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在大海里遇到大風大浪時會不會沉下去?

越來越幸運330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航母雖然有水密艙設計,但是如果遇到自身所不能承受的大風大浪後進水太多也還是會沉沒的,諸如1935年日本聯合艦隊演習遭遇大臺風導致“初雪”號和“夕霧”號驅逐艦和多艘航母甲板出現裂縫,54人死亡。1944年美軍第三艦隊遭遇眼鏡蛇颱風,導致三艘驅逐艦沉沒,“卡薩布蘭卡”和“黃蜂號”航母遭受重創,100多架艦載機被毀,八百多人遇難,損失堪比日本偷襲珍珠港。



(航母遇到颱風後的死樣)

以上這幾個例子都證明了在極端的風浪下,航母是hold不住的,但是作為數萬噸的龐然大物,具備比較強的抗風浪能力屬於基礎技能,以美國人的尼米茲級航母來看,它的設計抗風能力為12級,差不多是一個普通颱風的級別,那麼它靠的是什麼出眾的本事來抗擊颱風呢?

第一、自身噸位

尼米茲本身就有九萬多噸的排水量,吃水深度也達到了12米,而物體的重量越大,其慣性也就越大,想要改變它的運動狀態和姿勢所需要的力也就越大,這就跟你推一個胖子和一個瘦子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依靠本身噸位,航母就已經具備了不俗的抗風浪能力。



第二、重心下移

尼米茲級從龍骨到桅頂的高度達到了76米,按理說,這麼高的船舶穩定性應該很差才對,其實不然,航母一般將佔據重量較大的艙室設置在甲板偏下位置,比如機庫、燃料艙、彈藥艙、人員艙,還有就是專門設計的壓水重艙等等,這就好比是不倒翁,重心完全在下面,那麼你怎麼推它也就都不會倒了,所以航母下方雖然看起來尖尖的,但是仍舊不會倒。
第三、減搖鰭

減搖鰭又被稱為側舵,展開後就好像船的兩對翅膀,當船身遇到風浪向左傾斜時就打開左邊的減搖鰭,反之亦然,減搖鰭在水中受力後就能夠減少船的搖擺程度,在對抗波浪和橫風時效果特別好,像航母這樣的高速軍艦一般都配備了收放式減搖鰭,因此抗風性能也就出奇的好。


但是話又說回來,雖然航母的抗風浪性能非常好,但是一般也不會選擇和大自然正面剛,因為雖然航母不會有事,但像是雷達天線還有艦載機這樣金貴的設備,遇到大風浪卻很容易受損,而且搖來搖去的,航母根本無法完成艦載機起降,所以一般六級以上海況,航母就要選擇退出戰場了,現代航母上完整的天氣預報系統能及時給出警告,所以航母現在已經很難再和極端天氣硬碰硬了,也就不存在被風浪擊沉一說。


(艦載機要是被海水泡一下,那就報廢了)


軍史吐槽君



這是2008年“小鷹號”航母遭遇十級颱風時的情景,天色灰暗,已經分不清大海和天際線了!但是,艦艏甲板上仍然有一架“海鷹”直升機,目的是搜救不慎落水的艦員。


巨浪已經衝上艦艏,似乎要將“海鷹”吞沒,十級颱風掀起的🌊可能要超過9米。
已經將“海鷹”

吞沒,艦島前的“大黃蜂”也被巨浪覆蓋,不過“海鷹”和“大黃蜂”都被牢牢的固定了,不用擔心被浪捲進大海。

這三張圖片表明,大型航空母艦在大風大浪裡是經得住考驗的不會沉沒,可以安全通過颱風區進入到相對平靜的海域。

當然,歷史上有過多次航母編隊進入到颱風區被吹的人仰馬翻、損失巨大!同樣是美國海軍,1944年12月7日美國海軍上將哈爾西指揮第38特混編隊在呂宋島(菲律賓)以東480公里海域遭受“眼鏡蛇颱風”(17級)襲擊,第38特混編隊100餘艘各型戰艦在高達每秒61米的風速下,就像一片片小樹葉那樣在大海里飄來飄去…颱風過後有3艘驅逐艦不幸沉沒、8艘戰列艦,13艘航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損失飛機146架…釀成了珍珠港事件之後美海軍最大的損失!
圖片上航母的前飛行甲板已經被巨浪砸彎,成折角狀,失去了起飛艦載機的能力。

無獨有偶,1945年6月4日哈爾西上將再次率領38特混編隊在日本九州島附近打算轟炸九州的日本空軍基地,鬼使神差的是第二天又遇到了強颱風的襲擊,32艘戰艦受損、142架飛機被摧毀…。

從圖片裡可以看到航母被側浪推的已經傾斜到40°左右了,有傾覆的危險!它後面的“衣阿華”戰列艦6萬噸的龐然大物在臺風裡就像一片葉子,顯得極其渺小!

