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钗吃的“冷香丸”有什么特别含义吗?

陈一逛


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送走刘姥姥,来向王夫人汇报。和薛宝钗闲聊期间,得知薛宝钗在吃一料冷香丸的药。薛宝钗说起冷香丸用了一句:真真把人琐碎死。随后将药方说出,实在令人发指。那么难配的药,实在不知道为什么一两年竟配成了。曹雪芹如此安排,其实大有深意。

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周瑞家的忙道:“嗳哟!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这却怎处呢?”宝钗笑道:“所以说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薛宝钗这个药方可谓惊世骇俗,好不好用不好说,只说这令人发指的配法就太难了。花蕊易得,难在雨露霜雪的巧上。周瑞家的说的好,如果雨水、白露、霜降、小雪这天没有雨露霜雪可怎么办?所以冷香丸能配成,皆因这个巧字。而且冷香丸也有深意,对应一年四季春、秋、冬,唯独没有夏,薛宝钗先天带来的热毒,自然不会需要夏天暑热的浸染。

关于冷香丸,脂砚斋有两条批语也有深意。【甲戌侧批: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甲戌双行夹批:末用黄柏更妙。可知“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同有者。】脂批透露十二钗皆如鲜花一般,象征群芳毕集。冷香丸极其所有十种花水糖,再埋入花根凑成十一种,最后喝时用黄柏水送服,终是十二种。别人用药是苦的,宝钗的冷香丸却是甜的。可良药苦口利于病,所以冷香丸最后送药的黄柏水就是苦极,象征众生皆苦,薄命女儿最苦。

冷香丸被薛蟠一两年都配齐了,该是曹雪芹有意为之。

宝钗道: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

宝钗透露出两个信息。冷香丸是哥哥薛蟠为宝钗配成。薛蟠虽是呆霸王,却对薛宝钗真得好。冷香丸难配,必然要发动薛家全国商号的力量,靠伙计们走南闯北做生意尽量凑齐材料。不说这里边花费多少,单只心思也是薛蟠的优点。不但如此,贾宝玉手中藏了一方据说能治林黛玉先天疾病的药方四五年没有办法配药,薛蟠听说讨了去用了两三年,也配齐了。薛蟠配药,自然主要为薛宝钗。但以薛蟠一见林黛玉酥倒倾心的样子,未尝没有为林黛玉准备的意思。反观贾宝玉,手拿药方没钱、没人、没自由。根本无人张罗,只能望方子兴叹。

薛蟠与贾宝玉都被戏称呆,曹雪芹有意将二人作对比。两人都对林黛玉有情,薛蟠有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比方配药,比方去林黛玉家乡带回土产。甚至私奔薛蟠都能做到,而贾宝玉却总是身不由己,眼睁睁看着宝黛爱情夭折毫无办法。冷香丸若宝玉配,根本配不成。

冷香丸被薛宝钗埋在梨花树下,预示最后群芳离散的命运。是曹雪芹借冷香丸而埋下的悲剧伏笔。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第七回,薛宝钗和周瑞家的说起他吃的冷香丸的制法:

薛宝钗因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从秃头和尚处找来了海上方冷香丸。 

先看看冷香丸制作要用四季白花蕊各十二两:包含春天白牡丹,夏天的白荷花,秋天白

芙蓉,冬天白梅,都是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洁白冷艳的花蕊。

接着用来混合冷香丸的这四种冷水:雨水这日的雨水、白露这日的露水,霜降这日的霜,小雪日的雪,用这四种阴冷的水调和,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冷香药简直让人觉得凉嗖嗖的,冷冰冰的,寒气逼人,黄柏是苦味,所以是即冷又苦啊。


可以查一下,历史上是没有这种的成分的药,但是有一个药名却有那么一点异曲同工,成分也有那么些相同,叫作避暑香珠。

清宫医案中,留有雍正的“避暑香珠”的配方,据说这是他自己发明的,亲手制作:

药方:香薷一两,甘菊二两,黄栢五钱,黄连五钱,连翘一两,香白芷五钱,水四十碗,慢火熬,候将干,用绢搅汁,听用。透明朱砂末五钱,透明雄黄末五钱,白芨末三钱,白檀香一两,花 石末一两,川芎末一两,寒水石末一两,梅花片一两,苏合油一钱,水安息一钱,香白芷末二钱,玫瑰花瓣末一两,以上共为细末,入前药汁内搅匀,作扣大串成。

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可比性呢?

