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好參謀:國家的指南針,君王的導航儀

做一名好參謀:國家的指南針,君王的導航儀

參謀一職聽起來離我們有些遙遠,事實上大部分人不太清楚我們國家軍事以及政治從業人員的職位和工作內容。今天我們講的是古代的參謀,俗稱軍師,那麼是不是就浮現起孔明羽紗輕搖成竹在胸的樣子了。事實上三國時期軍師也是分幾種等級的,只有"軍事將軍"才是軍事總領導。以下涉及的人物,我們可以以謀士來看待。

做一名好參謀:國家的指南針,君王的導航儀

做一名好軍師需要具備很強的業務能力和高度忠誠,並且選對追隨一生的主公。行軍打仗時做好戰略部署,平時計劃軍事操練,最好和主公搞好關係,以免不受重用而屈才。像趙括這種紙上談兵型的肯定不行,怕是立下軍令狀後就等著生命倒計時了。像曹劌論戰一舉成名又反叛的也是不成,還是活不了多久。陳宮殉主自盡倒是氣節凜然,可惜所託非人,呂奉先個性能力可為將才,不是帥才。

做一名好參謀:國家的指南針,君王的導航儀

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戰中,小國鄭國為了小利叛晉歸楚,十年後作為小國又戰勝了蔡國,正沾沾自喜之際,大司馬的兒子叫做子產,他表示十分憂慮。作為小國不整理內政,先打了勝仗,這不是招人紅眼嗎?所以當時還是個小機靈鬼的子產被父親罵了一頓。然而後續發生的事情卻印證了這個神童的先見之明。

做一名好參謀:國家的指南針,君王的導航儀

父親被叛賊殺死後,子產從政提出許多充實鄭國力量的手段,遇到反對和冷眼也不加沮喪,也不像明朝執政者那樣干涉議政,直到民間看到效果就開始傳唱歌頌他。子產還喜歡破除迷信,真是非常清醒的政治家。知人善任,以德服人,他的一生為鄭國計,但後來還是引來了楚晉。而後三家分晉,存在的政權轉眼間如剎那煙火,子產的一生為了國家生死都不在意,而死後執著的一切轟然倒塌。但歷史不會遺忘這樣一位令人尊敬的謀士。

做一名好參謀:國家的指南針,君王的導航儀

俗話說"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張良作為一名留名青史的謀士,以聰明機智有謀略的形象留在人們心中。作為劉邦的開國功臣,和他兒子的輔國臣子,他的能力有目共睹。鴻門宴劉邦的行為背後是他的謀略,暗度陳倉是他的傑作,定都及封賞都有他的推手。可以說漢朝的建立,沒有了張良,可謂是難上加難。

做一名好參謀:國家的指南針,君王的導航儀

作為漢高祖,開國皇帝歷經艱辛打下的江山,必定用生命來守護,常常多疑有戒心。許多開國皇帝在坐穩龍椅之後,都會擔心自己的位置不夠穩,從而做出一些舉措,如"杯酒釋兵權","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類,或者心胸開闊任用舊臣,又或者心思深沉,像曹操燒掉背叛名單收買人心。而劉邦這種疑心甚多的君王卻對張良十分寬容,張良本身也不慕名利,做了留侯,但晚年又一葉扁舟去四海遨遊。他的一生實現了非常高的政治理想,也為我國曆史添了一個濃墨重彩的大漢朝。

做一名好參謀:國家的指南針,君王的導航儀

謀士為國計,不為生計。他們是各個時代具有才華和極高心智的政治家,如臥龍鳳雛之流不必多提,已經在人們心中有很高的地位。謀士最大的心願就是政治理想的實現,並在有生之年把輔佐的知己君王送上王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