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可下五洋捉鱉,可上九天攬月”——出自毛主席著名的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原意是“抒發偉大的革命情懷,表明繼續革命的英雄氣概”;其實這句同樣可以用來褒揚我們英勇無畏,偉大人民海軍!經過70年的發展,今日的人民海軍已經可以“下五洋捉鱉,上九天攬月”,將“海上,海底和天上的來敵”統統消滅!而作為人民海軍“上九天攬月”的利器——海軍艦載防空導彈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經成為了保護祖國領海安全的擎天巨傘。下面,讓我們在“梳理海軍防空導彈的發展脈絡”的過程中細細體味其中的不易和偉大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裝備有我國最新防空導彈的南昌艦

海軍防空導彈發展的歷史背景

解放戰爭即將勝利的前夕,我黨開始籌建自己的海軍。隨著國民黨的加速潰敗,大批不滿國民黨腐敗的國民黨海軍官兵起義,加入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隨著他們到來的還有大批的海軍艦艇。而垂死掙扎的國民黨不甘心艦艇落到解放軍的手裡,派出了大批的飛機對起義艦艇進行轟炸缺乏防空力量的我軍艦艇損失慘重,不少艦艇被擊傷擊沉,甚至為了保存有生力量而自沉。這其中尤以重慶號巡洋艦的自沉最為悲壯!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回國途中的重慶艦。該艦起義後,最終為保存有生力量而自沉

新中國成立後,在與國民黨進行的封鎖與反封鎖作戰中,雖然能得到我戰鬥機的支援和掩護,但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並不能保證每次都百分之百得到及時的空中支援。缺乏有效防空力量的我海軍水面艦艇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50年代的主力機型——拉11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50年代的主力機型——米格15

PS:事實上,五六十年代與國民黨的封鎖與反封鎖作戰之所以能取得勝利,空軍和海航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他們取得了沿海的制空權,人民海軍才能放心的和國民黨海軍艦艇進行戰鬥,並取得最終勝利。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當時空軍和海航的主力——殲5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當時空軍和海航的主力——殲6

痛定思痛的海軍決定大力發展防空武器,可是由於底子太薄,加之當時“主要財力和精力放在陸基防空導彈上面”(簡而言之,沒錢)。隨後與前蘇聯交惡,失去了引進蘇聯SA-N-1防空導彈的機會。在80年代末期“中國第一款艦空導彈紅旗61”服役之前,海軍包括早期批次051型導彈驅逐艦在內的所有水面艦艇的防空武器還是以各類中小口徑艦炮為主,防空水平基本屬於二戰水平。人民海軍還只是一支在僅能在“航空兵作戰半徑內活動”近海海軍,嚴重製約了海軍向遠洋海軍的發展。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SA-N-1果阿防空導彈

正是由於艦空導彈的缺失,加上當時陸基戰鬥機普遍存在的腿短的問題,使得我國的海洋權益遭受了重大的損失,這一情況直到052C/D和054A系列的服役才得到更本性改變。

艱難的“自力更生時期

與順利進入

“防空導彈化”並創造了“世界第一次防空導彈擊落敵機記錄”陸軍不同,海軍的“防空導彈化之路”可以說是路漫漫兮又曲折,堪比現實版的西天取經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長期擔當海軍艦艇主力防空武器的雙37毫米艦炮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長期擔當海軍艦艇主力防空武器的雙25毫米艦炮

難產的第一款艦空導彈——紅旗61近程艦載防空導彈

所謂“萬事開頭難”“研製艦載防空導彈”對於當時建國不久

的新中國(工業和科技底子薄弱,尤其在艦載防空導彈這塊完全是空白)而言,則更顯無比艱難。這一點在“紅旗61的研發歷程”上可以清晰的體現出來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紅旗61近程艦載防空導彈

作為海軍的第一款防空導彈

紅旗61防空導彈研製時間其實是非常早的(有趣的是,紅旗61剛開始是按地空導彈立項的,而且型號也不叫紅旗61,而是紅旗41。1967年才改為艦空導彈研製)。雖然立項時間很早,但整個研製歷經磨難,直到1988年11月才勉強定型試裝使用(053K型導彈護衛艦);直到1992年,紅旗61(紅旗61B)才終於批量裝備海軍053H2G(江衛I型)護衛艦,歷經25年“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款艦空導彈”終於修成正果。