雍正与薛宝钗的病是一样的,都是有热毒,雍正年轻时中暑严重,留下了后遗症,之后就很怕热,长期居住在凉爽的圆明园办公,而薛宝钗居住大观园的地方叫做“蘅芜苑”。(在这里插一句,“苑”本指帝王的院囿,也是暗指他的帝王身份,薛宝钗还有一个别称蘅芜君,个人认为表达了作者对雍正的恨意,“恨吾君”,君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书中如何描写薛宝钗居住环境:刘姥姥逛大观园:众人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里面关键词:愈冷愈苍翠,雪洞一般都是表现了冷。

《红楼梦》塑造人物,有些人物是有关键性的道具,这些道具和他的原型多多少少有关系:比如,林黛玉的道具是书,代表他的学识,康熙众皇子中,学识最高的是“胤祉”。

宝玉的道具是通灵宝玉,宝玉是嫡次子,(嫡长子早亡),君权神授,生而太子,对应宝玉是携玉而生,这个玉就是玉玺,通灵宝玉代表了康熙废太子的身份。

王熙凤的道具是她的标志性的笑,她的笑是留下历史记录的,初次见刘姥姥,连笑八声,脂砚斋特地要我们留心她的笑的次数,对应的是她的原型是康熙的八皇子胤禩福晋,所以笑了八声,她的外祖父的名字是和硕安亲王爱新觉罗 岳乐,从小他的父母早亡,外祖父亲手带大,因此她笑了八声,岳来岳乐。我们看看她的最后结局是和雍正有关的,雍正上位,等到皇位巩固后,雍正四年二月降旨将郭络罗氏革去福晋,休回外家。郭络罗氏接到该旨,“毫无畏惧,忿然而去”。最后雍正“令庶人允禩妻自尽,仍散骨以伏辜”。

书中对应的是王熙凤的一幅画判词: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甲夹批:拆字法。】

    哭向金陵事更哀。

把一从二令三人木中,一个是“一从二令三人木”,一二三去掉,人木是拆字法,是个“休”字。联合在一起就是从令休。对应了奉旨休妻。雍正对郭络罗氏的极其冷漠,毫不手软,降旨将这夺嫡的对手郭络罗氏革去福晋,休回外家。因为八王府的当家人是王熙凤,而八王正是九子夺嫡的首领。

这是很大的讽刺,王熙凤是“丹唇未启笑先闻”,结局是“哭向金陵事更哀”最后冷面王雍正“令庶人允禩妻自尽,仍散骨以伏辜”。雍正不仅要她死,还要她散骨扬灰。

大家注意没注意,王熙凤写判词的画的背景是一片冰山,而薛宝钗正是吃了冷香丸的冰冷之人,薛宝钗的判词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这里宝玉空对着,正是一片冰山,这一座冰山正是薛宝钗,正是雍正。雍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冷面王,对自己严苛,对别人严酷。

对应薛宝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说明了宝钗对待自己严格,停机德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正在织布,知道乐羊子回家的缘故后,拿起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绢割断。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将前功尽弃,规劝乐羊子继续求学,不要半途而废。

对别人严酷,雍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冷面王,冰山这一称号实至名归,登上皇位拿兄弟开刀,对兄弟无情,据说杀自己的亲儿子,收拾保他登上王位的隆科多,杀死他的帮他座稳江上的年羹尧,还有令众大臣心惊胆战的抄家,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抄家皇帝。

说完了王熙凤玉薛宝钗的故事,再回过头说,薛宝钗她的关键性道具是她的扇子,薛宝钗还没到端午节就经常喊热,都不愿出门看戏,只想坐在阴凉的庭院里,扇不离手。其中还有最为著名的,红楼梦最美的画面宝钗扑蝶, 《红楼梦》30回目就是“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那么雍正是不是对扇子情有独钟,答案是对的!

