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熱水、趁熱吃...這不是在養生,而是在養“癌”!


喝熱水、趁熱吃...這不是在養生,而是在養“癌”!


感冒了?"來來,多喝點熱水吧”

“飯做好了,快趁熱吃啊”


我們的傳統醫學認為,熱乎的東西就自帶治癒功效,喝熱水彷彿包治百病,很多人被告誡,千萬不能喝涼水。但喝熱水、趁熱吃...其實也暗藏健康危機!這根本不是在養生,而是在養“癌”!

專家表示:進食溫度應該保持在35-40℃,最好不要超過45℃,當食物超過60℃,就會引起黏膜充血,蛋白變性,引起炎症等病變。更有研究發現:連續25天進食高溫食物,可導致食管上皮出現不典型增生,也就是癌前病變。

據瞭解中國的食道癌患者,佔了世界患者的60%,而每年,我國大約有13萬人因食管癌而亡!

勸人喝熱水、趁熱吃,你這是在勸人得癌!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在最新出版的《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其實不僅是熱飲,趁熱吃熱食也有同樣的危害。

廣東潮汕,是食道癌高發地區,每年新發病例估計超過5000例,汕頭南澳縣食道癌死亡率,超過全國死亡率的5倍多!

這種情況,恐怕與潮汕地區功夫茶盛行,泡茶講究“沸水”,喝茶講究“燙”有關。

2019年3月,一項發表在《國際癌症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的超大規模研究,又一次實錘認證這個理論:喝熱茶(熱水),犯癌風險翻倍!

中國食道癌發生和死亡率第一!

你可能不知道,食管癌症狀往往不易察覺,在晚期才被發現,因而具有高死亡率,總體5年存活率只有17%(要知道“癌中之王”的胰腺癌5年生存率最低,僅有9.9%)。

中國是食道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有一半的食道癌出在我國,男性發病率比女性高,比例約為2:1。

這和中國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中國老人喜歡喝滾燙的茶水,年輕人喜歡吃滾燙的麻辣燙、火鍋。

在2018年2月5日,一項針對中國參與者的大型研究,也明確指出中國人常吃熱食可能致癌。

該研究發表在美國權威醫學雜誌《內科醫學年鑑》(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由北京大學健康中心的餘燦清博士領導,對中國45萬多人(年齡在30歲至79歲之間)進行了9年跟蹤調查。“高溫飲茶、過量飲酒和吸菸會顯著增加食道癌的風險,”餘教授說。

喝熱水、趁熱吃...這不是在養生,而是在養“癌”!


熱食物放溫吃 營養翻倍

研究顯示,食物涼溫再吃,能輔助減肥,還能預防某類癌症!至此,下次還是抑制躁動的心,管住顫抖的手,等涼溫了再吃。

比如常見的澱粉類食物,包括米飯、土豆等,放涼後會產生神奇的衍生物——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是一種廣泛存在於碳水化合物中的澱粉物質。雖類同膳食纖維,但其對健康的保護作用卻極大:

①預防腸道疾病

當抗性澱粉進入大腸後,能被益生菌分解吸收,有效增加其繁殖能力,同時還能抑制大腸桿菌,有利於腸道環境的健康;

其還能促進丁酸鹽的生長,減輕炎症

,同時刺激血液流向結腸,降低結腸直癌的風險

②調節血糖水平

抗性澱粉能通過改變肌肉和脂肪細胞的脂肪酸通量來改變胰島素的敏感性,可以調節人體血糖水平。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更適宜放涼後的米飯等主食。

③促進無機鹽吸收

抗性澱粉能改善迴腸、盲腸和結腸中的環境,從而增加機體對鈣、鐵、鎂等無機鹽的吸收

雖然很多食物本身就具有抗性澱粉,但其含量受到加工工藝及烹調方法的影響。

如生土豆抗性澱粉含量高達75%,而煮熟的土豆僅含3%,一旦冷卻又增加到12%;生薯內的抗性澱粉約50-60%,而熟薯又降為7%,冷卻後又上升……這也就是為何食物涼溫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