早期的紅旗61上艦時採用了當時國際流行的懸臂式發射裝置區別於當時國外流行的下懸臂發射方式,053K採用的是上懸臂發射方式)。除了

兩發待發彈,其餘備發彈存於甲板下方的彈倉裡,可以進行快速再裝填(懸臂式發射裝置不需要導彈進行彈翼摺疊故紅旗61採用的是彈翼不可摺疊設計,這也導致了江衛I型護衛艦上面六聯裝發射裝置極其巨大)。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發射紅旗61的053K型導彈護衛艦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彈倉中的紅旗61

懸臂式發射裝置雖然有“備彈量大,甲板上發射裝置體積小的優點”。但也存在“發射機構複雜,可靠性較差,待發彈藥少等缺點”。這也是053H2G(江衛I)護衛艦採用誇張的六聯裝發射裝置的原因之一。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裝備海紅旗61(紅旗61B)的海軍江衛I型護衛艦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海軍江衛I型護衛艦發射海紅旗61(紅旗61B)導彈

雖然紅旗61(海紅旗61)的最大射程只有10千米,但是其高達3馬赫的速度和重達40千克連續細杆式戰鬥部,殺傷效果非常不錯,單發殺傷率最高可達80%,對亞音速反艦導彈也有非常不錯的攔截效果。

紅旗61在研製成功後又根據不同用戶的需要研製了相應的陸基型號(紅旗61A)發射筒裝的海紅旗61(紅旗61B)。這兩款的技戰術指標和紅旗61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在適裝性上按相應的用戶要求進行了改進。在海軍型海紅旗61(紅旗61B)退役後,陸基型仍然在服役中。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發射中的陸基型紅旗61A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六聯裝的海紅旗61防空導彈(紅旗61B)

努力汲取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與仿製時期

海響尾蛇/海紅旗7近程艦載防空導彈

由於

紅旗-61的性能(尤其是不能對抗新出現的超低空掠海飛行目標)讓海軍難以滿意,再加之其彈體尺寸和重量較大。故紅旗61還在研發的時候,海軍從法國引進了“海響尾蛇”近程艦載防空導彈。相對於體積重量龐大且性能不佳海紅旗61海響尾蛇外形尺寸小,重量輕,射程更遠,尤其是其具備的"攔截掠海飛行導彈的能力"讓海軍感覺如獲至寶對比見下圖),很快,裝備海紅旗61的053H2G型護衛艦在僅僅建造了4艘後就改為建造裝備海紅旗7053H3型(江衛II)護衛艦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紅旗7與海紅旗61性能參數對比

最早引進的兩套原裝海響尾蛇被分別安裝於051型驅逐艦109號後續改裝的051型採用的是國產化的海紅旗7)和052型導彈驅逐艦首艦112號上,而後,國產化的海紅旗7被安裝於052型導彈驅逐艦,053H3型(江衛II)護衛艦,051B導彈驅逐艦,054導彈護衛艦。

海紅旗7的服役,使海軍第一次擁有了可靠的防空能力(哪怕只是最基礎的近程點防禦能力)。而海紅旗7也成為了很長一段時間內海軍水面艦艇的主要防空力量(到此時,海軍終於具備了完整的近海作戰能力)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109號導彈驅逐艦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112號導彈驅逐艦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8聯裝海紅旗7導彈發射裝置

海紅旗7號與海紅旗61一樣,同樣發展了陸基型號紅旗7號(改進型號有紅旗7B,紅旗7D兩款),並研發了相應的外銷型號——FM80(對應紅旗7)和FM90(對應紅旗7B)。隨後又發展了海紅旗7號的外貿型號——FM90N型近程艦空導彈,不過該款導彈卻並不是在海軍服役的海紅旗7基礎上發展的,反而是在陸基出口型號FM90基礎上發展的。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陸基紅旗7B防空導彈

FM90N而且成功出口國外,也意味著我國的引進吸收再發展的戰略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也為研製我國下一代的近程防空導彈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裝備FM90N導彈的巴基斯坦F22P型導彈護衛艦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阿爾及利亞C28A型導彈護衛艦裝備的FM90N導彈

經過了多次改進後的海紅旗7具備了9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但也存在比較大的問題。

