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委宣傳部“我為改革創新做什麼”演講比賽發言輯錄(二)

改革創新天地寬 奮發有為正當時

——省委宣傳部“我為改革創新做什麼”演講比賽發言輯錄(二)

山西省委宣傳部“我為改革創新做什麼”演講比賽發言輯錄(二)

志存高遠 腳踏實地 勇做時代弄潮兒

□ 孟 爽

山西省委宣傳部“我為改革創新做什麼”演講比賽發言輯錄(二)

張強攝

2018年的盛夏,我懷揣著夢想和希望,打點好行裝,作為新一屆的選調生,回到家鄉,走進省委大門,來到宣傳部,開始了有哭有笑,有付出更有收穫的公務員之路。從學生到選調生,從學校到社會,從象牙塔到政府部門,角色與環境的雙重轉變,讓我這個初來乍到的、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有些一頭霧水、無所適從。“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給了我莫大的鼓勵與支持,“廣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不懂就學,不會就練,沒有條件就努力創造條件”。我告訴自己:要儘快適應工作環境,調整好心態,作為被寄予厚望的選調生、青年人,必須奮發有為,迎難而上,永攀高峰。

來到宣傳部,我先後在幹部處和離退休人員工作處輪崗。在這裡,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真切地體會到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內涵,這必定是我走進社會大學道路上最重要的課堂之一。200多名在職工作人員,60多位離退休幹部,我們必須詳細掌握,這是一個又細又繁瑣卻極端重要的工作,因為它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多少次,我虛心地向領導和同事請教,他們都會熱情地給予指導,把我當作自己的孩子、當做兄弟姐妹;多少次,夜闌人靜時,大家還在埋頭苦幹、加班加點,甚至有幾次凌晨三四點才離開辦公室。從他們身上,我看到的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敬業精神。當已93歲高齡的離休幹部魏錦繡顫顫巍巍拄著柺杖親自來交黨費時,我又驚訝又感動,感受到的是作為一名老黨員最執著、最堅定的信念。我反思到:作為年輕人,作為國家建設的青年一代,自己有什麼理由精神懈怠、畏於困難呢?有什麼理由不去奮鬥呢?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試想,到明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我們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我們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們千千萬萬青年將全程參與,這是一份民族復興的重擔與責任。“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尤其我們身處黨政機關,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奮鬥目標是我們的必備素質,要堅信,我們必能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梁家河7年艱苦卻受益終生的知青歲月,烙下了總書記對基層、對百姓最深的情感印記。2014年,他在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的回信中寫道:“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以你們為榜樣,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再過幾個月,我也要到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中,開始自己兩年的基層工作與生活。我期待走到基層一線去,在艱苦的地區磨鍊自己,看最真實的中國農村,聽最真實的群眾想法,瞭解最真實的百姓需求,為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積累豐富的基層經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抬頭看天是一種方向,低頭看路是一種清醒。“道雖彌,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腳踏實地,苦幹實幹,堅信一點一滴匯成汪洋大海,一磚一瓦鑄成高樓萬丈。

展望未來,我們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我們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更是奮發有為的一代,作為青年人,作為年輕幹部,要在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中,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弄潮兒,讓青春韶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最絢麗的光彩。


在黨的宣講事業中發光發熱

□ 史一傑

山西省委宣傳部“我為改革創新做什麼”演講比賽發言輯錄(二)

張強攝

人生經常面臨選擇,有些選擇是容易的,有些選擇是正確的。於我而言,從臨汾市委黨校的教師,到臨汾市委政法委的科員,再到如今幸運地成為省委宣傳部大家庭一員,每一步的選擇都不容易。特別是進入省委以來,我深切感受了省委的高格局、嚴要求和快節奏,身邊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學習。選擇加入宣傳思想戰線,現階段雖然有更多的挑戰,但長遠看必將是正確的。于山西而言,省委大討論“六個破除”提出的僵化保守、因循守舊等問題,解決辦法只能是改革創新、逐一破題,這對於山西幹部來講也是正確但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正確的道路上從來是不容易的。改革創新就是這樣的選擇。

來到講師團,恰好趕上了人員緊缺的特殊時期,特別是省委把大討論先進典型報告會的重大政治任務交給我們,期間還有省委中心組學習、落實中辦新時代黨委講師團工作意見等重要工作。面對前所未有的工作強度和要求,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工作壓力和本領恐慌。於我而言,改革創新就是學會新的理念和本領,適應新的環境。

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我學到了一種忠誠,講師團姓“黨”名“講”,首先要搞清楚姓什麼,其次才是講什麼,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我學到了一種態度,記得景海鵬一到駐地就趕往會場,到現場熟悉燈光、音響、上臺的路線等細節,到了吃飯時間還在琢磨,我們勸他回駐地,他說:“回家鄉就是幹活來了,吃飯不急”,航天人的工作態度讓我銘刻在心;我學到了一種情懷,在全省宣講戰線上,有很多幾十年如一日的“理論老兵”,他們有能裝滿麻袋的講稿,有一雙雙在鄉間磨破的鞋子,但無怨無悔,別無他由,只有兩個字,熱愛;我學到了一種擔當,邀請嘉賓是報告會最困難的工作。首場報告會外加4場分系統報告會共20位報告人,如何選?選誰?怎麼聯繫?他們能不能來?種種不確定性造成的焦慮可想而知,但全團人員帶著使命感做事是一種擔當,有了這個擔當,什麼困難都能克服。

新的環境讓我學到了忠誠、態度、情懷、擔當,也讓我漸漸明白了要為改革創新做什麼。

我為改革創新做什麼?我會堅持每天關注中央和省委政策要聞,深入學習新思想,注重點滴積累,強讀強記,常學常新;我會勤思考今天寫的材料是不是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多反思領導是如何批示、如何修改,自己的差距在哪些地方;我會多加歷練宣講能力,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充滿人民情懷的語言,勤學多講,力爭成為行家裡手。

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青年人尤當如此。我會堅持做正確的事情,不斷增強“四力”,堅持守正創新,踏實做好每件小事,勤懇充實度過每一天,在黨的宣講事業中發光發熱!


