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蔭下,一場特殊的表先會

樹蔭下,一場特殊的表先會

“去年俺種柴胡收入20萬,其他收入都不算!”,“不噴吧,不噴吧!”村民郭小群被村支書一番表揚倒出了實情,一旁陪同的妻子白了他一眼,又趕緊拉下他的衣角暗中阻止,微妙的小動作,讓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近日,澠池縣坡頭鄉韓家坑村黨支部書記韓軍民在入戶走訪中,特意在村民郭小群門前樹蔭下召集大家開了個表先會。說起澠池縣坡頭鄉韓家坑村,這個1400多口人的山村,也像其他鄉村一樣,最不缺的就是溝域坡地,過去村民靠天吃飯,種植著玉米、小麥、紅薯、花生五穀糧,但由於土地貧瘠,也沒有灌溉條件,風調雨順,一畝地一年的收成也不到500元,要是遇上天公生氣,莊稼基本就要絕收。

樹蔭下,一場特殊的表先會

“要想脫貧致富,光靠這些傳統農業可不行,得尋找新的出路。”坡頭鄉黨委扶貧副書記周智偉說。村裡結合縣、鄉制定的“兩藥一椒”精準扶貧戰略,專門請來中藥材種植專家進行實地考察,並對土質、光照、水源等自然條件進行綜合分析,最後決定發動村民種植藥材柴胡、紅花和花椒。

“選擇種植這兩種中藥材就是因為它們對土質、墒情要求不高,能適應比較惡劣的生長環境,在其他莊稼絕收的情況下,它們能夠相對正常的生長。”村支書韓軍民分析出了種藥材的優勢。在鼓勵倡導下,村民自發到安徽亳州、許昌禹州市等地考察後瞭解到,當地柴胡種植每畝收入也在5000--6000元。

2003年村裡通過試種花椒870畝,相繼發展柴胡600畝,讓不少村民確實嚐到了甜頭。為了將村民的種植熱情充分調動起來,韓軍民又通過藥材收購商和村裡簽訂了藥材收購協議,並定期請專家到村裡為村民進行種植技術指導。

“市場價格好的情況下,企業將按市場價收購,市場行情一旦波動,企業會按照高於市場價的保底價進行收購,保障村民的收益。” 駐村第一書記李元剛、包村幹部侯愛芬和村主任韓小月蠻有把握的計算著村民藥材、花椒買賣這筆賬。

經過宣傳發動,2017年韓家坑村種植花椒已達2100畝,種植柴胡700多畝,村裡的部分貧困戶也參與其中,形成了連片聯動的藥材種植發展模式。

樹蔭下,一場特殊的表先會

播種柴胡,不需要太複雜的技術,也不費太多的體力,這對韓家坑村的村民郭小群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俺以前在外打跑運輸,家裡的莊稼活全落在俺媳婦肩上,看著別人種柴胡都發財了,俺也想回來和媳婦一塊幹。”郭小群說,種植有專家指導,銷售有固定渠道,他對種植中藥材信心滿滿。去年種植40畝,淨收入20餘萬元,今年計劃再流轉10畝土地,種柴胡和重樓,年底再打一個翻身仗。

幹了50多年的村民小組長,今年81歲老人郭合群種著6畝的花椒和柴胡,一年業收入3萬多元。聽人郭小群要擴大種植,他也不甘示弱,尋找合作伙伴再承包幾畝土地種柴胡。

村民靠種藥材治好了“窮病根”,銀行有存款,80%的村民縣城買了樓房,不少外出務工者也紛紛返鄉創業種植中藥材,他們稱種植中藥材,就像家裡開銀行。

樹蔭下,一場特殊的表先會

群眾富了,村子穩定了,駐村幹部和村“三委”齊心協力搞起了民生工程,2017年在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建設了文化大院,修建黨群服務中心,又投資40多萬元貫通了一東西走向的“連心橋”,眼下,又規劃了2000畝柴胡種植區。

山村如此快速發展,群眾稱:“昔日韓家坑兒,今朝椒滿村, 群眾能致富,全靠黨支部。”

圖片記錄丨陳月強 文字撰寫丨李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