現代的新聞報道通過廣播電視臺、網絡快捷的播發,即便是沒有經歷過颱風的人們對於颱風的破壞力已經有了深刻的瞭解,其破壞力僅次於強地震!鑑於颱風的強大不可抗拒力,有現代氣象學和探測手段之後,預防與減少颱風所帶來的破壞,是有海岸線國家在臺風頻發季節要做的首要工作之一。



現代大型戰艦包括航母在從設計開始就要求有抗12級颱風的能力和9米以下巨浪的能力,並且採用了“減搖鰭”設計,就是讓艦船在海浪🌊當中減小橫向傾斜和重心穩定,對於10萬噸級別的航母來說,在必須要穿過12級颱風海域時做好必要的防颱風措施後不會出現危險。

但,航母、兩棲攻擊艦和大型補給艦這樣的幾萬噸戰艦可以做到在臺風裡“安然無恙”,編隊內其他艦船未必能做得到,提康德羅加巡洋艦級、伯克級驅逐艦不過萬噸,要是在12級颱風內航行危險就會大增,通常情況下10級颱風就會有9米高的浪,顯然超過了一般戰艦的艦舷高度,山一樣的浪直接砸在艦橋或者其他建築上可能要造成鋼板變形,桅杆上的天線也有可能被刮斷吹掉到大海里…更麻煩的是颱風通常伴隨著暴雨會常造成視覺迷茫,在臺風裡雷達不能開機,艦船隻能靠羅盤辨別方向 ,戰艦不清楚外界狀況是危險的!

所以,航母編隊在臺風來襲之前通過氣象部門的準確預報都要規避,就近有港口就要進入港內躲避颱風,如果沒有港口就要繞行臺風運動線路,硬闖颱風區不是明智的選擇,現代武器裝備都非常昂貴,損壞損毀都是巨大的經濟損失!總之,不去觸颱風這個黴頭是編隊指揮員和上級部門的正確選擇。


皇家橡樹1972


假如你是設計師,你會讓航母在目前最大的,風浪下沉沒嗎?顯然你也不會吧!那麼航母在設計之初,就已經提出了這樣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抗沉性能。


作為一款現代的大型水面艦艇,航空母艦擁有著其他艦艇,無法具備的龐大體量,少則幾萬噸,多則十幾萬噸。到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都在10萬噸左右,美國最新研製的福特級航母排水量達到了11.2萬噸。我們就說美國的尼米自己大型核動力航母,其長度為332.8米,寬度為76.8米,飛行甲板總面積超過1.8萬平方米。可以說是除了福特級航母以外,尼米茲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那麼這樣的航空母艦,你會讓他輕易的沉沒嗎?

航空母艦作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在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到經受體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風浪,也就是能夠抵禦超過12級以上的颱風。首先航母,就要考慮再承受颱風襲擊時,航母鋼材的承受能力,其要求航母的鋼材要能夠經受起超過12級颱風的蹂躪,所以航母的鋼材一般都是特種的鋼材,不解決這個問題,就解決不了航母的船體結構任性。沒有特種鋼材就根本無法制造航空母艦,像現在的印度一樣。

其次,航空母艦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全體的抗沉性,在很多重要部位加強了,水密艙的格式與設置,其目的就是保證航母擁有最大的儲備浮力。即使航母承受了導彈攻擊,或者說魚雷在水下的攻擊,在一兩枚魚雷擊中航母的前提下,不會出現沉沒的危險。 那麼對於颱風來說,航空母艦的抗沉性,就更是相對容易一些了。



最後,在航空母艦上也同樣設計了一些輕輕搖晃的裝置,通常被稱作減搖鰭。通常在航母的甲板底部水線以下,其突出的面板可以減少航空母艦的橫向搖動,和縱向晃動。而這樣的作用就大大減輕了,航母在臺風當中所出現的傾覆現象。這樣一個長達300多米的大傢伙,在科技的設計之下,在抵禦12級以上臺風的同時,能夠保證自身的安全,已經是人類船舶設計史上的精華所在。
艦船上的減搖鰭原理


055大驅上的減搖鰭

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類擁有了對天氣變化信息的及時掌握,這樣讓這個,有國家象徵,花費巨大代價的航空母艦,會及時繞開臺風所經過的區域,避免捲入颱風的中心,從而減少損失。畢竟在臺風中心的航空母艦,即使不會沉沒,那麼劇烈的搖晃也絕對會讓航母上所搭載的艦載機出現各種各樣的事故,甚至會報廢絕大多數的艦載機,這對於一艘航空母艦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損失。那麼能避開臺風路徑,自然就要避開臺風可能帶來的損失。



所以,這樣的問題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被設計師所考慮,根本就不會讓這樣的國之重器,都承受不了颱風的襲擊。如果非要試試航母的抗風浪能力,非要往颱風中心試試,那也只能說是腦袋真的進水了!最後給大家配一張航母的大圖!本圖片來源於網絡謝謝大家留言評論!