雍正写了一手好字,他的书法出于其父康熙的董体书风,康熙喜欢让胤禛给他写扇子题字赐给大臣,这也看出雍正的投其所好,(因康熙喜欢牡丹,所以雍正也栽植牡丹以吸引康熙前来游玩),而《红楼梦》中的薛宝钗经常对贾母投其所好,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办酒戏,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向日所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

那么雍正和扇子还有一个故事,一天雍正在凳子上睡着了,两个宫女在一旁,扇扇子伺候,结果累得流了一身臭汗,熏醒了雍正,大为恼火,要求工部制造拉绳扇子机器,宫女们就可以离他远远的,只要一拉扇子,扇子就能扇动起来。


附上之前解密宝钗的原型雍正的内容:

宝钗在红楼梦中叫宝姑娘,论理应该叫薛姑娘,这里面是有意图的,宝姑娘的“宝”是有含义的,红楼梦的“宝”代表皇帝,金鸳鸯的一段话: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这里面是把宝和皇帝相提并论!

再解密一个人带“宝”字的人薛宝琴的原型,也是离皇帝很近的人,他是十四皇子胤祯,雍正胤禛的亲弟弟,同父同母。《红楼梦》的对应是薛宝钗和他的妹妹薛宝琴,从名字和姐妹关系上看,这种对应是十分明显的。

十四皇子胤祯是康熙晚年特别喜欢的一个皇子,而书中贾母晚年特喜欢宝琴,提出了宝琴嫁给宝玉的想法,也就是反映康熙把皇位一度想传给十四皇子胤祯,个人认为宝琴的“琴”字是上下结构,寓意为当今王上王,和十四皇子胤祯的一个身份,大将军王相符合。

在第五十二回和众姐妹聊天的时候,宝琴介绍了一个真真国女孩子,“和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通中国书画,会讲五经,能做诗填词”。

这个“真真国”的“真真”代表了宝琴他的原型胤祯的“祯”加上他的兄长胤禛的“禛”,“禛”通“真”,字型和音更接近,而从胤祯的口中说出再为合适不过。

雍正上台,改年号为“雍正”,正字音通真字,“雍”字雍亲王的称号,可以换成同样代表自身的“禛”字,“禛正国”对应真真国。


“和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我们现在还可以目睹雍正皇帝有一副西洋画,他穿上洋装,头戴卷曲假发画像,画面人物写实的画法正是西洋画法。这里面都可以一一对应上。


分析一下薛宝钗《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里面有隐藏寓意在里面,“白玉堂前春解舞”的“白玉”这两个字上下排列就是“皇”字,送我上“青云”,宝钗已经夺得了大“清”皇位。再说宝钗的生日,凤姐向贾琏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你到底怎么样呢?”而农历正月二十一为“穿天节”,“穿天”配合“上青云”,很是吻合。

其实更为诡异的是,宝钗的生日前一天正月二十日是天穿节,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补天也是隐藏了夺得了皇位的含义,重新构建这个世界,这个神话出自《淮南子·览冥训》这和《红楼梦》女娲补天神话对应。

“休笑本无根”指出了宝钗的皇位来历不正,贾宝玉骂宝钗“国贼禄蠹”,国贼倒过来偷国之人。

而此次写词的主题是什么?是咏柳絮词,还记得黛玉的判词“堪怜咏絮才”咏絮就是永远继续,暗指皇位,这一次诗词比赛谁得了第一,是薛宝钗,大家也可以重新看这一章节,其他人得诗词的情绪都是悲伤,只有宝钗夺得皇帝之位后显露得意之情。

