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慢班”成教育公平的最大毒瘤,分层教育是否可取?

乌文俊


我觉得很可取,并不是歧视学习不好的孩子。你知道吗?我儿子班级有五六个一点都不学的孩子,上课就捣乱,老师无计可施,每节课都被他们搅和的乱七八糟额任课老师都讨厌去他们班上课,热爱学习的孩子气的不行,因为老师在他们班授课时间打了折扣,他们的成绩也一直在退步,我们找校长,校长说也表示没办法,那个班级都有这么几个。如果分班就好了!我就不明白了,非得搭上好孩子的未来就是教育公平了?真是可笑!


游沐恩


分层教育我是赞同的。我来讲个鲜活的例子吧。我侄子一直我带,中考不错,现在在全省第二的高中就读。结果呢,这届那个高中突然又重新分班打乱了,不分那些快慢班了。起先我们学生家长是不反对的,可是时间一长呢。那些父母花钱进来的孩子,课间打游戏,抽烟喝酒,晚上去夜店。课堂上在后面一直说话,甚至联合校外的混混开始打压好学生。

后来一个学生反映给了家长,那个家长也是牛逼。先让自己孩子把受欺辱的经过录个声音。然后又去学校,把那些孩子在学校等等违规行为的视频考出来,然后又拍到去夜店的照片。最后举报。然后别的家长也集体反应重新分快慢班。最后重新分了。

其实快慢班和目前社会的分级一样的。富人之所以是富人还不是因为他们家族奋斗过?你家孩子进不入快班又是谁的原因呢?

实话总是难听的:那些孩子大部分都是不学的,天天抽烟喝酒的。将来啃老,然后“英年早逝”


nothingbetter_


我是成都市一所市级重点完中的老师,我说一下我校的改革之路。

开始学校高中分精品班,重点班和普通班三个层次,其中精品2个理科,1个文科。重点4个理科,2个文科。普通8个理科,4个文科。一个年级共21个班约1200名学生,到高三毕业能上本科线的不到300人。注意: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学生考上了本科,剩余占绝大多数人的900多名学生沦为陪读生。这些陪读生知道自己考不上本科后很多人不思学习,打游戏,玩手机,谈恋爱,拉帮结派打群架,让学校很是头痛。

学校于是开始改革,设立七中网班2个,火箭班3个,精品班4个,这9个班基本包揽了本科400个左右的指标。然后设立重点体育特长班,重点音乐舞蹈班,重点美术班各2个,这6个班居然也可以上接近100个本科。最关键这6个班的学生本来文化成绩不咋样,但一上艺体课很来劲,居然很多人从不想学习变来想学习了。最后还剩4个普通班,全部编为文科班,不学头痛的物理化学生物,只学读读背背的政治历史地理,学习压力小了,自然安分了不少。这四个班基本就是陪读班,但人数只有200人,占年级总人数五分之一不到了。

我们学校的优秀老师,如果要上双班,必须好差搭配,这样差班也觉得我们有好老师教,心理平衡多了,也听话多了。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改革,教学改革。我们学校建校26年来,上本科线的学生每年都是有增无减,去年毕业1100人,上本科线接近500人,被评为成都市增长最快的学校!


草里黄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快慢班”的人,我说下自己的经历及观点吧。

高中的时候,我们分A班和B班,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快班和慢班,不同的是,我们的B班是快班,A班是慢班。当时我就在想,这是校方为了平衡所谓慢班的自尊心。四个B班,十二个A班。这就是我经历的“快慢班事件”。

但,这是毒瘤么?我不觉得!原因有几点。

第一,每个学生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无论身心还是智力,古人云:“因材施教”。或许现代的“快慢班”就是一种因材施教的体现。

第二,一个事物的出现,总有它的必然性,既然全国范围都存在这种现象,说明教育体系已经考虑的很周全,我们的教育就是需要一些分层教育,如果非要说这是给学生划分等级,我觉得有找事的嫌疑。

第三,虽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家长都知道要面子。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把所有孩子放在一起,有学得快的,有学的慢的。学得慢的一定学得会,听得懂老师教了什么吗?如果这时候你还在要面子,那我觉得你真的是分不清轻重缓急。

第四,即便现在取消了快慢班,不需要有成绩排名么?能直接把成绩排名也取消吗?学习差不代表这个孩子不行,术业有专攻!别把孩子当成家长比拼的工具,只要尽力了就行!