淡然小司


眾所周知,噸位越大,抗風險能力就越強,而航母成為世界上噸位最大的主力戰艦,它的抗風能力是很強的,航母的設計伊始就要求有抗12級颱風的能力和9米以下巨浪的能力,

在5級海況以下,航母必須能夠正常運作。

事實上,某艘50噸級的魚雷艇,就能顯示出現在艦艇的抗風浪能力是多麼的出色。


海浪都拍到艦橋上了,照樣全速狂奔


當然,挪威護衛艦英斯塔號被索拉ts號,一撞就沉的例子在這裡擺著,說現代艦艇的抗沉能有多好多好,似乎有些說服力不足。

但是這也是因為英斯塔僅僅以5000噸級別的噸位就裝上了相控陣雷達,裝上了大量的防空導彈,火炮,直升機機庫,這嚴重擠佔了他作為細分隔艙所需要的噸位 也就是說因為它塞得太滿了,所以無法細分隔艙,而且被撞的那一下確實有點狠,所以沉了。

但是風之子哈爾西表示我穿過的颱風已經有一群了,無非就是驅逐艦損失了幾個,外加戰鬥機損失掉100多個而已,航母本身沒啥毛病,就是需要修修甲板(十七級的颱風)

回答最前面的那張圖就是其中一艘航母的慘狀,可以看到它的甲板耷拉了下來,就是因為在當時的美國航母是防護航母。他的強力甲板是機庫甲板而不是飛行甲板,飛行甲板那就是拿一群鋼樑撐起來的。強度不足,所以被拍扁了。(裝甲航母就沒這麼脆了)
而現代航母普遍是輕裝甲航母。強度不足的話,艦載機降落上去直接砸穿了)所以說抗颱風性能只會更強,並且現在的冶金能力也要遠強於二戰那會兒所以說二戰航母都能抗住,現在航母能扛不住麼?


嘯鷹評


我沒當過兵也很少跟兵哥哥接觸過,書上看到的,但大致的知道一點點吧

1.一般情況下,航母在海上均會盡量避免遇到大風暴,根據天氣預報繞行。

2.如果必須經過大風暴區域,母艦會盡量將艦載機收入機庫保護,機庫裝不下的,在甲板上固定。但甲板上的飛機有可能因為風暴過大遭到損毀。

3.航母一般尺寸較大,長寬比較小,穩定性比較好,特別是美帝國主義的航母全部在8萬噸以上,一般的大風暴都能扛過去。


周家鎮么妹


作為一款現代的大型水面艦艇,航空母艦擁有著其他艦艇,無法具備的龐大體量,少則幾萬噸,多則十幾萬噸。到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都在10萬噸左右,美國最新研製的福特級航母排水量達到了11.2萬噸。我們就說美國的尼米自己大型核動力航母,其長度為332.8米,寬度為76.8米,飛行甲板總面積超過1.8萬平方米。可以說是除了福特級航母以外,尼米茲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那麼這樣的航空母艦,你會讓他輕易的沉沒嗎。

1935年9月,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進行艦隊訓練時,第四艦隊遭遇強勁颱風——雖然事先得到警告,但是艦隊司令野蠻硬上,讓艦隊直闖颱風眼。結果小型航空母艦龍驤號的桅杆被颳倒,同樣是小型航母的鳳翔號前甲板被巨浪擊毀,各有死傷。有兩艘驅逐艦艦體前端被浪頭切斷,瀕臨沉沒,經過搶救到底是沒有沉。

內河型船舶首先要考慮吃水型深,因為內河航道一般水深都有限。所以內河船舶基本都為平底船舶。而海洋型船舶則更多考慮的是能抗風浪造成的船舶翻沉,船舶大都採用尖底型。船底三角艙內都放置有大量的壓艙鐵。這樣,在船舶受到風浪襲擊時,因為中線之下的重心平衡,能儘快恢復船舶左右搖晃的角度。但一般船舶必須要保證船舶垂直中線搖擺不能大於35度左右,否則則有傾覆的危險。大洋中,船舶如果遇上風浪區,最好的抗浪措施是改變航線,迎風機動航行。船舶在航行中,前後起伏要比左右搖晃安全得多。我們在電影裡經常看到,在巨浪面前,船首一會兒高高昂起,一會兒深深埋入浪內。這就是船舶正在迎風航行,利用最佳的舵效,艱難地同狂風巨浪搏鬥著。