《红楼梦》的宝钗为什么喜欢白色,因为他的原型胤禛成为镶白旗旗主。而曹雪芹也是镶白旗,推测一下,作者对镶白旗记忆深刻,写在了作品中,薛宝钗的薛通雪通白色,因此薛宝钗将自己的房间布置的雪洞一般。

宝钗的花签名是牡丹,宝钗对应的花神是牡丹花神,牡丹也是百花之王,隐射了他皇帝的身份。历史上雍正胤禛和牡丹花是有特殊的关系,据说他的父亲康熙帝喜欢观赏牡丹花,于是胤禛他在圆明园里栽植了许多牡丹,花开之际,争奇斗艳,由此吸引康熙来游园观赏牡丹,并且见到了皇孙弘历(后来的乾隆帝)。他被孙儿的聪明吸引,夸奖乾隆帝生母为“有福之人”,并将弘历送入宫中养育。


陈说红楼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因为从娘胎里带来了一股热毒落下了病根,进而需要服用一种叫做“冷香丸”的药物。而这出自曹雪芹笔下的“冷香丸”自是别有深意。

第一、“冷香丸”的来源暗示着宝钗与黛玉、香菱的缘分

“冷香丸”的秘方不是凭空出现的,从第七回薛宝钗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后来还亏了一个癞头和尚,专治无名的病症,因请他看了……又给了一包末药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他说犯了时吃一丸就好了。倒也奇怪,这倒效验些。”

“冷香丸”的药方来自于一个癞头和尚手中,并且药效神奇,一吃就见效,可见此癞头和尚必定不简单。

而我们再看看同样是先天怀病的林黛玉,在初次进贾府时是如何描述自己的病症的:“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如今了,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听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

又是一个癞头和尚,前面给了宝钗“冷香丸”后面要化黛玉出家,两次可以说是巧合,那么第三次呢?我们再来看看香菱的遭际。

“那僧癞头跣脚,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看见了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不耐烦,便抱着女儿撇身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宝钗、黛玉、香菱三人在幼年时都与一位癞头和尚有过交际。而这位癞头和尚也是大有来头,他与跛足道人一道一僧从一开始就在为绛珠仙女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忙前忙后,在全书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宝钗、黛玉、香菱又是分别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及副册的首位。宝钗与黛玉“钗黛合一”渊源颇深,宝钗和香菱先是一主一仆后又是一姑一嫂的关系,香菱也是因为宝钗才有了进大观园的机会。

如此说来,宝钗与黛玉、香菱之间可以说是颇具缘分,而这“冷香丸”药方的主人,癞头和尚便是为这三位女子,起着牵线的作用。

第二、“冷香丸”的配方折射着宝钗的性格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一天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还要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再加蜂蜜、白糖等,和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病了的时候儿,拿出来吃一丸,用一钱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四种花,均要“白色”,“白”象征着宝钗高洁傲岸的性格,而四种花又专取花蕊,花蕊是一朵花的精华所在,这也表明了宝钗集这四种花的精华品质于一身。她有着牡丹艳冠群芳的美貌,荷花圣洁高雅的心态,芙蓉出水独灵的静雅,梅花盛于寒骨的傲气。

而春夏秋冬四季也表示,宝钗日后终究会经历一年四季的历练,看透世态炎凉的无奈。雨露霜雪四种季节气象象征着世间变化的无常,以及以宝钗为代表的薛家需抵挡住“雨露霜雪”的袭击。

药方中蜂蜜、白糖是一个"甘"字。"黄柏煎汤"是一个"苦"字。这比喻要想达到精神上的最高境界,不仅要阅尽世态炎凉,更需遍尝人间甘苦。

正是因为宝钗有着超凡脱俗的品质以及她独一无二的道家精神“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才能得到世间精华之作“冷香丸”。

第三、“冷香丸”制作之“巧”暗示着宝钗“金玉良缘”的成功

周瑞家的在初次听到“冷香丸”的秘方后便不禁吐槽:“嗳呀,这么说就得三年的工夫呢。倘或雨水这日不下雨,可又怎么着呢?”宝钗笑道:“所以了!那里有这么可巧的雨?也只好再等罢了!”

