就是因为醉打蒋门神惹的祸啊,为了义气的武松醉打蒋门神,却不知道蒋门神背后的人就是所谓的恩公张都监,而这张都监收买武松的目的也不单纯就是为了收买一个打手而已。哪知道这武松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居然惹事到自己头上了,这还能容他,于是武松就这样倒霉了。

在极短时间内经历了这样大反转的武松,当然认为一切人都背叛了自己。

再加上在嫂嫂哪里受到的刺激,杀掉一切相关人员就成了他的选择。梦想的破灭让他无法接受,于是极端之下武松就毁掉那些所有让他心有期待的东西,这当然也包括他的爱情。

武松确实是深爱着玉兰的,原因很简单,这从他对家人的重视可以看出,最后哥哥死了嫂嫂被自己杀了,他当然孤独啊,于是对家庭的渴望成为他活下去的目的之一。但是在受到背叛的刺激之后,武松的极端杀人举动也是希望破灭后的自我发泄而已。

而他杀自己未婚妻的手法,和杀淫妇潘金莲手法却完全不一样。

杀潘金莲也是拉开小潘美女的衣服,当乳一刀,分外刺眼,插入进去还不算,还要转一转,目的当然是杀个透心凉,而且还要让潘金莲痛苦,目的当然是复仇。

而杀未婚妻玉兰就和杀潘金莲不一样,那是很多刀,一刀又一刀,那么武松为何如此,有什么深仇大恨吗?其实在我看来未婚妻玉兰是没罪的,她毫无自主权,但是武松手法如此狠毒到底为何?

原因不过是用自己对爱情的诀别,向过去告别,他杀的不是玉兰,而是自己的内心。这一刀下去心就痛一次,在一刀下去再痛一次,直到不痛了为止。

不痛的时候,心就坚如铁石,最后也开悟看透人生了。

看透了人生的武松,才是水浒中最明白的一个人,他从此不再醉心于仕途也因此才会和一直主张招安的宋江不和,也许在武松看来宋江的虚伪和之前看到的张都监如出一辙,不过是一个表面功夫做的好,有城府,一个没城府而已。

最终武松在墙上书写的“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段话不过是彻底与过去决裂的宣言而已。从此以后,这个世界上少了打虎英雄武松而多了一个行者武松。


阿斗不傻


武松知道自己被骗了。所谓的未婚妻,不过是张都监的棋子,帮凶,而且和武松只有两面之缘。在武松眼里,玉兰,包括其他下人,全是奸诈小人,没一个无辜的,都该死。<strong>

电视剧里,玉兰和武松是互生情愫,那是观赏需要

如果完全按照原著来拍,会乏味很多。

比如血洗狮子楼,武松秒杀西门庆,过程中武松一个大意,被踢掉了刀,网友们便把西门庆吹上了天,这是断章取义,后面武松顺势将西门庆扛起来扔到楼下摔个半死呢;大闹飞云浦,武松对几个杀手完全是碾压,不到半分钟完事;擒方腊,从树后跳出一个胖大和尚,一禅杖拍翻,绑了。

你要这么拍,整个过程一点不惊险刺激,毫无悬念,还有什么看头。

从前的说书人,热衷篡改情节,就是这个道理。他们唾沫星横飞,将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描绘的精彩绝伦,神乎其神,老百姓大呼过瘾。你说他没节操,人家就是混口饭吃,说的自然是越夸张越好,正经八百的说鲁智深擒方腊,看官们必定嘘声一片,呼啦一下作鸟兽散了,一个大子都不给。

电视剧更是这样,所以才有西门庆伯仲武松,几个杀手和武松打了好多回合才被杀,武松单臂亲方腊的桥段,都是为了画面感,抓人眼球。

水浒原著,并没有描写武松和玉兰的心理活动,电视剧适当添加一些是可以的,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里面有个片段小编至今记忆犹新,玉兰在晾晒衣服,武松见到之后,故意打醉拳耍酷,不小心打翻了晾衣架,害羞的跑了。爱之深,责之切,所以他不能原谅玉兰。这一定程度是给武松洗白,因为原著里武松什么都没说,给了玉兰一个痛快,直接拍出来,有损武松形象。

武松接受玉兰,更多是感激张都监,谈不上什么感情

蒋门神被吊打之后,回去肯定向张团练添油加醋的说了,武松如何如何了得,一个能打十个。断了财路,张团练岂能善罢甘休。但自忖手下的虾兵蟹将都不是对手,便找来诡计多端的把兄弟张都监出谋划策。

