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錦:適當降低增長預期有利於穩增長

記者 劉林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4月28日在長平經濟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2019年前幾個月將呈回落態勢,年中左右將會有一個回升,但年底還會回落,中速增長平臺的重心會有所下移。今明兩年增長率仍可保持6%以上,此後中速增長平臺可能調整到5-6%之間,或5%左右。

“貨幣、財政(政策)可以使實際增長率趨於潛在增長率,但不可能改變潛在增長率,不要給宏觀經濟政策賦予其不具有的職責。”他說,“理解合理增速是穩增長的前提。順應而非抗拒規律。只有當實際增速顯著低於潛在增長率時,穩增長才是有意義的。適當降低增長預期有利於穩增長。”

劉世錦認為,由於潛在增長率下降,中國經濟在2016年第三季度第一次觸底開始進入中速增長平臺。潛在增長率下降是由可利用技術減少、重要產品歷史需求峰值出現、人口和勞動力結構變化等引致的。這符合規律,也被東亞成功追趕型經濟體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的經驗所驗證。

儘管如此,“中國經濟每年新增量仍是世界最大的,比如2018年的新增量相當於一個澳大利亞的經濟總量,”劉世錦說,“速度雖然下降,但基礎增大,假設2019年增長6%,剔除價格因素後,放在2000年,相當於增長了30%,放在2010年,相當於增長了11%。”

即便經濟增速下降,也能夠“穩就業”。劉世錦指出,201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數、2018年就業人數總量開始下降,而經濟新增量逐年加大,所以就業壓力不大。事實上,勞動力總量下降是經濟減速的原因之一。中國就業更多是結構性問題。

劉世錦進一步指出,中速增長平臺上有五大增長來源,包括低效率部門的改進、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和人力資本提升、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前沿性創新、綠色發展。

劉世錦表示,這些新增長來源與過去高速增長階段的增長來源有三點主要差別:一是對制度質量的要求相當高,半拉子市場經濟是無法適應的;二是雖然也會有一些熱點,但像以往基建、房地產、汽車等大容量的支柱產業基本上看不到了,增量更多以普惠方式呈現;三是增長大多是”慢變量”,很長時間的努力未必見到大的成效,“立竿見影”的情況不多了,對耐性、韌勁、戰略定力的要求明顯提高。

劉世錦認為,低收入階層的收入若能有所提高,甚至接近或達到中層收入水平,將會形成很大的需求增長空間,直接提供增長動能。

“提升低收入階層的人力資本更為重要,”他說,“低收入階層的人力資本空間可提升空間最大,經濟和社會效益也顯而易見。”他指出,人力資本的嚴重不足,部分是由於從兒童營養保障到醫療、教育、就業等條件的匱乏,部分則由於諸多方面的機會不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