咖啡電風扇123


首先,這個問題屬於可能性的問題。航母有沒有可能被大風大浪給吹翻傾覆沉沒?可能。比如龐大的泰坦尼克號遊輪,號稱是不會沉沒的,結果撞了冰山以後進水,它很快就沉了。只要是船,然後進水過多,那麼它就會傾覆沉沒,這是物理法則決定的。

但是,現實中航母被風浪弄沉掉有沒有可能發生?大概比你這輩子買到一張一億元的中獎彩票幾率還要低得多吧!航母至少是數萬噸級的軍艦,到了這個級別的艦船,就算是人類歷史上觀測過的最超級強勁風暴,它也能正常挺過去。筆者倒想起當年日本海軍的第四艦隊事件。

龍驤號


1935年9月,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進行艦隊訓練時,第四艦隊遭遇強勁颱風——雖然事先得到警告,但是艦隊司令野蠻硬上,讓艦隊直闖颱風眼。結果小型航空母艦龍驤號的桅杆被颳倒,同樣是小型航母的鳳翔號前甲板被巨浪擊毀,各有死傷。有兩艘驅逐艦艦體前端被浪頭切斷,瀕臨沉沒,經過搶救到底是沒有沉。

鳳翔號


還有一次事件是美國海軍的。1944年12月,進攻菲律賓呂宋島的美海軍艦隊也在太平洋上被颱風襲擊,3艘驅逐艦沉沒,中型航母黃蜂號受損,另有5艘輕型航母和2艘護衛航母需要大修。這次颱風後來被稱作“哈爾西臺風”,其造成的損失比當時已經無力的日本海軍要大得多了。

總之,包括航母在內的所有艦船在海上都要注意避免颱風風暴的侵襲。現在氣象預報的水平早已今非昔比,再加上航母幾十節的航行速度,如果你相信航母會被風吹翻,不如去買彩票吧。


鷹眼戰情室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一個人,他叫做小威廉·哈爾西。其實我的記憶已經非常碎片化,只記得幾個關鍵詞,於是我去查了一下他的相關資料終於記起。他是二戰期間美國海軍南太平洋艦隊艦隊司令,之所以他能夠因為這個而勾起我的回憶是因為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一本書《二戰主力戰艦》,其中有過對這位司令率領艦隊,在菲律賓呂宋島附近遭遇12級颱風,造成3艘驅逐艦沉沒,兩艘航母受損的記載。


航母是一種擁有直通式甲板設計,可以起降和作用固定翼艦載機的大型水面艦艇。航母從出現到今天,已經成為世界上威力最大,最複雜的水面艦艇,是現代海軍的戰鬥核心,是人類擁有的最強大的戰艦。但是,人類再強大,在大自然面前都不值一提,就算是強大如航母,在恐怖的大風大浪面前,依然有沉沒的可能。

不過,在設計時航母就已經考慮到了抗風浪的性能,相對於普通的民船,航母的抗風浪能力要強得多。就算擁有超強抗風浪能力,航母也不會主動去和大自然的超強颱風硬剛。現代天氣預報已經非常準確了,會提前確認航母作戰路線沿途是否會出現惡劣天氣,並進行規避。但是在戰時依然可能會出現需要穿過惡劣天氣海域的情況。在面臨大風大浪時,就算是排水量高達10萬噸的美國福特級核動力航母,依然會被風浪吹的搖擺不定,上下起伏,甚至可能出現側傾的情況。這個時候航母必須停止一切甲板作業,將所有艦載機全部收入機庫固定,所有人員全部撤離甲板回到艙內保證人身安全。
保持平衡的思路對這種異類無效,它隨便怎麼吹,只要門關緊了,基本上一可能被打碎,不存在沉船。哦,這個是全封閉式抗沉救生艇,

航母的抗風浪設計思想核心就是保持平衡。大的風浪會造成航母橫搖和縱搖,因為航母是長寬比較大的船隻,在受到橫向來風時,風力作用在船身,船身會同時產生一個抵抗風力的恢復力矩,但是因為船身寬度會遠遠小於船身長度,所以這個恢復力矩較小,容易出現側傾,甚至是翻船。所以為了在風浪中實現平衡,現代航母保持平衡的辦法分為兩個技術方向,一種是是調節自身重心以對抗風浪,另外一種是加裝外部減搖設備對抗風浪。

