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非遗系列】积淀百年的舞台瑰宝(下)

看完粤北采茶戏

是不是觉得还不够过瘾?

韶关的戏曲可不止采茶戏

一起来看看~

↓↓↓

【韶关非遗系列】积淀百年的舞台瑰宝(下)


戏剧是衡量世情的一把尺子

或一唱众和

或载歌载舞

或嬉笑怒骂

唱的是悲欢离合

念的是荣辱兴衰

演的是生活百态

无论古老还是现代

韶关千百年的民风世情、人物风貌

都凝聚在这方舞台

乐昌花鼓戏

与粤北采茶戏集外来文化于一身不同,乐昌花鼓戏是本土文化的瑰宝,最早起源于当地民间圈地作场演出的灯彩歌舞“踩矮台”。虽也杂糅其他剧种的特色,确是实实在在的唱民歌、道民事的地方平民艺术,被誉为“岭南一枝花”。


【韶关非遗系列】积淀百年的舞台瑰宝(下)

乐昌花鼓戏唱的是乐昌坪石镇的官话,以正调、路调、民间小调为唱腔,伴以调弦、月琴为主奏乐器,唱法则多变多元。扎根于民间的花鼓戏,不受场地大小、观众多少的限制,剧情通俗易懂,风格轻松趣致,因其浓厚的乡土气息而别具韵味。


【韶关非遗系列】积淀百年的舞台瑰宝(下)

当地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百姓生活被一一搬上舞台,乐昌花鼓戏从乡下人的田间歌舞发展成为影响仅次于粤北采茶戏的地方剧种,或与其风趣幽默的喜剧风格有着必然联系。


【韶关非遗系列】积淀百年的舞台瑰宝(下)


300多年来,乐昌花鼓戏经历兴起、繁荣、衰退、繁盛,时至今日,随着老艺人退休,年轻艺人退职,乐昌花鼓戏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专业剧团、业余爱好者收集、整理、移植、改编和创作了大量剧目,不断创新题材与形式,花鼓戏逐渐成为乐昌的一张文化名片。在2016年广东省群众戏剧曲艺花会上,讲述乐于助人反遭讹诈的现代故事的花鼓小戏《树正影儿斜》获得金奖,“岭南一枝花”正重新绽放。

乐昌渔鼓

“踩矮台”还衍生出了另一地方剧种,乐昌渔鼓。它从传统戏剧“乐昌花鼓戏”唱段里逐渐独立出来,渊源于道教在布道活动中演唱的道曲,民间也称“打渔鼓唱道情”。


【韶关非遗系列】积淀百年的舞台瑰宝(下)

渔鼓是这门曲艺最重要的乐器,毛竹做筒,动物皮做面,音色醇厚,声音清亮。演奏时,怀抱三尺渔鼓,左手夹击简板,右手敲拨鼓面,节奏分明。说唱结合的渔鼓调七字一句,通俗易懂,问答唱和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近百首传统曲目,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曲剧本、社会轶闻一一道来。


【韶关非遗系列】积淀百年的舞台瑰宝(下)

为传承乐昌渔鼓,艺人、创作者,爱好者自发整理传统剧目,创新出击盅盘、打碟子的演唱形式,增加琵琶、笛子、二胡多个乐器伴奏,其音乐色彩更加鲜明丰富。从1950年开始,相继创作出不少反映现实生活、展现新人新事的剧目。随着现代渔鼓剧《山村调解员》、《村官老林》等现代作品在广东省群众戏剧曲艺花会斩获金奖,乐昌渔鼓的创作和表演日益繁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