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演讲缺乏逻辑思维?试试这样讲!(干货)

何为逻辑?

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辩证逻辑包括矛盾逻辑与对称逻辑。对称逻辑是人的整体思维 (包括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 的逻辑。

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是对思维过程的抽象。

从狭义来讲,逻辑就是指形式逻辑或抽象逻辑,是指人的抽象思维的逻辑;广义来讲,逻辑还包括具象逻辑,即人的整体思维的逻辑。


当众演讲缺乏逻辑思维?试试这样讲!(干货)

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这应该是这词条里最精炼的概况定义了,没有能力深入,所以只能简出一下。

我们把规律再通俗化为顺序好了,也就是说逻辑指思维的顺序。

如果被评价「说话或演讲缺少逻辑」, 这个评价里有几个意思:

1. 我真的不懂你在说什么!
2. 我听懂了,但是你说话好哕嗦!
3. 我不喜欢听你讲话!
4. 你在浪费我的时间!
5. 我没有办法和你沟通!


除了后面三个选项比较主观且颇具敌意之外,前两种所反映的情况往往是因为说话的人并没有按照对方的认知习惯去传递信息。

不论是当众演讲、说话、写作甚至是绘画,都是大脑思考的过程,所谓的逻辑缺乏往往是没有想好需要沟通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以及如何与对方更加高效的沟通。


当众演讲缺乏逻辑思维?试试这样讲!(干货)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一个情况——一个有逻辑的演讲,由两个条件构成:一,演讲结构本身的逻辑。二,演讲者的通过语言表达的力量把演讲的逻辑表达清楚,让听众听明白。前者为「搭建结构」,后者为「表达逻辑」。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说明,让大家明白如何搭好内容逻辑的结构,及如何做好逻辑的表达。


当众演讲缺乏逻辑思维?试试这样讲!(干货)


一、搭建结构

(一)做好材料分析,做好笔记

据了解,现在很多人的演讲内容都是东拼西凑的结果,一开始往里面胡乱塞内容,或者闭门造车挤内容;有的人是习惯性地跟同事或者前辈要以前的演讲稿,然后就着他人的模板,往里面修改数据,增加内容就完了,怎么能够早点应付完任务就怎么来。

这样做事,带来的后果是很直接的:由于你没有好好地去整理该整理的材料,也没有把该研究的问题研究到位,所以面对一个明明是自己整理的演讲稿,而很多信息却是一知半解的。如果你作为主讲人都没有把内容吃透,那么你还怎么能指望拿着这个演讲稿把别人讲透。所以,让演讲有逻辑,把话说入人心的前提,当然就是你自己得先针对演讲内容做好案头功夫,把该整理的材料一份份地阅读,研究,分析,吃透,然后对于你觉得有必要放到演讲稿中的核心内容(论点和论据),就可以把它们做进笔记之中。


(二)使用思维导图整理核心论点

做完笔记之后,可以尝试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零散的要点做串联整理。


(三)使用金字塔结构搭建演讲结构

1. 搭建演讲结构时会遇到的常见问题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结构化思维,也知道利用思维导图来整理零散的核心要点。但是,最后搭建出来的这个结构,往往存在以下的几个问题:

第一,下一级论点的内容跟上一级论点的关联不大或牵强

第二,同一级论点之间找不到明确的逻辑关系。

第三,同一级论点与论点之间存在重复。

第四,同一级论点并没有把上一级论点的内容涵盖全面。

如果演讲内容逻辑结构存在这四个问题,即使表面上的演讲内容是有结构性和层次,但是这个逻辑结构是不稳固的,会让听众产生怀疑并质疑的现象。


2. 解决策略

第一,下级论点必须紧扣上级论点的主题来发散和选取

第二,同级论点之间必须得有明确的逻辑关系

❶ 空间公式

❷ 时间公式

❸ 重要性公式

❹ 因果公式

❺ 3W公式

❻ 问题-办法-效果公式

为了让同级论点之间不再零散,大家可应用以上6种的逻辑公式来整理论点。


第三,同级论点的内容之间应该相互独立

第四,同级论点必须涵盖上级论点的所有内容


当众演讲缺乏逻辑思维?试试这样讲!(干货)