综上,我觉得快慢班有必要存在,并非毒瘤。之所以这个问题还存在争议是因为家长脆弱的自尊心在作怪。什么时候家长能放下面子,直面问题,孩子才可能真正进步。分数不是目的啊,快慢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怎么面对!

我是PS教学简单哥,简单哥是致力于图片、视频后期处理的达人;每天更新教学视频,喜欢的可以关注下奥!


PS教学简单哥


我觉得非常有必要,

我高中在普通班重点班都待过。

普通班老师讲课内容细致,通俗易懂,老师重点在让大多数人把试卷里能拿的分都拿到,以至于成绩不差,但是讲课进度偏慢,复习时间短。

重点班老师上课速度非常快,班里的同学理解力上比普通班的高了太多,重点班里面也有一些后面进来的学生或是家长和学校要求调班的学生,但是发现他们绝大多数根本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老师更不可能因为这个别人而影响另外五六十个学生的进度。

重点班因为绝大多数学生理解力强,所以课时几乎只有普通班的2/3不到,有些班甚至更快,老师往往是需要学生用自己所能掌握的去解答全卷的分数。

所以如果考的简单,重点班和普通班区别不大,考验的是细致度;但是试卷整体难度一大,区别就会拉的很大。

另外我们还有零班,他们上课进度更是快速,普通的题目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班里根本拉不开什么差距,专攻难题,试卷难度大的,班里差距在于难题上谁拿的分多。

人天生就是存在差距的,分层次教学是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隐峯银影


"快慢班"的分层教育是对部分学生的歧视!

昨天下午,接到一个学生的邀约电话,参加他们的同学会,说是某某级某某班的学生张敏,哦,张敏我还有印象,但班级我完全记不起来了,因为我几乎每年都在任教毕业班,此时听见电话那头说:"我们是慢二班"的。哦,"慢二班",想起来了,这个聚会我一定参加。

聚会上,我们一起回忆分"快慢班"时的情形,记得那是15年前的事儿,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采取的措施,将六个毕业班分为两个快班和四个慢班(每班60多人),我当时任教快一班和慢二班的物理,回想这一幕,心里满满的酸楚。

张敏代表"慢二班"的班长首先发言:"我们慢二班,是学校里不重视的班级,我们班的学生调皮、学习成绩差、爱打闹、思想颓废、不求上进等等,人为的把我们分成三六九等,从此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贴上了这些不好的标签,接受别人异样的目光,我们脆弱的心灵或多或少受到过伤害,那时根本不懂什么叫做歧视,好在我们班的同学的自尊心都比较强,也比较团结,每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为我们进行刮骨疗伤,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是一阵阵的痛。"

此时,副班长刘强抢过话筒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分层次教学,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快班的同学自认为高人一等,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做后盾,洋洋得意,目中无人!哎!受到过伤害的同学,更加肆无忌惮的玩耍,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坐在后排的几位同学还在玩扑克,老师将他们叫到办公室谈话,他们都说自己在慢班里受到歧视、自卑,不想学习,也不愿意学习,因为我们根本看不到升学的希望!这就是典型的破罐子破摔的表现!"

多么痛的领悟啊……十多年以后,我们的脸上还刻着三个字"慢二班"!

在义务教育阶段,希望不再有"快慢班"的分层次教学!请不要歧视每一位孩子!



