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賣地780億,地產商狂歡的背後釋放了什麼信號?

每當房地產市場進入焦灼、僵持階段,都會有一些跟我們預想的不一樣的事情發生。

從今年前四個月的房地產市場來看,一些城市的土地市場有了復甦的跡象,僅4月23日-25日這3天,熱點二線為主的城市賣地金額就超過了780億。

其中,武漢成交超過200億,合肥於4月25日一下午就成交132億。

地產商拿地熱情突然高漲了,這釋放了什麼信號?

01、一二線城市上來了,三四線下去了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4月以來,多個城市賣地明顯加速,武漢、蘇州、杭州、廣州成為最熱點城市,主要是一二線城市,尤其是二線城市。

可以看出,現在的買地熱潮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分化,一二線城市回暖了,三四線城市涼涼了。

以最近超級熱門的二線城市武漢為例,今年第一季度,武漢在產業升級、人口流入、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都表現得十分搶眼。一季度武漢GDP增幅8.4%,創下2016年以來歷史新高,排名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二位。

於是,很快全國30家千億房企都已齊聚武漢。

從這點上看,房價普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當三四線棚改貨幣化安置收縮之後,市場也極大萎靡,加上經濟發展跟不上,人口外流嚴重,房價已經開始危險了,黑龍江鶴崗就是第一個房價坍塌的四線城市。

而地產商選中的,當然一定要是回報率高的城市,因此人口流入明顯、經濟增速快的二線城市就成為了首選。

其實一線城市也仍然是受追捧的,只不過受限於土地供應的問題,這才導致了目前二線城市成為品牌房企爭奪市場份額的主戰場。

坦白來說,對於房地產開發商而言,除了拿到有價值的地,也沒有更好的投資方式了,因為從資產的保值增值角度來看,2008-2015年,北京、上海、深圳的二手房累計漲幅均在7-10倍,遠遠超出任何實體經濟投資和資本市場投資的收益,雖說現在房地產市場調控了,但我們都不能否認,房子仍然是很多人的投資首選。

02、融資環境極大改善,房企能撬動的錢多了

記住一點,只要稍微有一丁點機會,房企就會選擇囤地。

今年以來,房企的融資環境明顯改善了,3月份,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資總額共計1024.2億元,為2018年以來的首破千億大關,房企手裡的錢富餘了,可以重新撬動槓桿了。

雖然大家對房價未來的走向還不明朗,但對於房地產開發商而言,要麼為佈局做大規模而承受風險,要麼為規避風險少拿地而喪失機遇被甩出一線陣營,選擇攻還是守?

顯然,有些房企選擇賭一把。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截止到4月24日前,已經有21家房企年內拿地過百億。

其中,融創中國拿地數量已經接近80宗,總金額高達565億,排名第一;萬科拿地數量52宗,總金額超過355億,排名第二;新城拿地40宗,總金額超過250億,位居第三;中海、綠地、龍湖拿地總金額也超過200億,分別位居第四到第六位。

春江水暖鴨先知。

此前,大家拼命降槓桿式為了活命,而春節前後,資金開始放水,這意味著可能有新的機會,抓住這一波,就有可能進入頭部平臺。而如果保守,不拿地的房企又有踏空市場週期而出局的風險。

因此,現在這些瘋狂拿地的房企,賭的是未來。

3天賣地780億,地產商狂歡的背後釋放了什麼信號?

他們的故事已經開始了,作為普通老百姓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想抄國家的底,難度還是蠻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