第一是不能很好地對抗"超低空掠海反艦導彈"。現代化的亞音速反艦導彈末端飛行高度甚至能低到

1米的海浪高度。但"紅旗7導彈在原始設計上存在的限制"使得其再怎麼改進,其"最低15米的攔截高度"註定了其不能很好的攔截超低空掠海反艦導彈。

此外,FM90的最大射程雖然增加到了15千米,但是其最小射程也增加到了700米。這顯然不是好事情,因為“最小射程越大,其有效殺傷區近界就越大”(如果目標進入到有效殺傷區近界,導彈是沒辦法對其進行攔截的),其攔截近距離目標尤其是掠海導彈的能力就越差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海紅旗7並不能很好攔截超低空掠海反艦導彈

其次,由於海紅旗7採用的是半主動雷達制導受限於火力通道,最多隻能迎戰連續來襲的4批飛機或3批掠海導彈抗飽和攻擊能力嚴重不足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海紅旗7抗飽和攻擊能力嚴重不足

再加上其待發彈和備彈量太少火力持續性不好;整套體積和佔用艦艇空間太大,適裝性不好(對小型艦艇不太友好);導彈射程上又和中程導彈,末端防空導彈重疊。故慢慢被紅旗16和紅旗10所取代。

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紅旗6中短程防空導彈

紅旗-6防空導彈,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意大利腹蛇導彈技術研製的第二代中低空中近程陸基/艦載通用型防空導彈系統,研發代號為紅旗64,定型後命名為紅旗6(出口型號LY60),最新型號是紅旗6A和紅旗6D(對應最新出口型號為LY60N)。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陸基紅旗6A

該型導彈外形尺寸和紅旗61類似,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最大射程達到了18千米;作戰高度 30米~12000米;採用預製破片戰鬥部。可攔截“飛行速度達600米/秒,機動過載7G”的飛行目標,導彈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模式可同時攻擊其中4個目標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發射中的紅旗6A

該型導彈系統目前只有陸基版本少量裝備陸軍(型號為紅旗6A和紅旗6D),海軍並沒有裝備,不過出口型號LY60N有出口到巴基斯坦,裝備在巴基斯坦海軍的塔利克級驅逐艦(原英國21型導彈護衛艦)上。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巴基斯坦塔利克級驅逐艦裝備的六聯裝LY60N

遺憾的英制海標槍中程艦載防空導彈引進計劃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也迎來了和西方的蜜月期。不僅在經濟領域,在軍事領域也展開了大規模的深入合作,新的軍事思想和戰術開始在中國軍隊裡生根發芽。在海軍,關於艦艇防空問題的全新軍事理論得以形成,艦隊的中程防空問題也被提升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在引進了海響尾蛇近程防空導彈的同時,海軍也開始在西方尋找一款能適合自己需求的中程防空導彈產品。這個時候,英國海軍剛裝備不久(1973年服役)海標槍中遠程艦載防空導彈進入了海軍的視野。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差點進入中國的海標槍導彈

該型導彈是英國研製的一種中遠程艦載防空導彈,主要用於攔截戰鬥機和亞音速導彈,必要時也能客串反艦導彈欺負下水面艦艇(和美國的標準防空導彈一個德行)。全彈長4.36米,彈徑0.42米,全彈質量550千克,採用破片殺傷型戰鬥部半主動雷達尋的制導,最大射程為70千米,作戰高度為10至22000米,最大速度為3.5馬赫。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發射中的海標槍

經過考察,海軍決定引進該型導彈,經過談判,1981年6月,中英雙方確定了裝備海標槍導彈051S型防空驅逐艦的設計方案:基於現役051型導彈驅逐艦進行放大,正常排水量達到了4100噸,裝備重型“海標槍”防空導彈和相應的火控雷達,該方案將使051S具有"當時世界一流的海上編隊區域和較強的單艦防空作戰能力"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最後僅停留在圖紙階段的051S

不過受累於英國海軍在馬島戰爭中的糟糕表現,最終海標槍導彈的引進計劃被終止,配套研製的051S放空驅逐艦也被取消。而海標槍導彈引進計劃的終止,海軍不得不靠著海紅旗7這樣的近程防空導彈繼續當人畜無害的近海海軍,當時"雄心勃勃的遠洋海軍夢"因為區域防空的缺失被整整延後了17年

“適度引進和學習"的時期

隨著我國和西方蜜月期的結束,中俄關系開始升溫。汲取了和西方合作的經驗教訓的我們,在和俄羅斯的軍事合作上,採取了"適度引進和自行研發並行不悖"

