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故事第十计:笑里藏刀,谁的花言巧语藏着更深沉的杀机?

李斯,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他曾拜在荀子门下。李斯进入秦国后,由于才能出众,被秦王赢政任命为客卿。公元前237年,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劝阻秦王,为秦王所纳,并被被升为廷尉。正当李斯步步高升的时候,秦王又听说韩非才能出众,想要他来到秦国做官。

三十六计故事第十计:笑里藏刀,谁的花言巧语藏着更深沉的杀机?

韩非原是韩国公子,也拜在荀子门下,和李斯是同学。韩非继承了荀子的学说,并在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国理论。韩非看到韩国太弱,多次上书献策,但都未能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先后写了许多论述治国方略的著述。韩非的著述传到秦国,受到了秦王的极大赞赏。

三十六计故事第十计:笑里藏刀,谁的花言巧语藏着更深沉的杀机?

秦国攻打韩国时,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李斯见秦王推崇韩非,内心不快,担心韩非会受秦王的重用,到时自己的官职难保。于是,李斯拿定主意,要除掉韩非。

三十六计故事第十计:笑里藏刀,谁的花言巧语藏着更深沉的杀机?

公元前234年,韩非来到秦国都城。李斯以老同学的身份,热情招待韩非,安排韩非在住到上好的客舍里,李斯对韩非的饮食起居都非常关心。对李斯的热情款待,韩非非常感激。韩非本以为自己来到秦国后,秦王会主动召见自己,所以就在客舍中耐心等待。

三十六计故事第十计:笑里藏刀,谁的花言巧语藏着更深沉的杀机?

秦王知道韩非来到了秦国,但是好久都不主动求见,于是向李斯询问韩非的情况。李斯回答说:“韩非来秦国很久了,这个人恃才傲物,恐怕等着大王召见他呢!”秦王听后非常生气,李斯接着又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韩国,韩非肯定会向着韩国,这是人之常情。恐怕韩非不会效忠大王的,如果是这样,还不如趁早把韩非杀了,免除后患。”

三十六计故事第十计:笑里藏刀,谁的花言巧语藏着更深沉的杀机?

秦王听信了李斯的话,下令把韩非抓进大牢,但是,由于爱才心切,秦王对于是否杀掉韩非仍然犹豫不决。于是,李斯又联合了一直受秦王重用的上卿姚贾,一起在秦王面前说韩非的坏话,使秦王最终不再打算重用韩非。后来,李斯命人给狱中的韩非送来一瓶毒药,说秦王要处死他。韩非见自己已经无法向秦王表白自己的心迹,无奈之下喝了毒药。

三十六计故事第十计:笑里藏刀,谁的花言巧语藏着更深沉的杀机?

还有宋代曹玮在渭州做知州时,军纪严明,西夏人都很怕他。一天,曹玮正同部下饮酒,突有几千士兵叛变,逃去西夏。边防来报信时,许多部将大惊失色,曹玮却谈笑自如,好像没什么事儿,并缓缓告诉他们:“这是照我的命令去做的,你不要声张此消息。”西夏人以为叛军是派来杀他们的,就把他们杀死了,这是曹玮临机应变谋略的应用。再比如,越王勾践被俘虏后,臣服吴王夫差,使夫差长期受蒙蔽、丧失警惕,也是这样。

三十六计故事第十计:笑里藏刀,谁的花言巧语藏着更深沉的杀机?

笑里藏刀是指以表面友善的言辞和举止作假象,掩盖真实的用心和企图,本计的关键在于用善意的举止麻痹敌人,使敌人毫无戒备,暗中进行秘密谋划,待时机成熟之后才将真实意图付诸实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