是啊,制作冷香丸最难得的当是“可巧”二字!可是即使要这么困难的“可巧”才能制作成“冷香丸”,宝钗还是能够制作出来,而且全书中宝钗很少发病,如此可以见得“冷香丸”的制作在薛家从来没有停止过,也就是说这般“巧”偏偏还会正好给薛宝钗给碰上了。同时,薛宝钗这病除了“冷香丸”的效果外,还有一个原因:“幸而我先天壮,还不相干。”

这是宝钗对周瑞家的阐明自己病状时所说的,也就是说宝钗自幼身体素质好也是她得以战胜病魔的原因。

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是黛玉得了此病,即使有“冷香丸”相助怕也是治不好,因为黛玉的身体自幼便是弱不禁风。由此对比可得知,宝钗的病得治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促进的结果。

同时,“冷香丸”配方中所用物件都是“十二”自是对应着薄命司“十二钗”的命运,而制作“冷香丸”要这么多分“巧”,谈何容易,这也暗示了十二钗得不到“巧”而红颜薄命的结局。对于得到了“巧”的巧姐,最后能够成为一名村妇平平淡淡的生活,对于其他十一钗而言,她的命运要好得多

进而我们也能看出,这份“巧”的重要性。“冷香丸”之“巧”与宝钗体质之“巧”都暗示着上天对她的眷恋,也为她日后那份“金玉良缘”的成功埋下了“巧”的伏笔。

综上,曹雪芹笔下的这一份“冷香丸”药物,牵上了宝黛菱三人的缘分,折射了宝钗超凡脱俗的性格品质,更暗示了金玉良缘的成功。

一个简单的药物,也能起到这层层推进的作用,可见这本《红楼梦》中,处处藏着不简单。


少读红楼


冷暖人生

  • 大观园是虚拟,冷香丸也是伪造的舶来品。

  • 红楼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周瑞家的描述了赖头和尚的海上方:“冷香丸”

  • “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 这一中医制造,却为外来的和尚所念经,真是可口可乐!

  • 于是乎,红学周大师还配制冷香丸食用,对人曰:好,好,好!真是误人子弟。

  • 其实,“冷香”暗喻宝钗的处境与心境,“所居雪洞一般”,面热心冷,好似后妃居冷宫,所以黛玉调侃宝玉说:难道不知我吃暖香丸?才有这香气!

  • 红楼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说宝玉在冬寒看视黛玉睡午觉,闻得一股幽香,是黛玉袖中发出,就诌道:“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

  • 这一鲜明对照,显示宝玉对二人的黛玉:问安宝钗是形式,探访黛玉才是真心。

  • 可惜,宝钗有金玉缘之梦,有金项圈,正好去配玉,怎么能不有热毒,心热也!

  • 中医之道,阴阳调和,这药方是合理的,只是研究配方,就走火入魔了!

  • 后文也有对照宝钗成婚,黛玉仙逝,冷暖人生!

  • 然而,宝玉出家,宝钗还是吃了冷香丸!这就是宿命!

