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让文成公主入藏是有意向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施“美人计”吗?

吐蕃(bō)人是藏族的祖先。早在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吐蕃最高统治者松赞干布就派了一批使臣到唐朝的都城长安访问。不久,唐使臣又到吐蕃回访。

640年,松赞干布遣使者带着贵重礼物进献给太宗皇帝,目的是求娶唐朝公主为妻,以巩固吐蕃和唐朝的友好关系。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关于文成公主的父亲史书中没有记载,多数人认为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的族弟江夏郡王李道宗。

第二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从长安出发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并谒(yè)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他带文成公主返回逻些(今拉萨),在那里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文成公主受过良好的教育,她这次去吐蕃带有大量的丝织品、手工艺品、史书和有关生产技术和医学的著作,还带着文人学士和制造各种物品的工匠。此外,文成公主也带了耐寒抗旱的蔬菜种子和五谷种子,以教吐蕃人种植。她带来的玉米、土豆、蚕豆、油菜种子都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生长良好。而小麦却因气候原因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这些都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当时,唐朝佛教盛行,文成公主便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经书和佛像来到吐蕃,决意建寺,宣扬佛教,为吐蕃人民祈福消灾。于是就有了文成公主协助设计和修建的“大昭寺”。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这就是著名的“唐柳”。之所以称为“唐柳”,是因为西藏本没有柳树,文成公主种的柳树是从长安带来的。“唐柳”有着坚强的生命力,它根扎高原不断繁衍,延续着汉藏间的亲情,是牢不可破的民族团结的象征。

唐太宗让文成公主入藏是有意向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施“美人计”吗?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她修筑了一座布达拉宫,宫室共有一千间,富丽堂皇,气势磅礴。如今,布达拉宫内仍保存有大量壁画,其中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文成公主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等题材。

自从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和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双方使臣和商人往来频繁。

可见,文成公主入藏,并不是唐太宗向松赞干布施的美人计,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成功的和亲活动,目的是加强双方的交往和交流。此后二百多年间,吐蕃和中原王朝很少发生战争。

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继续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吐蕃人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唐朝也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有藏人为纪念文成公主而造的塑像。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华夏历史》中华书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