的策略。

海軍中程區域防空之路的開端——俄製SA-N-7/SA-N-12中程艦空導彈系統

與外界猜測的“看上了現代級驅逐艦裝備的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這玩意也打不了航母,無論是單挑還是群毆都不行)相反,海軍決定引進現代級的主要原因其實是看上了現代級的區域防空能力(雖然這個能力在現在還是比較初級)——也就是其裝備的SA-N-7中程艦空導彈系統。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現代級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海軍中程區域防空之路的鼻祖——俄製SA-N-7中程艦空導彈

SA-N-7薩姆11地空導彈系統的海軍版,該系統使用的導彈型號為3M98M1型導彈,該彈是一種全天候多通道的艦載中程防空導彈

,主要用於"複雜艦艇和編隊的區域防空任務",主要攔截各型反艦導彈(包括超低空掠海飛行的亞音速和超音速反艦導彈)在內的各類空中目標。彈長5.5米,彈徑0.4米,彈重690千克,採用破片殺傷型戰鬥部。導彈最大速度為3馬赫,射程3.5~25千米(攔截反艦導彈時為12千米),射高10~15000米。在現代級上,前後各有一座3S-90型單懸臂發射架(備彈24枚),艦上共安裝了6部照射雷達(6個火力通道),可同時攔截6個空中目標

在購買現代級驅逐艦的同時,海軍還購買了額外四套3S-90型單懸臂發射架(但是要注意的是,海軍引進的是更先進的SA-N-12防空導彈系統)。四套3S-90型單懸臂發射架分別安裝在了兩艘052B型導彈驅逐艦上(該型艦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版的現代級驅逐艦,同時052B裝備的也是SA-N-12導彈系統

)。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寧波號裝備的就是SA-N-12導彈系統(9M371彈)

SA-N-12防空導彈系統SA-N-7的升級型號,中國在第二批現代級驅逐艦時同步引進,採用的更先進的9M371導彈(網上有一種說法是用的9M38M2導彈,本文采信使用9M371導彈的說法)。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052B型驅逐艦裝備的也是SA-N-12導彈系統(9M317導彈)

9M317導彈長6.12米,彈徑0.86米,彈重72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3.5馬赫;最大射程48千米(飛機)15千米(對反艦導彈),最大射高17千米;破片殺傷式戰鬥部,重約70千克,採用近炸引信及觸發引信,作戰殺傷半徑達到了18米左右。半主動雷達制導,採用

弧形彈道,可有效地攔截在海平面3~5米高度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導彈兩發齊射對飛機的殺傷概率為81%~96%對反艦導彈的殺傷概率為43%~86%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中國海軍SA-N-12導彈系統的9M371導彈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9M317導彈

PS:海軍的紅旗16導彈參考的是更先進的SA-N-12導彈系統

買酒送小菜——添頭一樣的9M311末端防空導彈

9M311導彈是和兩艘改進型現代級驅逐艦一起引進的,是艦上卡什坦近防系統的組成部分。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9M311導彈是卡什坦的組成部分,圖中的卡什坦暫時沒安裝導彈

9M311導彈長2.5米,整個導彈“由170毫米的一級彈體和76毫米的二級彈體組成”。“上細下粗”,外觀非常有特點;彈重42千克,戰鬥部重9千克;導彈最大速度900米/秒,平均飛行速度為600米/秒(這是因為二級彈體為無動力設計導致的);無線電瞄準線指令制導,採用觸發/近炸引信,單發殺傷率約65%。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9M311導彈

9M311導彈的一級彈體在發射後約2.6秒(此時導彈加速到900米/秒)脫離後,無動力的二級彈體因為氣動阻力遠小於單級彈體設計的導彈,即使在彈道末段仍有足夠的速度來保證進行機動,非常有利於攻擊有效殺傷區遠端的高機動目標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發射9M311導彈

但是,9M311導彈和絕大部分的“二級助推式結構的導彈”一樣,存在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在一級彈體拋掉前,導彈沒辦法做大過載機動”,因此其最小射程比普通導彈要大不少(最小射程簡單來講就是導彈的燈下黑區域,導彈對這個區域內的目標可以說是不管不問的)。

而9M311的最小射程高達1500米(這遠遠高於一般末端防空導彈100米的最小射程),需要和機炮配合使用(機炮負責近端的攔截),才能避免存在攔截死區(這對於不喜歡“彈炮合一”的我海軍來說簡直致命)