  • 暖香爱情,在人间,也在天上,这就是红楼作者的“庄子体”寓言。


陈斯园


“冷香丸”应该有一下两方面的含义:

首先冷香丸作为一种丸药,薛家的人说是治疗热毒的,其实是为了克制男女情感的。这病发作起来是什么样子,在第七回中宝钗道:“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这只是薛宝钗自己的叙述,书中也从客观角度描述了薛宝钗犯病的情状:到底富家女子娇养惯的,心上又急,又苦劳了一会,晚上就发烧.到了明日,汤水都吃不下。

这次犯病主要是因为薛蟠判了刑,夏金桂又不安分,勾引薛蝌不成撒泼闹事。薛姨妈受了夏金桂的气,薛宝钗很想为母亲出头,但是碍于封建礼教,她又不能出头。应该热毒攻心。

为什么薛宝钗会患这种病。我们看到的宝钗是冰冷无情的。其实她也是有感情的,包括对贾宝玉的情感,冷香丸就是为了克制这种情感的。书中有几个细节可以看出她对贾宝玉的炽热情感:

一、她戴的金项圈儿,明显的是要和宝玉的玉配上对,而人为打造的。第八回宝玉探病,薛宝钗先是要看宝玉的玉,接着打发莺儿去倒茶。主仆一唱一和,就是为了让宝玉知道,自己有金项圈,而且是“是个癞头和尚送的”,和通灵宝玉是一对。就差没说自己必须和“有玉的”成婚配。

二、第二十八回中: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远着”说明在意,封建社会,男女一旦订婚是不能见面的。薛宝钗远着宝玉,潜意识里就把贾宝玉作为未来的丈夫了。

三、元妃赐的端午节礼,只有她和宝玉的相同。御赐的数珠,她赶紧戴到手上。

四、贾宝玉挨打后,她赶紧送来丸药,一项一项地交代药的用法,注意事项.书中这样描写: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这是薛宝钗内心的自然流露。

 

其次冷香丸带有淡淡的幽香是为了吸引男人的注意的。薛宝钗原本就是为了选秀而来,何况薛家江河日下,薛父培养薛宝钗可能就是为了这个打算的。为此薛家做了充分准备。冷香丸就是其中的一项。

宝玉与宝钗接近时就“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引起了他的好奇。如果宝钗进宫,让皇上闻见了这股香,薛宝钗就会收到恩宠,薛家也就有了振兴的机会。

 





卜戋品木石


【读红漫谈】(第12期)

(一)冷香丸,不可小看!

我读《红楼梦》,总喜欢 戏称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为两个特工。他们有时单独行动,有时联合行动。

只要他们一出现,你就看吧,那事情就非同小可,作用有些像特工。特工嘛,遇上夫妻吵架、小偷扒窃、坏人碰瓷之类小打小闹的事,他们犯不上管,要管就是大事!

这个冷香丸,居然也该他们管,可见,不能小看!

这次虽说是由癞头和尚单独行动,而且还是通过宝钗的叙述,可是其重要性仍然不可小视。

模仿一句脂砚斋的批语:冷香丸,乃是重要一笔,读书人不要看淡了。

(二)海上仙方:真的?假的?

冷香丸,是由茫茫大士,行动代号、化妆身份为“癞头和尚”献的海上仙方。

你跑遍全国大小药店,对人家说:

请问,冷香丸有吗?

我敢保证,100%的回答是:没有!没听说过!

《中华药典大全》里也查不到。

压根就没有这种药!

当然,也不是癞头和尚卖的假药。说白了,这是作者杜撰的一种药。

(三)为什么杜撰冷香丸?

作家杜撰了有些地名,菜名,文物名,甚至某个书名(杜撰的书名采用俞平伯老先生说),当然可以杜撰个药名。

作家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这是写小说,而不是写历史纪实。

为什么是“冷香丸”呢?

首先,说说这个“冷”。

凡是于己无关的事情,宝钗表现非常冷漠。

凤姐识人是很准的。凤姐说宝钗:

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凤姐的评判,是看透了宝钗。

有两件事更能说明她的冷。

柳湘莲重情好义,有一次在旅途中搭救了宝钗的哥哥薛蟠。

尤三姐自尽,柳湘莲悲伤无望而出走。薛姨妈叹息不已,薛蟠也禁不住流了眼泪。宝钗若无其事,对哥哥的恩人出了这么大的事,她“并不在意”,只是考虑让家里人如何酬谢贩货的伙计。

因为和宝玉一句玩笑话,金钏被王夫人一个漏风巴掌打得楞头楞脑,又被王夫人赶出贾府。金钏含冤投井而死。

宝钗劝王夫人说:

多半是她(金钏)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

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胡说八道,颠倒黑白 ,鬼话连篇!