武松并不是多正义的人,但是讲义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施恩在狱中草菅人命,在外欺行霸市,强收保护费,这是好人吗?但他摸准了武松的脉搏,好酒好菜款待着,武松便替他出头夺回快活林。

张都监何等精明,岂能看不出武松秉性。于是,他使出怀柔计策,假意要给武松一个差事。武松一个囚徒,蒙张都监青眼,如何不喜。从此后,张都监将武松奉为上宾,每日好生款待,称兄道弟,关怀的无微不至。

时机成熟,张都监在酒席上提出将玉兰许配给武松,武松感激涕零,哪还会管这个女子为人到底如何。酒宴过后,张都监府中人突然大喊捉贼,武松承蒙张都监太爱,纵然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区区一个蟊贼,更不在话下。他提了一个哨棒,抢入后堂。玉兰,这时候起到了帮凶作用,是她指明了贼之所在,武松之后直接跳进了陷阱。

杀玉兰出于泄愤

武松是个直性子,以直报怨,不搞妇人之仁那套。他答应蒋门神的徒弟饶其性命,结果还是杀了。自己一腔热血被人利用,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些人全都得死,这个玉兰,和他不过一面之缘,根本没放在心上。而玉兰见到武松,也只是暗叫苦也,并没表现出愧疚。

他俩的事不过是张都监为彻底搞昏武松安排的一场戏。

张都监玩火自焚,那玉兰无辜吗?谁知道呢。她是自愿还是被逼的,都不重要了,谁让他们得罪了打虎武松呢,除了死没别的结局。


西堤君


武松从飞云浦逃出生天后,返回孟州城,血溅鸳鸯楼,在张都监府中大开杀戒,一共杀死一十五口,甚至连他的未婚妻玉兰也没放过,好像显得有些心狠手辣。其实不然,这是因为他名义上的未婚妻,就是张都监府上的那个养娘玉兰也是陷害他的帮凶,她直接参与了那天晚上“诱捕”武松的行动。

请先看一下武松被捕的当天晚上最后时刻发生了什么:

武松进到房里,却待脱衣去睡,只听得后堂里一片声叫起“有贼”来。武松听得道:“都监相公如此爱我,又把花枝也似个女儿许我。他后堂内里有贼,我如何不去救护?”武松献勤,提了一条梢棒径抢入后堂里来。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武松听得这话,提着梢棒,大踏步,直赶入花园里去寻时,一周遭不见。复翻身却奔出来,不提防黑影里撇出一条板凳,把武松一跤绊翻,走出七八个军汉,叫一声:“捉贼!”就地下把武松一条麻索绑了。武松急叫道:“是我!”那众军汉那里容他分说。只见堂里灯烛荧煌,张都监坐在厅上,一片声叫道:“拿将来!”

武松从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后被张都监请到府中开始,到他中秋节的那天晚上被陷害入狱截止,前后大概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足见张都监为了“诱捕”武松可谓煞费苦心。而他在诱捕武松当天晚上的酒席宴前把玉兰许配给他,也是他精心设计的这个圈套中的一环。目的只有一个——让武松彻底麻痹大意,放松警惕,确保“诱捕”行动万无一失,且百口莫辩。

显然,玉兰心中清楚自己当晚的一言一行会对武松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哪怕她是被胁迫的,她也有其他方式暗示武松免遭这次厄运,可是她没有,她选择做一名合格的帮凶。



武松自来到张都监府上后,一直对其好吃好喝好招待,名义上是个看家护院的家人,实际上如心腹一样看待。而且那些请张都监办事,给张都监送礼的人,只要武松给传个话,事后也会给武松送一份礼。日子长了,东西一多,为此武松还专门买了一只藤条箱子存放这些东西。也就是说,此时的武松已经默认了眼前的一切,他以为自己遇到了命中的贵人,自己要不惜肝脑涂地报答。当然,这一切都是张都监克意安排的。

这还不算,为了彻底让武松解除最后一丝或许还残存的戒备之心,在花好月圆的中秋夜。张都监把一个花容月貌,能歌善舞的姑娘玉兰许配给了武松。此刻,任凭武松心思再如何缜密,也被这接踵而至的糖衣炮弹砸晕了。对于一个身份还是充军发配的流犯来说,这不就是逆袭吗?他此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一切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针对他的彻彻底底的阴谋。

当他身陷囵圄后才彻底警醒,知道自己是自作多情了,“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被欺骗后的郁闷,感到自己人格,智商被侮辱后的沮丧,挫败感油然而生——而他本来是对自己的极为自信甚至自负的人,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他愤怒到了极点。他感觉原来张都监府中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在对着自己演戏,都在戏弄他,包括玉兰,他决定要抱复。

