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一些不良习惯?

伤心在所难免


幼儿期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以后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难以改变。因此,孩子的不良习惯应早发现,早纠正。



啃指甲、咬嘴唇是小孩常见的不良习惯,不及时改正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家长要格外重视。帮孩子克服不良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不良习惯往往是在紧张、焦虑不安时出现的一种反应。如,家长训斥孩子、父母吵架、见到陌生人等等,孩子就会通过出现咬唇、咬手指等行为。因此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心平气和,千万不能恐吓、打骂孩子,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家庭氛围。

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帮孩子克服不良习惯,需要丰富孩子的生活。家长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说说幼儿园的趣事,陪孩子看看书,唱唱歌,和孩子做些手工作品,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运动,让孩子的小嘴、小手和身体都充分的动起来,不给孩子的不良习惯提供温床。


3.和孩子进行约定。

改掉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会出现不断的反复。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进行约定:如果家长看见孩子咬手指,就做个OK的手势;孩子咬唇了,家长就把食指放在嘴上,做停止的手势。而当孩子的行为真的有了改善,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如,给孩子买本书。

4.家园共育

孩子有了不良习惯,家长还要主动和老师进行沟通。老师就会有意识的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进行正面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主动克服。



总之,家长也不要因为孩子有了不良习惯而感到焦虑,更不能恶语中伤或威逼恐吓孩子。要增加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丰富孩子的生活,并积极和老师沟通,家园合作,帮孩子克服这些不良习惯,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梨涡2018


言传身教

要说怎么教育孩子,那莫过于家长的言传身教了,家长以身作则的为孩子做出榜样,这样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就更加有说服力,并且日常生活当中,家长的所作所为,对孩子来说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孩子处在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他的成长方式也就会随之改变。

做好监督工作

父母的工作忙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父母也同样爱孩子,所以多花一些时间在孩子身上,你会发现这个投资是最好的。

很多父母都是看到孩子的某些问题,才想起来教育,而不是在生活当中经常关注孩子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并给予改正。

看到了说一句,并不能让孩子彻底改掉不良习惯,而是要花时间去监督,说过一次,还要继续关注孩子的问题,是不是还在继续发生。

多和老师沟通

很多时候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的表现是不同的,有时候在学校表现出来的问题回到家之后,父母是看不到的,所以父母需要多和老师沟通,这样老师才有机会把孩子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家长。

而老师说到什么问题,家长回家后不要着急质问孩子,而要先仔细想想孩子可能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然后再问问孩子是为什么,慢慢的来解决,对孩子也有好处。


启画教育


1.切记不要上纲上线,把孩子偶尔的行为,直接定位成不良习惯。

首先,家长朋友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确定孩子已经在该方面形成不良习惯,再采取措施。

2.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后,要尽力探究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这样才能尽量地从根本上改变不良习惯。

比如:有的孩子爱吃手,有时候是因为年龄段的特殊,孩子正处于口欲期,这是他生理上所决定的,如果一味的强制孩子不吃手,甚至恶言相向,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如果家长朋友能努力探究原因,发现这一原因,就能更好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再如:有的孩子中午就不睡觉,究其原因竟然是怕自己上学迟到,多加交谈才知晓,他的爸爸妈妈有几次送他上学迟到了,所以他不信任家长,靠自己索性不睡觉了。

3.知道原因后,就要采取相应措施了。杜绝一个坏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好习惯填满。

比如:孩子爱看电视,总吵着要看电视。那就每天定时陪孩子出去运动,或者读书。刚开始好习惯的培养,孩子可能有一些不情愿,家长朋友就需要不经意间诱导孩子坚持,其中,父母的陪伴与榜样往往是极好的办法!

有的家长自己不读书,却要求孩子多看书,认真看书,这种情况读书习惯的培养往往是不现实的。一个习惯的培养往往需要21天的持续阶段,请家长朋友先从自己做起,陪孩子21天。

4.在孩子有出色表现或进步表现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奖励。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努力,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家长朋友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当孩子的坏习惯有所改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这样就强化了他好的行为,增加了他好的行为出现的概率。

同时,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兑现。这样孩子会相信你的守诺,并且因为你的奖励不断进取。

当然,我说的奖励一定是恰当的奖励。不能一味用物质激励,否则容易让孩子形成只有有奖励的时候才会努力,没奖励就不动,唯利益是图。

奖励可以多种多样,除了礼物还有其它,比如:爸爸或妈妈,抽一天带他去玩儿;一次“免责权”,下次他不小心犯错的时候可以使用;一次“维护权”,当老师问责的时候,家长尽可能的帮助孩子;等等。


好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家长朋友要及时监督孩子,避免坏习惯的形成。


明媚如微2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起到榜样和监督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榜样:

通常在孩子没有做到家长所期待的样子时,比如成绩没有提高;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等,家长就会批评孩子。那么家长们是否想过,自己是不是每天大部分时间在玩手机,有空就去打牌呢? 自己并没有做出一个很好的榜样,又怎么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呢?



要想让孩子改掉不良的习惯,首先家长自身要做好榜样。


其次,孩子培养良好习惯是一个长期不断巩固的过程,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还起到监督的作用。孩子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家长的督促与提醒。
好习惯需要慢慢养成,家长和孩子都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