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出一年好光景

恩施日報見習記者 付瑞勇 實習生 尹麗捷

一年之計在於春。眼下,全州各地春耕生產正在火熱進行中。

春耕生產質量,關係著全年農業農村發展,關乎農民增收致富。今年是決勝脫貧攻堅衝刺之年,也是我州推進高質量發展第一年,如何邁好農業生產第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壓艙石”?日前,記者到春耕生產一線進行了採訪。

“調”出一片新天地

4月18日,在利川市團堡鎮四方洞村九組連片馬鈴薯基地,薯苗已經近10釐米高了。

海拔1000米左右、不積水的喀斯特地貌,為南方馬鈴薯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氣候、土壤條件。村支書高碧清介紹,今年,四方洞村發展馬鈴薯150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近七成。

四方洞村種植馬鈴薯由來已久,今年不僅擴大了面積,在怎麼種上也有了新花樣。在利川市農業局技術團隊指導下,馬鈴薯品種定位為鄂薯10號,並在傳統種植的基礎上減少行距、株距,有計劃縮小馬鈴薯的個頭。

小個頭的馬鈴薯更好賣。去年,利川市整體打造“小豬拱拱”馬鈴薯品牌,其顯著特點就是個頭小,電商銷售價格達到每公斤20元。

調整產業結構,是我州藉助春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之一。

州馬鈴薯局負責人介紹,今春,全州播種馬鈴薯150萬畝,全年計劃種植202萬畝。

借“技”蹚出新路子

這幾天,在建始縣高坪鎮石門村,建始縣修行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陳仲弟正組織人手對700畝李園進行春管。

“最近幾天,氣溫時高時低,對果樹影響很大。你看,有的樹葉泛黃了,樹膠也出來了,必須打藥預防。”陳仲弟領著記者在果園裡轉了一圈。

陳仲弟的管護技術,都是從近日參加的培訓班學來的。

4月6日,他參加了在來鳳舉辦的果樹種植管護技術培訓。從果樹栽培、修剪、施肥,再到銷售,既有華中農業大學教授的權威講述,也有技術人員的現場示範,10多天裡,他每一個環節都認認真真學。

今春,州及縣市農業部門先後組織馬鈴薯、茶葉、玉米、水稻、蔬菜、油菜等特色農業產業培訓班20期,其中培訓“一懂兩愛”農業服務隊伍5期214人、新型職業農民和產業帶頭人16期932人。

與此同時,各級農技部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州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李求文介紹,今年重點培訓了“稻漁共生”生態種養高效示範模式、有機富硒稻定製生產模式、薯玉豆寬幅集成高效模式、馬鈴薯+蔬菜高效模式、茶葉加工設備技改等新技術,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及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等,為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融”出鄉村振興新樣本

幹洋芋燉臘蹄子、鮓廣椒炒臘肉、油炸小土豆、韭菜炒土雞蛋、涼拌香椿……巴東縣東瀼口鎮牛洞坪村十二組曹家老屋農家樂,妻子向德珍正在柴火灶上炒菜,丈夫曹洪瑤端菜、盛飯,不一會兒就上齊了火鍋和配菜。

“放心大膽地吃,都是自家產的。”曹洪瑤說,農家樂一年要“吃掉”5頭豬、60只土雞,以前喂到出欄都賣不了幾個錢,現在直接上自家餐桌,價值翻了好幾倍。“這一桌就是300多塊呢。”3月23日,牛洞坪油菜花節那天,曹洪瑤家的農家樂接待了12桌客人,收入近4000元。

住著老掉牙的土房子,種4畝水稻、包穀、洋芋等,一年苦到頭也沒什麼收成。2015年,牛洞坪舉辦首屆油菜花節,原來看不上眼的梯田、土房子、油菜花成了城裡人的稀罕物,農田成了景點,曹洪瑤藉機開起了農家樂。

種田種出好風景。牛洞坪插上鄉村旅遊的翅膀,菜花、水稻是景,也是“金”。

在春天的田野裡,宣恩伍家臺村建成4A級景區,走出了“茶旅融合”的路子;恩施楓香坡、咸豐麻柳溪、來鳳楊梅古寨等,成為休閒旅遊的好去處;依山傍水的農家院變身農家樂,土貨出山成為“香餑餑”……全州40萬群眾吃上“旅遊飯”,“旅遊+扶貧”入選聯合國減貧案例,成為脫貧攻堅的恩施品牌。

當現代農業遇上鄉村旅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春耕生產這盤棋中,州及縣市農業部門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將傳統農業與休閒旅遊、文化傳承、健康養生、生態保護等深度嫁接,建設一批“旅遊綜合體”“田園綜合體”,廣泛開展各類主題推介活動和農事節慶活動,打造農業產業升級版,奏響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