不過“彈炮合一的近防系統”成本昂貴,系統體積重量巨大(需要穿透多層甲板)

適裝性差,精度和可靠性也不高。故我國並沒有將其國產化裝備自己艦艇的打算,僅仿製用於出口和做技術儲備。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國產化的0M311——FK1000

海軍打造遠程防空圈的開始——S300F遠程艦載防空導彈

在引進現代級的同時,海軍也在考慮建立自己的海上遠程防空力量

,用來拱衛京畿重地。在自行研製的第一型艦載垂髮系統(KS1型中程防空導彈的海軍版本)失敗後,海軍考慮通過引進來解決海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服役前的空白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KS1的艦載版本差點成為海軍第一型艦載垂直髮射防空導彈

經過考察,2002年4月份,中國與俄羅斯正式簽定了從俄羅斯購買2套裡夫M艦載防空導彈系統的合同。

裡夫M艦載防空導彈S300PMU1的艦載版本(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垂直髮射的艦載防空導彈系統)。一套典型的裡夫M系統包括“一部目標搜索雷達,一部導彈制導雷達和相應數量的左輪式發射單元”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30N6E1型目標搜索雷達

裡夫M使用的是48N6E型防空導彈,採用慣性制導和主動雷達末端制導。導彈最大速度6馬赫,最大射程120公里(飛機);還可攔截“速度不超過2.7千米/秒,射程1500千米”的彈道導彈(最大攔截距離40千米,最大攔截高度25千米)。裡夫-M艦載防空系統配套的火控雷達是30N6E型無源相控陣雷達,能同時引導12枚導彈攔截120度扇面內的6個空中目標;使用8聯裝冷發射式轉輪垂直髮系統,每套發射裝置只有一個點火裝置,以旋轉共享點火裝置 。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裡夫M的左輪發射裝置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裡夫M每套發射裝置只有一個點火裝置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發射

典型的裡夫M艦載防空系統包括“一部目標搜索雷達,一部導彈制導雷達和8個發射單元(64枚導彈)”,整套系統繼承了前蘇聯武器粗糙結實的特點,體積極其龐大。在俄羅斯,該系統僅裝備在11000噸的光榮級巡洋艦和25000噸的基洛級核動力戰列巡洋艦上。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中國將該套系統幾乎原原本本(除了發射單元由8個減少到6個之外)塞進了滿載排水量只有7000噸的051C型導彈驅逐艦上,體現我國技高一籌的空間設計和利用能力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可以清晰看出051C上裡夫M防空系統的佈局

051C型導彈驅逐艦的服役是海軍第一次具備真正意義上的遠程防空能力,堵住了京畿地區來自海上的防空漏洞。也為我國自行研製的海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116號051C型導彈驅逐艦

厚積薄發的,全面開花——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自研時期

在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引進學習仿製的過程後,中國軍工厚積薄發,終於迎來了全面爆發的時期。一大批自行研製的具有世界先進(甚至是領先)水平的武器開始裝備我軍。在海軍方面,紅旗16型中程防空導彈,海紅旗10末端防禦導彈和海紅旗9型遠程防空導彈組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三層式防空系統,為海軍走向遠洋成為真正的世界海軍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國產中程艦載防空導彈的先鋒——紅旗16型中程區域防空導彈

首先強調一點的是,紅旗16是海軍研製的(雖然該型導彈研發之處就是按照海陸通用的原則研製),

然後才有陸用型號,這和飛豹的經歷相似。陸軍裝備的型號是紅旗16A和紅旗16B,海軍用的就叫紅旗16,根本沒有海紅旗16這個型號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陸用紅旗16A

紅旗16防空導彈

是海軍裝備的第一種國產中程區域防空導彈,也是第二種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陸海通用的防空導彈(第一種是紅旗-61),設計時參考了俄製SA-N-12防空導彈系統。

紅旗16於1999年7月立項 ,2007年底首次進行上艦實彈發射試驗,2008年定型。用於艦艇或編隊的“中近程區域防空”“反導作戰”(第一艘裝備紅旗16導彈的是舷號530的054A級徐州艦)。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第一艘裝備紅旗16導彈的是舷號530的054A級徐州艦

