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靠勤勞不一定能致富,不勤勞會怎麼樣?

勤儉持家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了幾千年的古訓,勤勞致富的事例在我們歷史的長河裡不勝枚舉。

遠的不說,八十年代初期,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集體到單幹,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幾年時間溫飽問題便得以解決。在這其中,那些天不明進地,天黑很長時間回家的少部分人,在土地上流下了比別人更多的汗水,也收穫了比別人更多的糧食。一躍成為了當時的富裕戶。

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進,改革開放全面展開。一部分有手藝肯吃苦的農民從土地中脫離出來,起早貪黑外出覓活。幾年過去,當其他大部分農民不再為吃飯發愁的時候,這部分起早貪黑外出覓活的農民率先成為了萬元戶。

農民靠勤勞不一定能致富,不勤勞會怎麼樣?

是的,那些多收穫糧食的農民和萬元戶,他們的成功靠的就是勤勞,靠的就是比別人多得多的汗水付出。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這種依靠勤勞致富似乎越來越不被人們認可。

確實,近些年市場上出現了這麼一個怪現象,一斤糧食買不來一瓶礦泉水,農民種地越來越不賺錢。許多農民只能以極低的價格將自己的土地轉包給別人耕種,轉不出去的就隨便栽上一些樹木,大部分農民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外出務工的農民不論多麼努力辛苦,加多少的班,僅僅依靠務工收入想要致富已幾乎不可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農民致富更多的是依靠機遇、資金以及先進的理念等要素,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勤勞。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勤勞僅僅只是能解決正常的家庭運轉。

農民靠勤勞不一定能致富,不勤勞會怎麼樣?

但不管怎麼說,農民想要自己的小家庭和諧溫暖正常運轉,逐步邁入小康,勤勞還是必須的。

農民勤勞不一定能致富,但不勤勞絕對會貧困。

農民靠勤勞不一定能致富,不勤勞會怎麼樣?

就像上圖中的花椒樹地,右邊的花椒地沒有一點雜草,花椒樹也很齊整,而左邊的花椒地長滿了雜草,花椒樹更是稀稀落落。右邊的農民不一定很富裕,但左邊那戶農民的日子一定貧困。

大家是否認可這種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