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残疾人参加高考规定修订两周年:轮椅出行,“过不去的坎”还有多少?

聚焦丨残疾人参加高考规定修订两周年:轮椅出行,“过不去的坎”还有多少?

采访丨陈紫薇 邹红宇 杨均瑶

撰稿丨杨均瑶

2017年4月7日,教育部修订《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残疾人参加高考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同年,有5626名残疾考生申请了高考合理便利,全国范围内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残疾人超过一万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规定》修订后的两年间,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残疾考生数量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进入大学校园。而高校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为残障学生创造无障碍的学习生活环境,欢迎他们的到来呢?

什么是“无障碍环境”?

根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定义,残疾人包括肢体、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长期损伤的人。在中国,残疾人口总数已达8500万人,其中视力残疾人数1200多万,肢体残疾人数近2500万。《残疾人权利公约》中,对缔约国应为残疾人提供的无障碍环境做出了这样的描述:

聚焦丨残疾人参加高考规定修订两周年:轮椅出行,“过不去的坎”还有多少?

《联合国权利公约》中对无障碍环境的描述

无障碍环境主要包括无障碍通道、电梯、洗手间、停车位、盲道、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等实体无障碍设施以及读屏软件、语音指令等电子信息无障碍设施

聚焦丨残疾人参加高考规定修订两周年:轮椅出行,“过不去的坎”还有多少?聚焦丨残疾人参加高考规定修订两周年:轮椅出行,“过不去的坎”还有多少?
聚焦丨残疾人参加高考规定修订两周年:轮椅出行,“过不去的坎”还有多少?聚焦丨残疾人参加高考规定修订两周年:轮椅出行,“过不去的坎”还有多少?
聚焦丨残疾人参加高考规定修订两周年:轮椅出行,“过不去的坎”还有多少?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在校园中,保障残疾人平等获取和使用信息、服务的无障碍网络软件尚可以由学生自行安装,但实体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却必须依靠学校的力量。因此,完善的校园实体无障碍设施是校方需要担负的责任。那么,学校在这一方面做得如何呢?

校园中的无障碍设施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于2002年启用,是学校位于杭州市内的五个校区中最年轻的一个,相对而言,这里的无障碍设施也是所有校区中最健全的。紫金港校区也是浙大最大的校区,校园容纳的人数众多,对无障碍设施的潜在需求相对较高。因此,本次的考察选择落脚于紫金港校区

在2017年,一个名为“紫金港无障碍日记”的学生SQTP项目小组曾在调研后绘制过一张当时紫金港校区无障碍地图,地图上标注了校区内主要的无障碍设施。

聚焦丨残疾人参加高考规定修订两周年:轮椅出行,“过不去的坎”还有多少?

SQTP小组绘制的校园无障碍地图

“总体情况还可以,特别是教学区、食堂等公共区域的无障碍设施比较齐全。”当谈到紫金港的无障碍设施情况时,该项目的负责人徐雨萍这样说,“但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在于宿舍区几乎没有无障碍设施,部分教学楼、实验楼的无障碍设施有老旧损坏、被占用的问题,但并没有引起学校的重视。”

宿舍区

近日记者实地考察时,发现大部分宿舍楼的确未设置无障碍设施,宿舍楼入口处设置了无障碍坡道的只有蓝田2舍、蓝田5舍和留学生宿舍,留学生宿舍还设有无障碍电梯。

针对宿舍区无障碍设施缺乏的情况,学生公寓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表示,出行不方便的同学可以申请调换到低楼层,或者搬到位于蓝田学园或大西区的特殊宿舍。另外,学生还可以向公寓服务大厅租借轮椅和拐杖,只需要交200元押金。

紫金港校区共有特殊宿舍8间,男女各4间。与普通宿舍不同的是,特殊宿舍卫生间为两个寝室共用,配有马桶和扶手,对于身体不方便的同学来说安全性更高。申请入住特殊宿舍需缴纳800-900元的月租金,“在有空寝室的前提下,有需要的同学只要来学生公寓服务中心提供相关资料,办好手续就可以申请入住。”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紫金港校区内“特殊寝室数量还不是很多,但同学们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截至3月25日,紫金港校区内的特殊宿舍均已住满。

2018年暑假,杨婧因腿痛留在学校休养了两个月,当时她就居住在特殊宿舍。“那边的无障碍设施整体上还是比较全面,”杨婧对特殊宿舍的总体评价不错,但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坐在轮椅上不太够得到卫生间洗手台。”

教学区

萧扬因为受伤经历了一段行动不便的时期,要上课的时候,萧扬就请同学推她去教室。尽管紫金港校区主要建筑物均已设置专用坡道,但当时她还是遭遇了一些尴尬:“紫金港的话,东1A教学楼最外侧有一个很陡的上坡,对推轮椅的同学来说不太方便。”记者在萧扬提到的东1A教学楼北侧无障碍坡道现场测量发现,该坡道垂直高度约1.67米,斜坡距离约为8.1米,经计算该无障碍坡道坡度约为1:4.7,大于我国《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最大坡度。

聚焦丨残疾人参加高考规定修订两周年:轮椅出行,“过不去的坎”还有多少?

