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是新能源車自燃的“罪魁禍首”

節能、減排、補貼、性價比高等是新能源汽車的賣點,正因為這些燃油車無法企及的優勢,消費者對於新能源車的接受度逐年大幅提升。但是,新能源汽車並非十全十美,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安全問題,接連爆出的燃燒事故給這個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也讓消費者產生了擔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發生的新能源汽車自燃或爆炸問題已有近50起,一旦起火,火勢蔓延極快,逃生難度高。

電池是新能源車自燃的“罪魁禍首”

發生此類事件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據《IT時報》記者瞭解,大多數情況在於新能源車的電池問題,在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王子冬看來,目前,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技術驗證還不夠充分,電池安全問題還有待繼續完善。

“飛線”不損傷電池但電路風險不小

電池是新能源車自燃的“罪魁禍首”

從發生過的一些新能源車燃燒事件看,發生的環境不盡相同,有的是在充電過程中,有的是在結束充電後。

電池是新能源車自燃的“罪魁禍首”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如果沒有充電樁,消費者的充電方式五花八門,最為常見的是“飛線充電”,此前,不少媒體就報道過因為採用“飛線充電”而發生事故的案例。那麼,“飛線充電”會對電池產生影響嗎?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技術和認證部主任劉鍇告訴《IT時報》記者,此種方式下的充電電流和電壓都是家用電,對電池的影響較小,幾乎可以忽略,這種充電方式的危險性主要在於電路問題。

根據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國標(GB/T18487.1-2015),給電動汽車供電的方法共有4種,其中模式二是將電動汽車連接到電源上充電時,要增加線纜上控制和保護裝置(IC-CPD),且要使用符合GB2099.1和GB1002要求的插頭插座,這種方式也即常說的“飛線充電”。當車子找不到充電樁時,可以就近找個插座。但尷尬的是,大多數小區停車的地方很難找到插座,只能從家裡飛線出來,如果住的樓層高,可能得飛好幾十米的線,而且插線板的質量也參差不齊。

劉鍇表示,這樣充電的主要風險源在於此方式下頻繁插拔插頭容易造成插座損壞、線纜發熱導致過溫甚至著火、線路過長必然要有轉接頭,轉接頭的漏電、過溫等又是一次風險的疊加等。

測試僅為“門檻測試”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對2017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起火事故分析統計,充電場景是起火的高發場景,佔比達50%。而起火事故的原因中,動力電池自燃佔比為31%,主要是由於鋰電池發生內部或者外部短路後,短時間內電池釋放出大量熱量,溫度急劇升高,導致熱失控。

電池是新能源車自燃的“罪魁禍首”

如果撇去充電方式不當、環境變化等問題,引發電池熱失控的原因主要是熱輻射、電池內部短路、惡劣環境濫用等,其中不可忽略的還有電池本身的質量問題。

王子冬告訴《IT時報》記者,太過追求上線速度以及奪人眼球的宣傳,以至於對於電池的驗證不足是主因。“電池組是非常複雜的能量系統,檢測時因素很多,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環境試驗性等,每一項性能還包含上百種檢測項目。”但是,實際檢測中,往往得不到這樣全面的檢測,“實際檢測項目非常少,每一項性能只檢測7、8個有代表性的項目。”王子冬稱這樣的檢測為“門檻測試”,比如電池的性能和使用壽命、環境等相關,但測試時一般只做常溫測試,一旦用戶在溫度過高或過低的環境中使用,就有可能出現問題。

電池是新能源車自燃的“罪魁禍首”

為何只能進行“門檻測試”,王子冬認為,是為了縮短測試周期,讓新車儘快上市,“如果對所有的性能都進行全方位檢測,需要兩年,車企不可能等那麼長時間,而門檻測試只需3個月。在利好政策的背景下,車企非常看重上市速度。”

此外,在里程焦慮等諸多因素作用之下,一些能量密度高、續航能力強的電池受到追捧,而有時隱患已經悄然埋下。“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一般是140Wh/kg,但現在也有密度180Wh/kg甚至200Wh/kg的電池,追求高續航固然沒錯,但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達到平衡,因為隨著能量密度的提高,熱失控幾率呈上升趨勢。”王子冬表示。

電池也需定期保養

除了前期的品控不到位,使用過程中碰到的一些情況也容易對電池造成影響。“比如汽車碰撞時,鋰電池單體、電池組發生變形,不同部位發生相對位移,導致電池隔膜被撕裂併發生內部短路,易燃電解質洩漏最終引發起火;充電功率偏大,容易造成鋰枝晶在陽極表面生長由此容易造成短路,造成電池壽命的衰減以及過溫。”劉鍇解釋說,他建議,要儘量使用交流慢充樁進行充電,對電池壽命的影響會顯著降低也不容易造成過溫而引發熱失控。但由於慢充時間較長,需要更多停車場地能按照和車位1:1的比例進行充電樁建設。

電池是新能源車自燃的“罪魁禍首”

過去幾年,很多廠商都向消費者灌輸了電動汽車不需要維護保養的理念,在王子冬看來,這是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電動汽車尤其是電池也需要定期保養。“目前,車企沒有對電池的維護調整留有空間,很少考慮系統的可維修性,讓用戶在對動力電池系統進行維護時無從下手,一旦電池出現問題,只能回收,成本非常高。”王子冬建議,電池系統需要設計維護保養接口,這並不是很難的操作,且能降低成本。

今年1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聯合發佈《電動汽車安全指南》建議,電動汽車應定期在售後服務中心檢查,建議保養週期為每5000公里或半年。定期保養的內容應包含均衡充電、氣密性檢測、絕緣性能檢測、外觀檢查等。

電池是新能源車自燃的“罪魁禍首”

《IT時報》記者從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瞭解到,當前關於充電安全的相關標準已在抓緊修制訂,加強對充電設施的安全性、一致性、互操作性、兼容性、電磁兼容性以及產品品質的檢測。

記者手記

安全,新能源汽車的生命線

凡是涉及到出行的,安全必然是首當其衝的關注重點,新能源汽車也不例外,有專家表示,安全是今後純電動汽車競爭的主戰場,也是電動汽車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

2009年,我國的新能汽車銷量不足500輛,去年銷量超過百萬輛,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的步伐不會停止。但不論是行駛里程、價格,還是安全性能,新能源汽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王子冬看來,儘管新能源車發生了安全事件,但不要因此而談虎色變、因噎廢食。因為從長遠看,新能源車是發展趨勢,技術也需要時間來磨合沉澱,只要堅守“安全”這條底線,消費者大可不必失去信心。

反而言之,對於車企來說,不能拿技術還不完善當擋箭牌,不能“帶病運行”,只有堅守標準、質量過硬,才不會讓消費者失去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