Lance课堂


我作为一位来自学校的学生,经历过各种分类,分层。我既在所谓的慢班待过,也在所谓的快班待过。在每个班级,每个层次的班级里,我的自我感觉与学习体验都是大不相同的。那么,我就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给你们说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也不知道所谓的快慢班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不过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我们老师他们上学时并没有所谓的快慢班级。主要原因可能是,那个时候上学的人本来就少,就没必要分的那么清楚,而且那个时候能去上学的,也大都认真刻苦,学习氛围十分浓厚。所以,老师常说,当年一个班级有没考上大学的,有专科的,有本科的,甚至清华北大的都有好几个!这样的一个班级里的考学成绩出现如此大的分差,这在我们现在行的快班慢班制度里是不可能见到的,甚至是不可以理解的。因为,常年的分类,让每个班级里的学生都慢慢开始对自身有了一个局限性的定位。自我认为,我就是这样的,我本应该这样的,算了,我只能这样了,好吧,我这样的,这样就不错了!这些看似合适的认知,殊不知是青少年拥有远大理想的绊脚石,十分可怕!

俗话说得好,万事都有两面性。既然,学校那么热衷于快慢班的划分,那么肯定是存在一定道理的。因为,学校清楚有些学生难教,智商也比有些学生低一些,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也十分有限。学校,为了将一些较为聪敏的学生挑选出来,专门找老师进行教学,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考去名牌大学的机会。而且,学校还认为,将那些学习差一点的学生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找老师用他们这个智商可以接受的程度去教他们,他们会事半功成,会学的很好,学校这样想,这样认为学生都能得到一个好的安排,学校也能增加升学率!

但是,我觉得学校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他们似乎欠考虑了一些事情。那就是,学校的本质是什么?是啊?常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那么到底是教书为先,还是育人为先那?显然我们都明白,不为人,何谈其他。但是,学校,通过分层化,异类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隔离开来。主动教给学生,人有高低贵贱,身份不一的思想观念。虽然,这种教育能让有些学生奋力追赶,改变自己的身份处境。但是,大多数人,会被学校的无聊制度给淹没在人海中。学校可以培养出佼佼者,但是这不值得高兴,能教化大众学子才是学校的本质目的。教学的目的化,终归会害了学生,害了社会,害了国家,我想这就是国家为什么主动来反对这种制度存在的原因吧!





深夜轻语


我当年读高中就是在奥赛班,高中母校是市里的二重点高中,比起一重点高中优秀教师资源肯定少,所以当年学校从20个班里挑出四个班作为奥赛班,两个班作为励志班,然后配置最好的老师,我印象很深,物理老师是全市数一数二的老师,英语老师是个学校的干部,专门教我们一个班,能力很强,语文老师没啥感觉,是班主任,要求比较严格,数学老师是年级主任,化学老师是化学组组长,生物老师好像一般,就是这种配置才给了我更多的可能,如果在普通班,我觉得结果肯定不会有现在好!有些人会说到公平的问题,我们当时是允许普通班的学生如果考的好到奥赛班的,所以我觉得在教育资源不够的情况下,这是一种对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教育领域前行者


我侄子一直我带,中考不错,现在在全省第二的高中就读。结果呢,这届那个高中突然又重新分班打乱了,不分那些快慢班了。起先我们学生家长是不反对的,可是时间一长呢。那些父母花钱进来的孩子,课间打游戏,抽烟喝酒,晚上去夜店。课堂上在后面一直说话,甚至联合校外的混混开始打压好学生。

后来一个学生反映给了家长,那个家长也是牛逼。先让自己孩子把受欺辱的经过录个声音。然后又去学校,把那些孩子在学校等等违规行为的视频考出来,然后又拍到去夜店的照片。最后举报。然后别的家长也集体反应重新分快慢班。最后重新分了。

其实快慢班和目前社会的分级一样的。富人之所以是富人还不是因为他们家族奋斗过?你家孩子进不入快班又是谁的原因呢?