当他在飞云浦展开绝地反击返回到都监府后,上至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这些罪魁祸首,下至马夫、丫鬟、老妈子,只要让他遇到,绝不容情。他要让曾经欺骗,捉弄他的人付出代价,哪怕你只是一个知道内情的旁观者,也是格杀勿论,而那个虚假的,名义上的“未婚妻”玉兰当然也不会幸免。


田获三狐


武松为何连未婚妻也要杀?如果我说武松自从杀死了自家嫂嫂潘金莲之后,就性情大变你相信吗?也就是说武松杀了潘金莲之后,内心也受刺激了,患了“性格分裂症”;

武松刚来到哥哥武大郎家时,嫂嫂潘金莲是非常开心的,并不是说武松长的有多英俊帅气,最主要是因为夫君武大郎在清河县被人瞧不起,受人欺负,而武松来到家中之后,街坊领居对武大郎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变得阿谀奉承起来了,这些现象潘金莲都看在眼里的,她甚至认为这个家多了一个武松会变得更和谐温馨,自然作为嫂嫂的潘金莲也要对武松这小叔子热情,这本是人之常情,



可谁知道看起来憨厚又行侠仗义的武松却那么多疑,一度认为潘金莲不守妇道,而摆脸色给潘金莲看,言语犀利,完全忘了潘金莲是自己的亲嫂嫂,所以导致原本嫁给武大郎而心里压抑的潘金莲心变的更加脆弱绝望,因为她在这个家完全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后来潘金莲便和西门庆发生了婚外情,然后东窗事发,武松便杀死了潘金莲,大伙评评理,潘金莲的出轨是不是和武松的冷嘲热讽脱不了关系?显然武松也有责任嘛,武松也是个明白人,自己杀了嫂嫂潘金莲对他精神打击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是他自己的多疑,潘金莲不会有婚外情,哥哥武大郎也不会死,但是即便武松后悔也没用了,从那以后武松便出现了“精神分裂症”了。



现在来说武松的未婚妻玉兰,其实玉兰只不过是张都监府上的侍女,且问一下,封建社会下的一名侍女有权力左右自己的命运吗?张都监叫玉兰往东,玉兰就要往东,不敢往西,所以说武松认为玉兰联合张都监陷害自己,这理由是说不过去的,可武松执意认为眼前这个面泛桃花的“未婚妻”玉兰就是个蛇蝎女人陷害自己,况且玉兰和武松相识时间不长,两人有多深的感情自然是没有的,所以武松眼都不眨一下就把这未婚妻给杀了。


诗夜城主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恩怨分明,因此个个手上都或多或少沾过鲜血。武松为了替自己伸张正义,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张团练等十几人。甚至,他还杀了自己的未婚妻——玉兰,在道义上,这成为他人生的一个污点。

玉兰一介女流,又与自己有婚约,武松为何还要杀她?

01爱之深,恨之切

张都监宴请武松,明显有猫腻。但武松是个直脑筋,没想到这层。席间,张都监把武松一番吹捧后,便让府中的养娘玉兰为他弹琴唱曲、斟酒。

玉兰容颜漂亮,又温顺可人,最对武松这类英雄的胃口。所以他嘴里推脱着,心里却十分满足。

张都监眼尖,发现了他的心思,趁机把玉兰送给他做妻子,武松满心欢喜,高兴得都睡不着。

《水浒传》中说武松回房后,“未能便睡,去房里脱了衣裳,除了巾帻,拿条哨棒来厅心里,月明下使几回棒,打了几个轮头;仰面看天时,约莫三更时分”。

可见,武松对玉兰动了情。

当晚,玉兰慌慌张张来到武松门前,说有贼往后花园去了。

武松对她很是信任,二话不说就去追贼。结果张都监府中人将他绑了,又翻出了所谓的赃物,让他成了“贼”。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武松神经再大条也知道自己中了圈套,而玉兰也参与了这场算计,心动瞬间变成恼怒。

自己初次动情,便以欺骗背叛收场,武松心里有了疙瘩。

后来他千辛万苦逃出来,血溅鸳鸯楼时,玉兰又企图逃走,更激怒了已杀红眼的武松,便送她去了黄泉。

02求内心安宁

武松虽性格鲁莽冲动,但为人正直,对名声很看重。

他是打虎的英雄,先前虽因杀潘金莲而犯了罪,但那是为了替兄长报仇,他认为理所应当。

但张都监设计利用玉兰陷害他是贼,让他背上鸡鸣狗盗的污名,这是武松不能忍受的。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武松也有自己的骄傲。

