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摆脱对电子游戏的心理依赖?


孩子迷恋电子游戏,是因为游戏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让孩子摆脱这个,有点难。如果我们知道了孩子在寻求什么心理需求,然后在生活中,我们去满足他这方面的需求,会比较容易。


如何把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移植到学习上?

一 家长对网络游戏和对学习的态度

案例一,一个妈妈的苦恼:

我家孩子是这样子的,今年14岁,初二,小学到初一一直学习很好,但也一直玩电脑(在家里),而且是个积极阳光的孩子,班里当的班长。到初二偶尔去了一次网吧,当时我也没批评他,我告诉他可以去体验一下网吧的感觉,但不能经常去,他说是的,不过他又说:“妈妈我能把持住分寸的,你放心〞。我说相信他知道怎么做。可是后来慢慢的一有机会一有钱就去网吧。直到今年正月开学,我把他送到另外一个县的国学堂读书,本来想让他在那里诫掉网瘾来。结果那里的学生都是些问题学生,又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现在学习也不在状态,还网瘾很大。不过我孩子有很多优点,孝顺,善良,帮助弱者,宽容大度。就是偶尔为了上网会撒谎,我又不愿伤他自尊,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事?

案例二:

我老家一个亲戚,女儿初二,家里有电脑,没有联网。孩子在暑假没有事情干,跟家长谈想联网。她爸爸小学没有毕业,在村子里生活了几十年,在我看来,他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听到女儿这样的要求,他拒绝了。后来,和这个爸爸在一起的时候,我说,她想暑假玩玩,这个要求可以满足。他爸爸说:“不行啊,网瘾可不得了”。

第一个家长也有这个特点,孩子第一次去的时候,妈妈就告诉他:“你可以体验一下,但不能经常去。”这里面有个暗示是什么?去网吧,玩游戏是很吸引人的,你很容易被吸引住的。

这个妈妈困惑的还有一点,孩子撒谎,我猜想孩子为什么撒谎?如果妈妈知道孩子喜欢上玩游戏,妈妈可能是什么反应?失望?孩子撒谎,我推测他不希望看到妈妈失望。

很多时候,孩子上网玩游戏,家长会紧张,会警惕,这孩子不会发展成网瘾吧?甚至警惕到草木皆兵的状态。我们甚至混淆了网络游戏和网瘾的区别,看到孩子上网玩游戏就马上想到“会不会发展成网瘾?”,对吗?

对比一下,有没有家长看到孩子拿书本就跟孩子说:“你看看可以,你不能经常看,你不能学习上瘾。”我们经常跟孩子谈学习,我们希望孩子多学习,为了孩子好,我们会忍不住插手孩子学习的事情。为了孩子的学习,我们不惜破坏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有没有家长担心孩子学习成瘾?

对比来说,一个被限制的和一个不被限制的,哪个更有吸引力?

社会心理学提到:有三种情况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1超限逆反:每天山珍海味一定让人倒胃口,父母整天喋喋不休会让孩子厌烦。
2自我价值保护逆反:父母站在权威的立场上批评或否定子女,不留面子,子女由于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就会故意和父母闹别扭,以显示自己 的尊严和力量。
3禁果逆反: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被禁止的果子特别甜,被禁止的事情偏有人做。某些电影、书籍越禁越畅销。

我们不希望孩子玩网络游戏,我们希望孩子爱上学习,所以我们禁止孩子玩网络游戏,我们对孩子反复说学习的事情。但是,我们所做的,恰恰容易让孩子反感学习,而对网络游戏充满向往。

二 发展心理学列举的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1网络游戏本身的特征:网络游戏具有娱乐性,互动性,虚拟等特点,可以匿名,不受现实生活交流方式限制的自由度,对青少年很有吸引力。
2青少年本身的特点及个体的人格特征
青少年自制力差,自我保护,心理抵御能力弱。人格特征有高焦虑,低自尊,抑郁倾向的青少年更容易网络成瘾。
3家庭环境不良和学校压力过大

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使得青少年经受慢性而长期的心理困扰,在学校学习压力过大,尤其是对学校生活适应不良的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较多,而产生情绪,认知和人际关系失调。他们会借助网络来舒缓压力,寻找安慰,逃避现实中遇到的困难。

三 孩子在网络游戏中满足了什么心理需求?

1通常孩子们在学习上很难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而网络游戏可以满足孩子这些心理需求。

我们的学校习惯排名,各科排名,总成绩排名,班级排名,学校排名。这做了一件和网络游戏相反的事情,网络游戏是让孩子每前进一步就有成就感。每一步都有奖励,都有鼓励。即使做的不好,网络游戏也会说你需要加油啊。
如果一个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没有进入下一关,游戏的设置是告诉孩子:“你很差!”或者“你自满什么!”“你在我的游戏里第一,你可以在别人游戏里第一吗?你可以回回第一吗?”孩子还会不会如此迷恋玩游戏?
一个孩子如果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我们家长和老师通常怎么跟他说:“你这次第一,你能回回第一吗?”“你在班级第一,你能在学校第一吗?你能在整个市第一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知道吗?”