她又说:

姨娘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这就是所谓“通情达理”的贵族小姐!这就是所谓的封建淑女!丫鬟的小命哪里会放在她的眼里?

其他的一些烂事,只有她做得出来,也就不多说了。真不愧是王夫人的姨侄女,心硬如铁,冷如冰。

谈了冷,至于香,黛玉说的话很值得玩味。

黛玉对宝玉说:

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黛玉的吃醋和担忧,难道是庸人自扰?我看不是。宝玉和宝钗第一次见面,宝钗的动作言语,很能说明问题。

书中写得明明白白。黛玉的香,是一个少女的自然的体香。宝钗的香,是人工的香。判若霄壤。

其实,宝钗的封建淑女的形象,也只不过是人工的“香”而已。难道不是吗?

就说到这里吧。谢谢文小姐。





梅月竹风


在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以后,被抬进绛云轩卧室内,躺在床上。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瘀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薛宝钗托的那丸药就是冷香丸。

这药为什么叫冷香丸呢?冷,是动词,使……冷掉的意思,香,指的就是中华,汉族的人或地方。冷香丸就是让中华冷了,怎么冷呢,因为薛宝钗是雪,把雪覆盖上就能冷掉了。冷香丸,就是中华被雪覆盖。所以第五回的《红楼梦十二支曲·飞鸟各投林》中说“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里说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是一无所有,而是被一片大雪覆盖了,所以用的是“落了片”,这就是冷掉的意思。这里的大地不仅仅是贾府,而是泛指中华。


《红楼梦》是一部明末清初时期历史故事的寓言小说,作者从林和靖先生诗“雪满山中高士卧”中,取雪指代满清,钗,金钗,由于满清建国之初国名“金”,史称“后金”,作者用钗指代后金(满清)。所以,薛宝钗就是“雪包钗”,雪中隐藏着金钗。

再回过头来看冷香丸的配制,书中说:“东西药料一概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百合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起研好,又要雨水这日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在这个方子里,用的药材很有特点,都是白的,为什么白的?因为薛宝钗是雪啊,雪盖了什么,什么就白了,雪覆盖了牡丹,就是白牡丹,覆盖了荷花,就是白荷花。白芙蓉,白梅花都是这样。我们前面说过,雪是指满清雪覆盖了那里,就是那里被满清占领了,牡丹,指的是牡丹江地区。满清占领了牡丹江地区,也就是说,牡丹江地区被雪覆盖了,白了,成了白牡丹。白荷花,指的是满清占领了黄河流域。白芙蓉,指的是满清占领荣府,白梅花,指的是满清占领了梅花岭(见《梅花岭记》)



这个方子第二个特点就是“巧”了。书中描写这个”巧”的有许多,看似不同,实际上都是说的同一件事——《红楼梦》就是取其事体情理的历史寓言小说。例如,“偶因一着巧。便为人上人”的娇杏,刘姥姥给王熙凤的大女儿大姐取名字,薛宝钗的《风筝》。还有这里的“冷香丸”等等,都是巧,指的是满清巧借李自成之力入主中原的史实。“雨水这日的雨水”指的是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京师;“白露这日的露水”指的是南明政府于七月七日左右实行“联虏剿贼”政策,给清政府灭南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霜降这日的霜”指的就是“梧桐叶落分离别”一事了,满清在梧桐叶落时节,霜降前后撕下了他替明复仇的伪装,向南明举起了屠刀,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小雪这日的雪”,第十二回中说“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由此可知,十月三十日就是小雪,甲申年的十月三十日,清世祖福临(康熙帝)定都北京,占有长江以北的大部分领土,莫非这就是小雪?“”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指的是甜言蜜语,打着为明复仇的旗号。“盛在旧磁坛内”,瓷坛,即词谈,指这是一个准备已久的计划。“埋在花根底下,”就是连根拔起的意思。花,指的是汉族的统治。



