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義就起義,說投降就投降,跟鬧著玩似的明末起義

起義那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作為中國古代史上最早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那可是為了起義進行了一系列的謀劃

,為後來者的起義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程、方案。

而古代史上的最後一次起義,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起義那也是經歷了長時間的秘謀組織,也是把起義當成了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在做。

可是呢,在中國封建社會體系中,由於受不了統治階級的腐敗,最終為了活下去而不惜冒著殺頭的危險進行起義的人群中,就是有這麼一群人,進行著就跟鬧著玩似的起義。

說起義就起義,說投降就投降,跟鬧著玩似的明末起義

是的,起義是非常高危的一項活動,凡是從事此活動的,那都是有了不成功便成仁的覺悟,把心一橫,豁出命來的悍匪、好漢。

但是,歷史上那些有著重要意義的起義,看起來就是那麼非常地不嚴肅:說起義就起義了,說投降就投降了,最後居然還成功了

這類起義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了。

明朝末,從1627年到1644年,整整17年的時間裡,爆發了無數次的起義。就是在這個時間段裡,一個省差不多大的地方,一年就能爆發幾十次起義事件,幾乎是天天都有人起義。

說起義就起義,說投降就投降,跟鬧著玩似的明末起義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活不下去了。

明朝末年的天氣因素複雜多變,適逢遇上了小冰期,田間經常是顆粒無收。

明朝政府的官吏呢,不是去想方設法地進行有效地賑災,而且不斷地催收稅賦,向災民去要糧食。

這下百姓就不幹了,被逼無奈,揭竿而起,開始了造反。

這個時期的造反,沒有什麼統一的領袖,是很容易鎮壓的,政府發現有人起義之後就來鎮壓、安撫。

說起義就起義,說投降就投降,跟鬧著玩似的明末起義

然後,這些起義軍一看,這麼一起義,朝廷一招撫,居然有飯吃了,而且不用交皇糧了,也就沒有繼續造反的必要了,便把鋤頭、耙子又揹回了家,繼續老老實實地種地。

只是,當時受天氣影響的地方太多,起義的人也是層出不窮,朝廷儲備的糧食又不多。分發出去的糧食被吃完之後,新糧收不上來,剛安撫下來的農民第二年收成不好,又沒得吃了,就又開始起義了。

說起義就起義,說投降就投降,跟鬧著玩似的明末起義

就這樣一直來來回回小規模地折騰,也沒有個統一的領袖,這樣斷斷續續的折騰了十多年。

比如李自成和張獻忠,他們也不是為了推翻大明,也不是為了作皇帝,都沒有什麼目標,有糧食吃了就老老實實地種地,沒糧食吃了,就造反。

他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投降。因此,明朝對這些起義軍也不是很在意,能招安的就先招安,有糧食了就給點,沒糧食了就打服了再招安。

說起義就起義,說投降就投降,跟鬧著玩似的明末起義

只是,明朝後期因為把所有部隊的都調到北方對抗清的時候,國內軍備鬆弛,這些折騰來折騰去的農民起義軍,居然席捲而來,於1644年包圍了北京。就這樣,這些之前沒有奮鬥目標的起義軍,滅了明朝,把崇禎皇帝給逼迫得自殺了。

這股起義軍由於沒有統一的目標,只是為了吃飽飯而起義,因此部隊的戰鬥力是相當差的,沒多久就被入關的清軍給徹底打散了,最終,飯也沒吃飽,卻落了個國破家不再的結局。

只能說,這群看著非常不嚴肅的起義軍,他們不嚴肅的造反,那真的是生活所逼迫。明朝腐敗的政權無法從本質上解決這些農民的生活所需,只是治標不治本,終於迎來了帝國的滅亡,也是很符合歷史規律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