看出来了吗?我们的教育在想方设法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网络游戏在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孩子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

也许,我们应该向网络游戏学习,学习它是怎么吸引孩子的。
比如,把成就感满足感用在学习上,我们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目标,一个伸手踮脚就够得着的目标。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是“最近发展区”。比如:孩子这次考了55分,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设立一个目标,下次60分。孩子考了80分,我们帮助孩子设立一个目标,下次83分。


我们可以学习网络游戏对孩子的态度。孩子每进步一点点,我们都用欣赏的眼睛看着他说:“我知道你在努力,你的进步证实了这一点。”孩子没有进步,我也以这样姿态面对:“我相信你可以做到,你只是遇到了困难。”

2一个喜欢网络游戏的孩子在追求什么?追求自由和自主。

网络游戏里,有没有哪款游戏说:“我要进行游戏考试,按照大纲要求,玩游戏要怎么玩,以什么方式玩,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使用规定的装备,规定的策略,规定你和谁合作,你可以得分”
孩子在网络游戏里面体验到了什么?我是自由的!而学校和家长通常会怎么做呢?很多限制,让孩子感觉不到自由。

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呢?我们不必盯着孩子的学习,把他的学习变成家长的事情。我们需要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自主感,找到掌控感,他会和学习的关系更好。如果我们想破坏孩子和学习的关系,我们尽可以盯着他的学习,每天逼着他学习,替他使劲。

我们可以向网络游戏学习:我不限制你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你是白天学还是晚上学,你的坐着学还是躺着学,你是自己学还是和同学一起学,你是跟着学校老师学还是自己报班学。你尽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如果你不喜欢学习,我不是马上问你:“你为什么不学习?你怎么就不学习?你不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找不到好老婆。”我更愿意跟孩子谈谈:“你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你需要我怎么帮你?”

3网络游戏有没有成为孩子人际交往的避难所?

他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方面有没有遇到困难?他和家长的关系怎么样?我们有没有提学习过多,干涉他的事情太多,让他离我们越来越远,让彼此关系出问题呢?

他的同伴关系怎么样?他的师生关系怎么样?

青少年需要从老师眼里,从同伴的眼睛里看到我是什么样,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些都无法满足的时候,网络游戏是个很好的避难所。在游戏里,没有人可以看不起我,没有人可以打击我,我不会从游戏里看到我很差。

如果是他在现实中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我们可以带着好奇,了解他的经历,他的体验。
是他小时候的痛苦经历被激活,导致他容易激活创伤性体验,而和人冲突?


还是他没办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用行为和情绪来表达,造成了他的人际关系问题?
或者是他认知有问题,有黑白思维,容易对一个人失望,愤怒攻击呢?
也许我们需要看清他的内在发生了什么,才能进一步的帮助他。

4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游戏的资源,去了解,孩子迷上这款游戏,他在里面还能得到什么?

他在游戏的角色是什么,是当领导吗?也许他缺少被重视,缺少掌控感。
他在游戏里与人合作吗?也许他缺少同伴。
他是以通关为主,还是发泄情绪为主?
通关为主,我们可以怎么移植到学习上?发泄为主,他内在有什么不能耐受的情绪,这些情绪是怎么来的?是家里的情绪环境不好吗?是和同学有摩擦了吗?

总结:当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情感需要不能被满足的时候,他会寻找可以满足他内在需要的替代品。网络游戏是一个很好替代品。也许我们越是强调学习,学习对孩子来说越没有吸引力。我们越是限制孩子玩游戏,游戏对孩子来说越是无法抗拒。我们能做的是,在和孩子的关系上,在学习上,满足他内在的情感需要。而不是,我们在现实里制造困难,让孩子去游戏里避难。

四 一个老师的话:

曾奇峰:关于学习,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学习。错误的想法,我们的记忆比如数理化这些知识或技能越来越强的话,我们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这是不对的,因为任何竞争到最后都是人格层面的竞争。

如果我们没有健康的人格,1我们不太容易掌握最高级别的技能。2即使我们掌握了最高级别的技能,如果我们的人格有问题,我们没办法享受我们的成就。


丁梅英说心理


培养兴趣是关键点。

对孩子有一个好的培养和心里沟通,能让孩子更好的转移思维。

沉迷于游戏是因为学业压力大,或者没其它兴趣,只有用游戏来发泄和消磨时间。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让他接触到不同的兴趣和心理指导,就不会那么沉迷于游戏。

学业很重要,但是人格的培养更重要,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有更深的认识。

沉迷于游戏的都是兴趣单一,或者没有兴趣的小孩,因为游戏就是唯一的发泄点,所以,他们才会沉迷于游戏。



嘘嫁衣


孩子处于叛逆期,有逆反心理,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能强制性要求,打和骂是解决不了的,要学会与孩子沟通,让他理解其中的危害。首先,个人认为需要更多的陪伴,陪孩子聊天,出门逛街,倾听他内心的想法,慢慢讲解玩游戏的危害,其次,在一定的基础上找到孩子喜欢的爱好,培养他,用爱好来转移玩游戏的心,再次,我认为教会他交朋友,交积极向上的朋友,一起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有了朋友,慢慢也会转移游戏的心,总之,我认为转移法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希望家长能找到和孩子沟通的好方法,帮助孩子转移到有效的学习上。


育儿教育大宝典


让他玩到天荒地老,把游戏给他设置成任务,每天玩够多长时间就可以集攒愿望分值,诸如此类。当一件事情当做兴趣爱好时会废寝忘食,当视为任务时就会寡然无趣。原则就是家长越想让孩子喜欢什么就不要一次性给够要吸引他。如果想让他对某个事务厌恶就拼命给他。当然如果孩子玩游戏没有影响生活学习就放心让他去玩吧。


遇见小宝妈咪


可以多跟孩子进行心理的沟通,多交流,其实孩子爱打游戏是因为父母陪伴太少了,父母没事多陪陪孩子,多跟孩子交流,周末的时候多带孩子出去旅游,郊游,多亲近大自然,玩累了再回来吃一顿好的,回到家洗漱完了就可以睡觉了,哪还有精力打什么游戏,时间长了,自然而然的就不想打游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