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中國的百牛渡江 世界的生態奇觀

4月30日上午,四川蓬安.相如故里

第十屆嘉陵江放牛節

在百牛谷景區,隆重啟幕

嘉陵江畔,鳥兒歡愉飛翔

百牛奮勇爭渡,啃食青草

島上綠草如茵,牛鳥和諧共生

一副最美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4月30日上午,由南充市蓬安縣委、縣政府主辦的蓬安•相如故里第十屆嘉陵江放牛節在蓬安百牛渡江廣場開幕,數萬遊客前來現場觀賞“百牛渡江”生態奇觀。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四川省旅遊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柴延祝在開幕式上講話,南充市委常委王忠臣出席開幕式並宣佈開幕。文化和旅遊部文化產業司原副司長施俊玲、四川省體育局副局長楊利民等出席。 

平安

在青山綠水間 跟著心靈去放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柴延祝在講話中代表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和四川省旅遊協會,向蓬安•相如故里第十屆嘉陵江放牛節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他說,近年來,蓬安縣充分依託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豐富的綠色生態資源,成功打響了“百牛渡江”生態奇觀等一批知名旅遊品牌,蓬安旅遊美譽度和吸引力不斷增強。希望蓬安認真學習貫徹全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精神,以本屆嘉陵江放牛節為契機,進一步做強做大生態旅遊、特色旅遊、全域旅遊,深入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努力爭創四川天府旅遊名縣。

今天央視報道了蓬安放牛節

現場盛況快來感受一下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還有現場視頻精彩圖集

↓↓↓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一聲呼哨劃過晴空,柵欄門訇然而開。頃刻間,水牛大軍騰起奮衝的四蹄,踏出一道雄闊的狼煙,旋風一樣地衝進了大江之中。牛牛爭先恐後,頭頭奮勇向前,就像百米衝刺的選手,用盡洪荒之力,以最快速度奮力遊向對岸的太陽島…… 4月30日上午11時過,遠近聞名的蓬安“百牛渡江”壯觀場景,震撼著在場數萬遊客的心。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百牛渡江的壯景,位於嘉陵江畔的蓬安相如鎮油房溝村。該村依山傍水素有養水牛的傳統,上世紀90年代當地馬回電站下閘蓄水致嘉陵江水位升高,村民家裡飼養的水牛逐漸形成了趟水過江吃草的習慣,而這一奇景則在每年的4月至10月間反覆上演。2010年,蓬安首屆嘉陵江放牛節應運而生,至今年已成功舉辦10屆, “百牛渡江”成為當地最具特點的旅遊品牌。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開幕當日,由法國設計師專門為蓬安設計的景觀浮橋成為此次放牛節開幕式與往日不同的亮點,成為超級網紅打卡地。不僅現場人氣火爆,吸引了大批遊客參與,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視頻上一個個現場遊樂視頻也收穫了海量點贊。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景觀浮橋搭建在江岸與太陽島之間,遊客不僅可以在浮橋上觀看百牛渡江生態奇觀,還可以在上面行走、跳躍、拍照留念。”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景觀浮橋是一個全新的體驗項目,由9個充氣蹦床單元連接形成浮橋主體,通過兩邊的塑模平臺連接而成,並由鋼纜加固防止位移。

據瞭解,本次放牛節開幕式活動將從4月30日持續到5月4日,在此期間,江上牧場嘉年華、網紅夢幻樂園、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快閃、穿越燈籠時空隧道、相如文化展等活動將太陽島和周子古鎮持續登場。

還有這些現場精彩圖集

↓↓↓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央視報道“百牛渡江”奇觀,數萬遊客看稀奇!
轉自1004南充綜合廣播

文本來源:南充微報、南充新聞網、直播南充、蓬安全搜索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若轉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及時更正或刪除。衷心感謝您對蓬安零距離的關注與支持!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