二、表达逻辑

一个逻辑再完美的演讲结构,同样需要演讲者使用恰当的语言把结构清晰地表达出来,把内容表达明白,才算是好的演讲效果。此外,针对演讲逻辑结构的表达,大家可借助两种手段:一是直接语言表达+个人肢体演绎,二是PPT的信息展示辅助表达。


(一)直接语言表达+个人肢体演绎

1. 确保语言的简单易懂性

谨慎使用术语

避免过分书面化

善用对比思维

举例说明

重视衔接语


2. 从上至下,层层展开

演讲的结构是按金字塔结构从分级搭建的,塔尖是整个演讲的核心论点,然后以此为基点向下扩展。那么我们在正式讲解的时候,基本就是可以按这个顺序从上至下,层层展开往下讲。


3. 利用总-分-总结构

很多人在做工作型汇报的时候,在启动一个要点开始讲的时候,他往往先不直接说这个要点的核心意思,而且先给你扯半天跟这个要点相关的周边信息,周边信息呢,又讲得不清不楚,还没讲到结论部分,听众的逆反心理早就已经泛滥了。对于这种情况,正确的处理办法就是先说结论,再做解释——拿一页PPT来说,一般一页PPT就一个核心主题,你一打开这页PPT,上来的第一句话,就应该先告诉听众你通过这页PPT想说明一个什么结论,抛出结论后,再拿着PPT中的材料去做解释。这样的表达,既高效,又有逻辑。


4. 尝试条件式论述

当大家需要论证的一个结论是比较复杂,还有很多逻辑推理过程的内容时,建议首先把中间的逻辑链接搞明白,再用条件式论述的方式把结论说清楚。例如,「利润=收入-成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若想提高利润,可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实现。」以上就是最简单的条件式论述。这种论述,需要多实践应用。因为在表达逻辑的过程中,有大量逻辑链条需要按这种方式一一去展示并论述。


5. 谨防掉入逻辑陷阱中

我们大脑形成一段话说出口的过程是形成意群,组织语言,说出来,这个过程很短,只是瞬间。答案就很清楚了,说一个人说话演讲缺少逻辑是指这个人说话的时候把支离破碎的意群没有经过 (好好地) 组织编排就说出来,让别人听不懂什么意思。当我们说话交流的时候,每句话都会在对方的大脑中激发 个思想的反应,如果这个反应能够按照讲话者的预料发展,或者讲话者接下来说的内容刚好是听者大脑众多反应中的某一个,就能够抓住观众,并且让对方忽略了时间。下面总结了八大容易遭到听众质疑的的表达方式:

❶ 以偏概全

❷ 把偶然当必然

❸ 错误归因

a. 时间先后定因果

b. 强加因果

c. 嫁接因果

d. 因果倒置

❹ 概念不当并列

❺ 混淆概念

❻ 中项周延

❼ 过分夸大与缩小

❽ 简化主义

❾ 错误类比

❿ 绝对化


6. 有条有理

在做一些职场汇报演讲时,有的人只擅长讲道理,摆数字,以及说一些漂亮空洞的官方语言,却不习惯合理地补充一些有助于提升观点生动性和说服力的证据,如相关事例,具体细节和故事等等。虽然这些内容不能过多,而且时间不能过长,但其实不能没有,恰当地加入一些,会让论点更易理解,更真实,更具说服力。有人说「职场演讲,很多时候是需要讲故事的」,恰恰很多人输就输在不会讲故事。


7. 学会预告,回顾和衔接

展开演讲结构进行论述时,抓住三个时间节点的讲述:第一,开头先预告演讲的核心主题和目的,同时快速介绍演讲框架。第二,每讲完一个层次的要点要进行小回顾,讲完所有演讲的要点之后再进行一次大回顾。第三,利用要点与要点之间本身存在的逻辑关系作为衔接语,做好要点与要点之间的过渡。


(二)利用PPT辅助内容呈现

PPT作为实用的演讲辅助工具,善于利用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沟通效率和效果。

当众演讲缺乏逻辑思维?试试这样讲!(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