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心无挂碍,了却外事的束缚,才是好的智慧

国学文化《菜根谭》:了却凡心,不以外事外物为束缚。

《菜根谭》:心无挂碍,了却外事的束缚,才是好的智慧

所谓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只需要内心能有一种本性以及那一份信仰,便是好的事物,而不必一味的追求外在的一些形式,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如果对于外在的事物多了一份洒脱和从容,那么你也会活得非常轻松。

很多人在生活中活得坦然自在,而很多人在生活中却活得特别拘束紧张。这并不在于这个人因为外在的环境给予了什么东西,只是因为自我的内心对于很多事物没有一种洒脱和从容。

如果有一天自己不会受到外物的一种束缚,那么这必是一个得道之人,这也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菜根谭》:心无挂碍,了却外事的束缚,才是好的智慧

有这样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外事外物的喜怒哀乐影响自己,才是身心的智慧。

国学文化《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这句话意思就说刚登上木筏就想上岸之后舍弃木筏,这才是一个不会被外物束缚的得道高人。如果骑着驴又去找驴,终究不是一个能了却凡心,难以参透禅机的和尚。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想真正拥有这样一种智慧,都需要一个过渡,这样一个过渡是从执念到从容的一个修行过程。正是因为难以做到,所以我们这种智慧更值得我们去悟透,当我们学会了不会被外事外物的东西困扰, 才能够了却身外事,参透心中禅。

《菜根谭》:心无挂碍,了却外事的束缚,才是好的智慧

我们不妨多了一些洒脱,外事外物只是人生的一个工具,大多数人追求那些名利诱惑,也只不过是期望那些名利物欲,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以及自己人生的价值意义。

而修行,也正是看清这些名利诱惑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不如洒脱一点,把外在的这些东西当作成就我们人生的一个工具。

人生凡事都只是过程,最后身心洒脱才是好的结果。

《菜根谭》:心无挂碍,了却外事的束缚,才是好的智慧

你耗尽心力的去追求这些外事外物,最终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实现价值和意义。我们为什么太执念于这些工具之上呢,这也只是人生路上的垫脚石。我们竟然走过了,又何必执念于曾经的那些垫脚石之上呢,我们以这样的一个理念,去看清那些外在万事万物的诱惑,才是智慧。

外在的事物就是我们达到目的的工具,如果太在意,反而会成为人生的负担。就好像《菜根谭》中所说的一样,乘着木筏过了河,就不要再去纠结木筏,要舍得放弃。如果一个人过了河之后,还把木筏背起来负重前行,增加包袱,那么他肩上的包袱就会越来越沉,你什么时候才能够洒脱和从容呢,能够心无挂碍,才是最好的智慧。

《菜根谭》:心无挂碍,了却外事的束缚,才是好的智慧

佛家中有这样一句话:“求心内佛,却心外法。这是参禅的道理,不必拘泥于形式,而是真正的领会,内在洒脱从容,外在的万事万物都只是我们的工具和垫脚石,无我无相才是最高境界。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这一篇国学智慧怎么理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