減搖水艙

調節重心使用的辦法是設置減搖水艙。減搖水艙分為主動式,被動式和可靠被動式,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航母採用的是主動式減搖水艙,可以通過傳感器和計算機獲取風浪的大小,從而計算出減搖水艙的海水保有量,並通過抽排水設備,增加或者減少減搖水艙的水量,最大限度穩定船身。
電子偵察船的減搖鰭,航母的沒找到😂

航母的外部減搖設備主要是減搖鰭和舭龍骨。這兩個通過東西是改變船身水線一下形狀,來達到增強航母在橫搖時恢復力矩目的的設備。減搖鰭這個名字非常形象,它就像是一對魚鰭,在風浪來臨時和水作用,達到穩定船身的效果。不過,就算是有這麼多先進的技術手段來穩定航母船身,提高抗風浪能力,但這些技術手段帶來的抗風浪能力依然是有一個限度的。當遇到的風浪超過航母的抗風浪能力時,航母依然有著沉沒的可能。大自然的威力是無窮的,不要說一艘在海上漂浮不定的航母,就算是地面上紮根地表的大規模城市,遇到自然界的強大力量都撐不過幾十秒。


赤焰噠噠噠


一般的颱風,哪怕達到十六七級,也不會將航母吹翻吹沉。只是航母上的飛機會吹入大海,護航編隊艦要吹沉一部分。

但是,象公元2013年的海燕號大臺風,最高風速每小時三百一十公里,每秒1O5米,專家評級為二十三級,菲律賓死去幾萬人,破世界歷史記錄,遇到這個颱風,航母就是三頭六臂,也只能沉入大海了!不過,這種超級颱風,好像就發生那一次,要經常都有的話,人類真的不好過了。

現在,都是氣象衛星預報天氣,而且較準確,在大臺風來到之前,航母早就作好了躲風的措施,不會讓颱風給航母帶來損失。所以,至從一九四五年來,極少有航母編制群受颱風吹損之事。



用戶創維


航空母艦在設計的時候都是考慮過大風浪航行的,一般情況下不會沉沒,像災難片裡面那種把航空母艦掀到天上的場景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出現。但是此時要停止一切甲板作業和艦載機起降,相關的設備和艦載機要進行固定。當然了,航空母艦編隊一般不會主動往大風裡面鑽,都是根據氣象情況提前規避的。下圖這個紀念章是紀念CV-41“中途島”號1988年在北大西洋的遭遇,當時艦體傾斜達到24度,甚至曾有飛行員看見過航母的螺旋槳露出水面

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任何船舶在設計的時候都是考慮過大風浪的問題,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平衡”——橫搖和縱搖。特別是左右擺動的橫搖,因為基本上所有的船舶都是長度遠大於寬度,所以橫搖應更突出,也更容易讓航空母艦直接側翻。所以如果克服左右搖擺的問題那麼基本上就等於克服了風浪航行的平衡問題,這樣就不會因為嚴重傾斜導致傾覆和沉沒。

當然這都是有應對措施的,首先航空母艦設計的時候就具有一定的耐波性,也就是遭遇風浪時船體的穩定性。耐波性越好,航母自身及其設備受到風浪影響越小,舒適度和運轉越穩定。下圖為“小鷹”號航空母艦遭遇大風浪航行時的場景,此時的浪高可能已經超過10米

再就是增加舭龍骨、被動式減搖鰭等被動穩定裝置。從這個圖可以看到航母的舭龍骨

還有主動式減搖鰭和主動式減搖水艙,這兩種都是通過計算機根據動態數據對艦體做出自動平衡補償。下圖為主動式減搖水艙,原理就是不斷切換水在船體側面的位置,靠這些水的重力平衡左右搖

在這些措施下航空母艦的搖擺情況會有很大的改善,只要不是絕對極端的情況下一般不會沉沒。但是有措施不代表航空母艦可以隨意穿越大風浪區,即便航空母艦不沉也可能遭到損失,而且艦隊中的其他小噸位艦艇可能受不了這麼大的風浪。下圖為1944年12月哈爾西臺風事件中受損的航空母艦,此次颱風造成10艘航母受到重創,3艘驅逐艦沉沒,飛機損失146架

其實以現有的氣象技術對臺風和大風浪進行準確預判不是什麼大問題,而且海上航行的船舶和航空母艦都是可以實時接收氣象信息的,所以如果不是非常必要的情況下航空母艦編隊可以繞行。航空母艦直接穿越大風浪雖然不會直接沉沒,但是對艦上設施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