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故事第十計:笑裡藏刀,誰的花言巧語藏著更深沉的殺機?

李斯,戰國末年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他曾拜在荀子門下。李斯進入秦國後,由於才能出眾,被秦王贏政任命為客卿。公元前237年,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勸阻秦王,為秦王所納,並被被升為廷尉。正當李斯步步高昇的時候,秦王又聽說韓非才能出眾,想要他來到秦國做官。

三十六計故事第十計:笑裡藏刀,誰的花言巧語藏著更深沉的殺機?

韓非原是韓國公子,也拜在荀子門下,和李斯是同學。韓非繼承了荀子的學說,並在加以豐富和發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國理論。韓非看到韓國太弱,多次上書獻策,但都未能被採納,於是發憤著書,先後寫了許多論述治國方略的著述。韓非的著述傳到秦國,受到了秦王的極大讚賞。

三十六計故事第十計:笑裡藏刀,誰的花言巧語藏著更深沉的殺機?

秦國攻打韓國時,韓王不得不起用韓非,並派他出使秦國。李斯見秦王推崇韓非,內心不快,擔心韓非會受秦王的重用,到時自己的官職難保。於是,李斯拿定主意,要除掉韓非。

三十六計故事第十計:笑裡藏刀,誰的花言巧語藏著更深沉的殺機?

公元前234年,韓非來到秦國都城。李斯以老同學的身份,熱情招待韓非,安排韓非在住到上好的客舍裡,李斯對韓非的飲食起居都非常關心。對李斯的熱情款待,韓非非常感激。韓非本以為自己來到秦國後,秦王會主動召見自己,所以就在客舍中耐心等待。

三十六計故事第十計:笑裡藏刀,誰的花言巧語藏著更深沉的殺機?

秦王知道韓非來到了秦國,但是好久都不主動求見,於是向李斯詢問韓非的情況。李斯回答說:“韓非來秦國很久了,這個人恃才傲物,恐怕等著大王召見他呢!”秦王聽後非常生氣,李斯接著又說:“韓非是韓王的同族,大王要消滅韓國,韓非肯定會向著韓國,這是人之常情。恐怕韓非不會效忠大王的,如果是這樣,還不如趁早把韓非殺了,免除後患。”

三十六計故事第十計:笑裡藏刀,誰的花言巧語藏著更深沉的殺機?

秦王聽信了李斯的話,下令把韓非抓進大牢,但是,由於愛才心切,秦王對於是否殺掉韓非仍然猶豫不決。於是,李斯又聯合了一直受秦王重用的上卿姚賈,一起在秦王面前說韓非的壞話,使秦王最終不再打算重用韓非。後來,李斯命人給獄中的韓非送來一瓶毒藥,說秦王要處死他。韓非見自己已經無法向秦王表白自己的心跡,無奈之下喝了毒藥。

三十六計故事第十計:笑裡藏刀,誰的花言巧語藏著更深沉的殺機?

還有宋代曹瑋在渭州做知州時,軍紀嚴明,西夏人都很怕他。一天,曹瑋正同部下飲酒,突有幾千士兵叛變,逃去西夏。邊防來報信時,許多部將大驚失色,曹瑋卻談笑自如,好像沒什麼事兒,並緩緩告訴他們:“這是照我的命令去做的,你不要聲張此消息。”西夏人以為叛軍是派來殺他們的,就把他們殺死了,這是曹瑋臨機應變謀略的應用。再比如,越王勾踐被俘虜後,臣服吳王夫差,使夫差長期受矇蔽、喪失警惕,也是這樣。

三十六計故事第十計:笑裡藏刀,誰的花言巧語藏著更深沉的殺機?

笑裡藏刀是指以表面友善的言辭和舉止作假象,掩蓋真實的用心和企圖,本計的關鍵在於用善意的舉止麻痺敵人,使敵人毫無戒備,暗中進行秘密謀劃,待時機成熟之後才將真實意圖付諸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