开始学校高中分精品班,重点班和普通班三个层次,其中精品2个理科,1个文科。重点4个理科,2个文科。普通8个理科,4个文科。一个年级共21个班约1200名学生,到高三毕业能上本科线的不到300人。注意: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学生考上了本科,剩余占绝大多数人的900多名学生沦为陪读生。这些陪读生知道自己考不上本科后很多人不思学习,打游戏,玩手机,谈恋爱,拉帮结派打群架,让学校很是头痛。

学校于是开始改革,设立七中网班2个,火箭班3个,精品班4个,这9个班基本包揽了本科400个左右的指标。然后设立重点体育特长班,重点音乐舞蹈班,重点美术班各2个,这6个班居然也可以上接近100个本科。

最关键这6个班的学生本来文化成绩不咋样,但一上艺体课很来劲,居然很多人从不想学习变来想学习了。最后还剩4个普通班,全部编为文科班,不学头痛的物理化学生物,只学读读背背的政治历史地理,学习压力小了,自然安分了不少。这四个班基本就是陪读班,但人数只有200人,占年级总人数五分之一不到了。

我们学校的优秀老师,如果要上双班,必须好差搭配,这样差班也觉得我们有好老师教,心理平衡多了,也听话多了。

昨天下午,接到一个学生的邀约电话,参加他们的同学会,说是某某级某某班的学生张敏,哦,张敏我还有印象,但班级我完全记不起来了,因为我几乎每年都在任教毕业班,此时听见电话那头说:"我们是慢二班"的。哦,"慢二班",想起来了,这个聚会我一定参加。

聚会上,我们一起回忆分"快慢班"时的情形,记得那是15年前的事儿,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采取的措施,将六个毕业班分为两个快班和四个慢班(每班60多人),我当时任教快一班和慢二班的物理,回想这一幕,心里满满的酸楚。

张敏代表"慢二班"的班长首先发言:"我们慢二班,是学校里不重视的班级,我们班的学生调皮、学习成绩差、爱打闹、思想颓废、不求上进等等,人为的把我们分成三六九等,从此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贴上了这些不好的标签,接受别人异样的目光,我们脆弱的心灵或多或少受到过伤害,那时根本不懂什么叫做歧视,好在我们班的同学的自尊心都比较强,也比较团结,每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为我们进行刮骨疗伤,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是一阵阵的痛。"


李亚莉莉安


公平从来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在教育上,因材施教才是最大的公平。

首先,以目前咱们的教育方式,我支持快慢班,因为我家小鬼所在的就是一个不分快慢班的学校。

我家小鬼属于不擅长考试的那种,也就是问啥啥都会考啥啥不行的那种,班中还有几个孩子要么是不擅长学习,要么是家中放飞自我,而班级的老师却要为了班级的平均成绩(没错,学校用这个考核老师)而将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滞后,从学习成绩来看我家小鬼是这种体制下的受益者,但我明白这并不是公平的。

从自利来说,我家小鬼有自己的特长,又因为他并不擅长考试的特点我们也没有在成绩上死钻牛角尖,我们更愿意帮助孩子让他的特长和爱好变成他未来的事业,但老师绝不放弃的精神让我们和老师都十分痛苦,并牵扯了太多不必要的精力,当然我对于老师的无奈也是理解的。

从其他孩子来说,班级中必然存在一些成绩不错的和更多能够跟上老师进度的学生,但因为一个不及格相比几个90+对平均成绩拥有更大的破坏力,老师就不得不拖慢整个班级的进度,从而让那些擅长学习的孩子失去了很多提升的机会,这对他们肯定是不公平的。

家长其实大多对孩子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预期,最普遍的就是“不输在起跑线”,无论是天才,还是那些非富即贵,他们的“起跑线”比咱们的“终点”或许还要遥远,所以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孩子,用有限的精力和有限的资源做最有用的事儿才是最好的情况,“因材施教”远比“一视同仁”更公平更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