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心無掛礙,了卻外事的束縛,才是好的智慧

國學文化《菜根譚》:了卻凡心,不以外事外物為束縛。

《菜根譚》:心無掛礙,了卻外事的束縛,才是好的智慧

所謂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只需要內心能有一種本性以及那一份信仰,便是好的事物,而不必一味的追求外在的一些形式,同時我們也要明白,如果對於外在的事物多了一份灑脫和從容,那麼你也會活得非常輕鬆。

很多人在生活中活得坦然自在,而很多人在生活中卻活得特別拘束緊張。這並不在於這個人因為外在的環境給予了什麼東西,只是因為自我的內心對於很多事物沒有一種灑脫和從容。

如果有一天自己不會受到外物的一種束縛,那麼這必是一個得道之人,這也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菜根譚》:心無掛礙,了卻外事的束縛,才是好的智慧

有這樣一句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外事外物的喜怒哀樂影響自己,才是身心的智慧。

國學文化《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無事道人。若騎驢又復覓驢,終為不了禪師。

這句話意思就說剛登上木筏就想上岸之後捨棄木筏,這才是一個不會被外物束縛的得道高人。如果騎著驢又去找驢,終究不是一個能了卻凡心,難以參透禪機的和尚。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想真正擁有這樣一種智慧,都需要一個過渡,這樣一個過渡是從執念到從容的一個修行過程。正是因為難以做到,所以我們這種智慧更值得我們去悟透,當我們學會了不會被外事外物的東西困擾, 才能夠了卻身外事,參透心中禪。

《菜根譚》:心無掛礙,了卻外事的束縛,才是好的智慧

我們不妨多了一些灑脫,外事外物只是人生的一個工具,大多數人追求那些名利誘惑,也只不過是期望那些名利物慾,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以及自己人生的價值意義。

而修行,也正是看清這些名利誘惑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不如灑脫一點,把外在的這些東西當作成就我們人生的一個工具。

人生凡事都只是過程,最後身心灑脫才是好的結果。

《菜根譚》:心無掛礙,了卻外事的束縛,才是好的智慧

你耗盡心力的去追求這些外事外物,最終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實現價值和意義。我們為什麼太執念於這些工具之上呢,這也只是人生路上的墊腳石。我們竟然走過了,又何必執念於曾經的那些墊腳石之上呢,我們以這樣的一個理念,去看清那些外在萬事萬物的誘惑,才是智慧。

外在的事物就是我們達到目的的工具,如果太在意,反而會成為人生的負擔。就好像《菜根譚》中所說的一樣,乘著木筏過了河,就不要再去糾結木筏,要捨得放棄。如果一個人過了河之後,還把木筏背起來負重前行,增加包袱,那麼他肩上的包袱就會越來越沉,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灑脫和從容呢,能夠心無掛礙,才是最好的智慧。

《菜根譚》:心無掛礙,了卻外事的束縛,才是好的智慧

佛家中有這樣一句話:“求心內佛,卻心外法。這是參禪的道理,不必拘泥於形式,而是真正的領會,內在灑脫從容,外在的萬事萬物都只是我們的工具和墊腳石,無我無相才是最高境界。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這一篇國學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