真實記錄 真摯表達

□ 張 磊

山西省委宣傳部“我為改革創新做什麼”演講比賽發言輯錄(二)

張強攝

“我好害怕,我要媽媽”“寶貝,不要怕,大家都在外面等你呢,喝不喝飲料?叔叔馬上給你買。”垮塌的廢墟下,一名8歲的孩子在不停地哭喊,找他的媽媽和奶奶,其實在孩子的身體旁邊,已經發現了一具年輕女性和一具年長女性的遺體,但救援人員並沒有告訴孩子實情,而是在不斷安慰他。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救援,孩子得救了。剛才我講述的,不是哪個小說裡的故事情節,是發生在救援現場新聞報道里的一個暖心場面。3月15日,臨汾市鄉寧縣發生山體滑坡事故,20人不幸遇難。新聞處根據統一部署,負責這次事故的應急新聞報道。

簡單羅列的數字,冰冷無情的陳述,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往往給人以生硬灌輸的刻板印象,引導不好甚至會產生負面效應。但這則救援小男孩的報道一經推出,瞬間刷屏,感動無數網友。用細節打動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精神激勵人,這是新聞處在組織突發事件應急新聞報道中踐行“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的一次嘗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正面宣傳,要注重提高質量和水平,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有人說,正面宣傳很簡單,材料是現成的,剪刀加糨糊就能完成。也有人說,正面宣傳不好做,做出來也沒多少人愛看。3月29日深夜,在前往沁源的途中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突發事件新聞報道如何改革,怎麼創新,才能踐行好總書記的要求。說多了,會不會該冷的沒有冷下去;說少了,會不會該熱的沒有熱起來。2019年3月29日中午1點左右,長治市沁源縣王陶鄉突發森林火災。因風速大,火勢迅速蔓延,初步估算過火面積近萬畝。

抵達沁源時已過午夜,由於天黑風大,撲救隊伍還無法深入火場一線,主要工作是轉移附近群眾。去不去拍攝這一重要場景?去,火場複雜,可能發生危險。不去,等候天亮,拿不到一手資料,我們陷入兩難。回頭一想,外界現在最關心的就是火勢現在怎麼樣,群眾有沒有危險。天亮之後,如果發一篇通稿,簡單、輕鬆,但是能不能“打遍天下”,消除大家的疑慮和擔憂?在指揮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報道團隊還是決定向火場核心區域的村莊進發。夜裡的北部山區,山高坡陡,春寒料峭,最低溫度還是零下,不一會寒氣就打透衣服直往身體裡鑽。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四周瀰漫著嗆鼻的濃煙,不遠處的山頭火光沖天,一陣風過竄起10幾米高的火苗。拍攝、採訪、記錄,在王陶鄉核心區的幾個村,房屋沒有受損、人員沒有傷亡、群眾有序撤離……一大早,第一條來自沁源第一線的音、視、圖報道向外界發出,第二條、第三條……在省委的統一部署下,在部領導的直接指揮下,沁源火災的新聞報道和輿論引導工作有序開展,牢牢把握時度效,主動設置議題,加強正面引導,7天時間共舉行6場新聞發佈會,山西衛視打破常規隨時插播特別節目,省屬新媒體平臺滾動播報最新消息。撲救工作進展的怎麼樣,安置群眾生活的好不好,一大批鮮活生動的報道匯聚起強大正能量,展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火無情人有情的生動場景。

在沁源,這樣的場景很多。救援大部隊撤離當日,數萬群眾自發走上街頭,滿含熱淚喊著“沁源人民感謝你,你們辛苦了”,讓我深受感動。處在事件之中,很容易受氛圍感染。感動之餘,新聞報道客觀、真實的原則也提醒著我,理性不感性,用情不煽情。真實記錄,真摯表達,能夠引發讀者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才是我們的最高追求。

當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開展的“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是省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革開放再出發和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作為新聞戰線的一員,我們深刻認識到不但要自己討論好,更肩負著把全省大討論引導好、把各方面力量組織起來的重任。新聞處支部堅持聚焦主業,紮實開展,不走過場。除突發事件應急新聞報道外,主題宣傳、新聞管理、媒體融合等各方面工作,全面踐行省委要求,邊討論、邊改進、邊突破。在今年全國兩會宣傳報道中,首次使用“5G+4K+VR+AR”技術,省級中央廚房山西雲媒體首次參與兩會報道,首次運用MV等新業態傳播方式,先後8次獲中宣部點名表揚。在省級媒體融合的基礎上,全面啟動縣級媒體重大改革,制定《山西省紮實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實施方案》。今年,還將全面修訂《山西省突發事件應急新聞報道預案》,印發《山西省突發熱點輿情引導處置工作流程》。

如果說每次新聞宣傳戰役只是開展大討論的一次實踐與鍛鍊,新聞處支部正努力將其作為大討論的成果轉換為長效機制,長久發揮作用,成為激發支部全體黨員幹部不斷成長與前進的磅礴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