紅旗16彈長4米,彈徑0.254米,彈重600公斤;最大速度為3.5馬赫,射程為4~40千米(攔截低空反艦導彈時的射程超過12公里),射高7~15000米;半主動單脈衝雷達制導,單發命中概率80%~85%。主要攔截反艦導彈和飛機等目標。具備多目標攔截能力,可攔截各種超音速反艦導彈和亞音速反艦導彈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紅旗16的基礎信息

紅旗16在海軍的防空體系中負責中近程防空,用來銜接遠程防空導彈和末端防空導彈(這也是近程防空導彈被淘汰的原因,射程被中程和末端防空導彈覆蓋,然後末端攔截能力又趕不上末端防空導彈),組成一張完整的防空網絡,其性能在國際上都屬於一流水平。紅旗16的服役,使得海軍水面艦艇第一次擁有了可靠的“中距攔截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能力,第一次具備了在脫離岸基航空兵掩護的前提下,進行獨立作戰的能力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064A一次能攜帶32枚紅旗16導彈

紅旗16防空導彈目前主要裝備054A型導彈護衛艦和深圳號051B型導彈驅逐艦。未來052B型導彈驅逐艦和054型導彈護衛艦進行中期大改時,也會改裝紅旗16導彈。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改裝後的深圳艦也採用了054A一樣的垂髮系統,有大號054A之稱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深圳艦的32單元垂髮

海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

海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來源於陸基的紅旗9防空導彈,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艦載版本是沒有海紅旗9A這個型號的”(只有陸基版有紅旗9A這款),

艦載版本目前有海紅旗9和海紅旗9B兩款,分別對應陸基的紅旗9A和紅旗9B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紅旗9防空導彈

海紅旗9防空導彈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款艦載中遠程區域防空導彈。主要裝備在

052C型/052D型防空驅逐艦(海紅旗9/海紅旗9B)以及最新的055型萬噸大驅上(海紅旗9B)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海紅旗9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海紅旗9

海紅旗9防空導彈是人民海軍現階段兩種中遠程區域防空導彈之一(另一種為引進俄羅斯的SA-N-6,裝備在051C型防空驅逐艦上,不過將在後期被海紅旗9取代),屬於第三代防空導彈系統海紅旗9最大射程125公里,改進型的海紅旗9B最大射程增加到了200公里,理論上甚至具備了“主動防空”的功能(主動防空其實就是利用超遠射程耍流氓,直接攻擊敵方領空內的戰機)。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海紅旗9B

海紅旗9遠程防空導彈的服役,極大地擴充了海軍水面艦艇的防空圈,“四面固定有源相控陣雷達+遠程區域防空導彈”的組合,為水面艦隊提供了完整的遠程防空保護,可以在遠海有效對抗“敵方對批次,多種攻擊類型的超飽和攻擊”,為己方編隊提供可靠的保護

海軍艦艇的最後的防線——紅旗10末端防空導彈

紅旗10是我國根據“新時期海軍軍事理論”研製的第一款末端防空導彈,主要用於艦艇最後的防空和反導作戰,是艦艇最後的防禦手段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是全艦的命運都繫於其上。

研發難度媲美海基反導導彈。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發射中的紅旗10

紅旗10於2012開始裝備中國海軍艦艇,目前紅旗-10已經開始大量裝備海軍艦艇,開始取代海紅旗7近程防空導彈,並將作為海軍未來一段時間內唯一的終端防空導彈

紅旗10彈重20KG,射程為0.5~9千米,射高為2~6000米,最大速度2馬赫,採用被動射頻加紅外成像複合尋的制導技術,具有強悍的抗干擾能力和發射後不管的能力。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紅旗10的出口型號

紅旗-10防空導彈採用一體化發射架,內含多個導彈發射單元可進行持續防空作戰。導彈

發射架採用獨立的伺服控制機構,可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快速旋轉移動以方便快速對準目標所在方位。導彈在發射之後無需火控系統提供製導控制,做到“發射後不管”在向一個目標發射導彈之後,發射裝置可以迅速轉向下一個目標進行發射可選擇單發和連發,發射間隔不超過3秒,能有效對抗飽和攻擊,當採用目前最大的24聯裝發射裝置時,理論上可以攔截24個不同目標。

守衛海軍走向遠洋——中國海軍防空導彈發展史

24聯裝的紅旗10

紅旗10的服役,終於補上了海軍防空圈的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環——末端防空反導能力。使海軍擁有了不破金身,使人民海軍向著成為真正的遠洋海軍的道路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