《规范》中对于无障碍坡道的规定

实际上,除了对于无障碍坡道坡度的要求以外,相关设计规范中对于无障碍坡道的最小宽度、扶手设置等细节都有所规定,但紫金港部分坡道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在校园中较偏僻的无障碍坡道,甚至有坡道某一端被违规停放的机动车或电瓶车挡住的情况。另外,校园内部分道路没有进行“坡化”设计,也给轮椅使用者在建筑之间进行移动时带来了麻烦。

寝室之外,校区内主要建筑物都配备有无障碍洗手间,但部分教学楼中的无障碍洗手间堆放着垃圾桶、洗衣机、清洁工具等杂物。对此,浙大后勤处的工作人员回应称:“这个情况在东教学楼这边还好,因为这边是有专门的工具间的。像是没有工具间的洗手间,保洁人员可能会把清洁工具挂在无障碍洗手间里,因为相对于其他的隔间来说,它的区域会大一些,我们会有专门的区域规划起来放好。如果有杂物堆放的话,学生看到可以及时跟我们沟通反映,我们会要求保洁人员及时清理的。但是如果是保洁工具的话,我们会在不影响无障碍洗手间的使用的前提下,划出固定区域,定点要求保洁人员放整齐。

因为这个地方肯定还是要用的。”

聚焦丨残疾人参加高考规定修订两周年:轮椅出行,“过不去的坎”还有多少?

记者3月20日摄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2教学楼某无障碍洗手间

对于身体障碍者之外的残疾人群,如听力障碍或视力障碍者,校园内盲道设置较不规范,并且缺乏盲文按钮、道路提示音等相关的无障碍设施。

校园无障碍设施不健全,谁之过?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自古以来,大学校园便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存在,为什么即使在大学校园中,无障碍设施建设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徐雨萍在对紫金港校区无障碍设施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无障碍设施有老化、破损的情况;部分设施未开放或被无关人员占用,也使得有需要的人难以使用这些设施。徐雨萍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监管、执行不力有关。“校园内相关部门对于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的执行不到位,导致损坏失修的设施未能得到及时维护。”

虽然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条例》规定:“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和管理人,应当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保护,有损毁或者故障及时进行维修,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但其中对责任主体的限定较为宽泛,因此在监管执行中难免出现权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不过可以明确的是,在紫金港校区,部分无障碍设施由学校统一负责改造。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不是我们负责的,是由学校统一改的。每年学生组织可以向后勤处、总务处的会议或者权益服务部门提意见,这些部门都会收集意见然后向学校的相关部门反映。”

“可以,但没必要。”徐雨萍说,“校园内需要使用无障碍设施的人群有限,所以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可能缺乏重视。”在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只有48.08%的同学坚定表示“只要有一个人使用就有必要设置无障碍通道”,

超过一半的同学态度较为模糊或者明确表示“没有必要”。

徐雨萍认为,要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大家建立起无障碍设施的“通用意识”。“其实无障碍设施并不仅仅是为残疾人而设的,而是为了让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每个人的出行更便利、更好地照顾到各种行动不便者,比如肢体受伤的学生、推婴儿车的家庭、搬重物的工人或是行动不便的孕妇、儿童、老人等。”

从“校园无障碍”

到“社会无障碍”

在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完善进程中,约束力量主要源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众多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与标准。

既然已经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残疾人的无障碍出行保驾护航,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行动不便者在出行时还是常常因为设施问题寸步难行?一些同学谈到了自己的看法。

丁捷在某次课程中机缘巧合地了解了一些与建筑中无障碍设施有关的法规,他说:“建筑里面确实有关于保障残疾人安全出行的一些指标,但是我个人感觉那些指标的设置

基本是以满足最低使用需要为目的,而没有太关注使用上的舒适感。”

过年期间,温雨薇常常和家人一起推着坐轮椅的外婆去公园散步,她发现在自己家乡所在的四线城市,轮椅使用者出门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我觉得在小城市,无论是市民还是管理人员,‘无障碍’的意识真的相对比较薄弱。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执行得太严格。像超市的入口虽然设置了坡道,但是为了防止顾客把购物车推到指定区域外,就支起了比较密集的路障。购物车是出不去了,但是轮椅肯定也是过不去的。”

浙大建筑学系大三学生袁铭认为,在单体建筑上,无障碍设计基本上还是可以满足的需求的,“我觉得但凡落地的项目肯定都应该符合现行法律规范,这些规范确保所有的方案设计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市政整体上的无障碍设计是否完善,即城市道路、开放空间是否能构成一个无障碍环境。“在室外的交通环境设置上,比如市政的道路、公园,无障碍设施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你推着轮椅走着走着,遇上一个比较高的高台,人可能只需要走一步,但轮椅没办法到达。”

在无障碍设施已经基本得到普及的日本,政府经过几十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之后,逐渐意识到只有单体的无障碍设施或无障碍建筑,尚不能够形成真正的无障碍环境,只有形成连续的无障碍通路才能真正方便弱势群体。近十几年来,日本政府转变策略,不再仅仅强调单体设施,而是强调区域性的无障碍,将设施与周边环境一体化考虑,当越来越多的区域完成无障碍改造或建设,联通在一起,就逐步形成更大区域的无障碍环境。

从单个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到各个建筑内部无障碍功能的完善,再到建成整个社会的无障碍环境,仍需立法、执行、监管与公民意识的合力。多种力量之下,轮椅出行的“坎坷”才有被抚平的可能。

(文中杨婧、萧扬、丁捷、温雨薇、袁铭均为化名)

1. 郑功成,杜鹏, & 杨立雄(2017).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 人民出版社.

2. 相自成(2018). 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3. 浙江大学“紫金港无障碍日记”SQTP小组(成员:徐雨萍、陈佳囡、陈泽清、潘丽慧、张鑫)考察报告《对于杭州市公共区域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

聚焦丨残疾人参加高考规定修订两周年:轮椅出行,“过不去的坎”还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