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披上軍旗稱帝,9年後,他的親兵如法炮製,建立大一統帝國

五代後漢乾佑三年,隱帝劉承祐犯了平生最大的一個錯誤,在實力處於劣勢的前提上,妄圖誅殺朝中手握重權的幾大權臣,結果逼反了領兵在外的大將軍郭威。後者興兵南下,短時間內打得劉承佑的軍隊丟盔棄甲。當年十一月,劉承祐在逃亡途中被殺,郭威則是率軍入朝,意氣風發。

將軍披上軍旗稱帝,9年後,他的親兵如法炮製,建立大一統帝國

此時的後漢朝中,之前與郭威並列的元老楊邠和王章等人已經被殺,郭威憑藉掌握手中的軍事力量,徹底掌控了朝政大權。他本可趁勢奪取皇位,登基稱帝。不過,郭威沒有著急這麼做,而是選擇讓太后李氏出來主持大局,並且準備擁立高祖劉知遠的侄兒劉贇為帝。

郭威此舉,是為了穩定混亂的局勢,當時朝中還有不少支持後漢的大臣,他也不能貿然行動。不過他的稱帝計劃,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將軍披上軍旗稱帝,9年後,他的親兵如法炮製,建立大一統帝國

雖然郭威有擁立之功,他與手下將領始終擔負著謀殺君主的罪名。一旦以後老劉家翻身做主,這些參與者及其家人,肯定沒有好日子過。所以,郭威和部下們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

就在當年的十二月,後漢朝廷接到契丹南下的消息。此時劉贇還未登基,朝中能夠退敵的人,非郭威莫屬,所以他當即領命出征,北擊契丹。後漢大軍浩浩蕩蕩開赴戰場,就在大軍來到澶州時,郭威的部下們終於忍不住了開始了行動。

將軍披上軍旗稱帝,9年後,他的親兵如法炮製,建立大一統帝國

這些人都是郭威之前發動兵變時的部下,與他是一條船上的“螞蚱”,他們早就有自立之心,此時見時機成熟,吵嚷著擁立郭威稱帝。在部下們的盛情之下,郭威不再矯情,坦然扯下軍旗披在身上,就當是黃袍加身了。這樣的劇情相信許多人都不會陌生,它正是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時的情景。不過,這卻不是趙匡胤的獨創。

將軍披上軍旗稱帝,9年後,他的親兵如法炮製,建立大一統帝國

此時的趙匡胤,還是郭威身邊的一個親兵,他親眼目睹了郭威稱帝的過程,而且還是郭威稱帝的堅決擁護者。趙匡胤這時候完全是出於一片忠心,也是為自己跟對主人,擁有大好前程而欣喜。只是萬萬沒想到,短短九年之後,這片郭威一手締造的江山,就易主了,接替的人,還是趙匡胤。

古往今來,但凡成大事者,除了能力出眾外,運氣也是關鍵的因素。幸運的是,趙匡胤兩者都兼具。他出身寒微,從軍後因為武藝高強,才能不俗而步步高昇,成為郭威身邊的親信,得以飛黃騰達。柴榮即位後,趙匡胤更是成長為柴榮的左膀右臂。跟在兩位雄主身邊,趙匡胤受益匪淺。如果他們稍微能夠活久一點,趙匡胤肯定會是史上著名的功臣良將,可惜,郭威在位三年就去世了,柴榮則是留下幼子,撒手人寰。

將軍披上軍旗稱帝,9年後,他的親兵如法炮製,建立大一統帝國

於是,趙匡胤沒當成忠臣,卻做了史上最幸運的開國皇帝之一,建立了北宋王朝這個大一統帝國。而且還是如法炮製了郭威的稱帝方式,不得不說,世間事情就是這麼奇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