他自认为光明磊落,不屑于做这些偷鸡摸狗的事,偏偏又被扣这屎盆子,严重触及到他的底线,让他心中的仇恨之火熊熊燃烧。

如果不报仇,他这一辈子内心都无法安宁。

所以他杀了那些陷害自己的人,包括自己的未婚妻,以平复自己的满腔怒火。

在《水浒传》中,玉兰是个小到不起眼的角色,但也正是她的背叛,才促成了后面的血溅鸳鸯楼,迫使武松上梁山。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武松的性格还是比较直接的,给他生路,他也许会好好活着,但非要把他逼上绝路,他发起疯来,恐怕谁也阻拦不住!血溅鸳鸯楼,是他性格爆发的一个高潮,当然也算得上是他人生的一个污点,毕竟死了太多的无辜者。



至于题目当中所说的未婚妻,首先这一点就是错误的,并不存在什么未婚妻,张都监也只是指派婢女玉兰来伺候武松,两个人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当事人和保姆之间的关系,也许彼此之间有过好感,但根本谈不上夫妻之情,更别说玉兰刚到武松身边,武松就着了道,短短的时间,两个人又能有多少感情?



在张都监家中蒙冤,以及在飞云浦上险遭杀害,这也许是武松人生中的一个拐点,在之前的生活中,他是一个比较安于现状的人,打架伤人躲在柴进府中,即便饱受冷遇也愿意留在那里;为哥哥报仇杀死西门庆潘金莲,即便被发配外地也心甘情愿,当然愿意接受这一切的必要前提是:自己能活着!但如果非要有人把他逼上绝路,要置其于死地的时候,等待外人的只有武松的爆发。

一开始受到张都监的热情款待,武松也许以为又回到了自己成为打虎英雄、万人敬仰的时期,但随后他蒙冤偷盗,而包含玉兰在内的所有下人众口一词,一致认定武松是偷盗者,武松潜在的兽性还是爆发了出来,在他看来,不管张都监,蒋门神还是玉兰在内的下人,所有人都是阴谋害他的参与者,自然。。。谁也没必要活下来!



其实平心而论像玉兰这一类的人在官府中毫无地位,根本不可能主动陷害武松,在上层的授意之下,他们也只能按部就班地执行自己的任务,但不管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至少在武松看来,他们都是要消灭的敌人,毕竟在飞云浦上要不是武松身怀绝技杀死所有的刺客,玉兰这些人已经成了间接杀人者,而不是受害者。


辽宁资深球迷


题主眼中武松的未婚妻,莫不是张都监家的玉兰?但遗憾的是,关于玉兰的立场,这其实是个很模糊的问题,所以我们只能用多个角度去推测看看了。

武松也是男人,并非油盐不进的汉子不接受嫂子的勾引是因为懂得伦理,但当打之年没出家的汉子还是要考虑传宗接代的。所以武松初见玉兰时,在《水调歌》美妙的音乐下,在月色微醺的眼神迷离下,我想武松是动了情的,张都监看这对小年轻也蛮般配,就想亲自撮合二人,如果照这种节奏发展下去武松也能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张都监贼喊捉贼的局很轻易的就让武松深陷其中,当武松去做贼时,一出门先是碰到了情人玉兰,也正是在她的指引下武松去做贼并且被当作贼,最终人赃俱获,被押赴衙门。

自此很长的一段时间,玉兰便没有戏份了,等到再次出现时玉兰只有死于武松刀下的粉了。所以让读者纠结的问题就是玉兰到底是不是也是张都监的爪牙,我们大致可以分析说两条思路:

1、玉兰确实是张都监的同伙,并且她也是故意给武松指错路的;

2、玉兰其实也是局外人,她确确实实看到了黑影,并且确实看到了黑影逃走的方向,她只是想给情郎指一条立功的道路罢了。

所以玉兰心里究竟是何想法,这就仁者见仁了,但无论怎样,武松已把她认定为恶人的同党,也顾不得什么兄妹情或是是男女情了。

鸳鸯楼那一夜,是武松由“侠”到“匪”的转变,当时武松杀玉兰时没有任何心理描写,也没有表现出怜惜之情,只是在杀前考虑到:

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

所以,武松此时压根没把玉兰当什么未婚妻看,在他眼里她与那些人不过是一丘之貉罢了。

在征南篇章,金节的妻子叫做秦玉兰,有些衍生作品让当年的玉兰在鸳鸯楼存活,并且被金节收纳。在江南她与武松再次相遇,只不过武松已经认不出她了,她脑海中留下的只有恐怖又无奈的回忆了…


关于玉兰,影视编剧们倒是都把她当作好人来看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