薛宝钗后面又说:“竟好,自他说了以后,一二年后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到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梨花树,指的就是李自成。因为李自成当上了皇帝,却没有后果,所以说是梨花树,只开了开花,没有结果。埋在梨花树地下,指先除掉李自成。

这个“冷香丸”可是说是一个满清征服中原的计划,也可以叫做“冷香丸计划”。附上薛宝钗的《柳絮词》:

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的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丝千缕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柴鹏程的航海日记


第一,这个冷香丸是薛宝钗为了治疗自己的痼疾而吃的一种药。书中有详细的配方说明,什么一年四季的花的花蕊,再配以四季的霜雪雨露,等等,只是为了治疗自己的胎里带来的热毒痼疾。哪么曹雪芹有什么用意呢?

第二,首先我觉得这个药给我们暗示了宝钗的性格_冷。薛者,雪也。不仅指宝钗如雪一样白,而且也指宝钗的性格比较冷淡。对于丫鬟的命运她不管不问,比如,金钏之死,晴雯之死,都没有见她有丝毫的同情的表现。又比如,黛玉之死,明知如果她取代黛玉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但她还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取代了黛玉。等等不一而足,总之,她的性格是冷漠的。

第三,暗示了薛宝钗的人生结局。虽然她成功的和宝玉结了婚,完成了所谓的金玉良缘,但她并没有得到宝玉的真正的爱。因为,宝玉真正爱的人是林黛玉。因此,贾宝玉最后愤而出家,薛宝钗只落得一个守活寡的凄凉结局。这难道不是冷香丸的暗示吗?

第四,同时这个冷香丸也暗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凄凉结局。为什么?因为,这个薛宝钗是四大家族的一个核心人物。你看,她本人姓薛,她的外公家姓王,舅舅是王子腾,王夫人是她的亲姨,王熙凤是她的姑表姐,她又是宝玉的大少奶奶,而她的婆家祖母则是史老太君。因此,她的凄凉的人生结局就暗示了四大家族的最后的悲惨的结局。

总之,曹雪芹多用暗示、隐语、谐音等等来告诉我们人物的性格或结局。比如,甄英莲,霍启、贾雨村、甄士隐等等。因此,这个冷香丸肯定不会毫无原因的写出来,也就是说曹公处处无闲笔。本人才疏学浅,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白云九段


我们看红楼梦原文对冷香丸的描述,《红楼梦》第七回中说道,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给宝钗说了个"海上仙方儿",这种药就叫"冷香丸"。自打宝钗服用后,倒也灵验。书中记载


冷香丸是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考"冷香丸"一方,医籍未见记载。即或作者杜撰之笔,但其处方遣药之意,亦颇有耐人寻味之处。

大家看一看,所有都是十二,对应着金陵十二钗,而所有的药引都是花蕊,是一朵花最娇嫩的部分,可以理解为“群芳髓”,所以让薛宝钗服用冷香丸,实际上是宝钗代表着十二钗的命运,最终的结果,都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是红楼梦大悲剧的地方,从小的细节里, 让人感受到悲剧的一滴滴蔓延。

还有一种说法,是薛宝钗自身是理性和冷静的化身,实际上,我们看到的薛宝钗这个人是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处处都是对时事和对大家的关心,但仍旧表现出对物质不够热心,随意的遣散送给他人的表象,而热症说明她自身有热心功利的部分,冷香丸就是让她冷下来,冷静的去看到周围的一切的意思。


大野泽的风


宝钗的药,其实是作者对悲惨历史的隐喻。四季名贵之花的花蕊,都是12两,是象征败亡的明朝历史,帝王传承12代。而用料中的“雨水、白露、霜、雪”,正是天气由暖转凉变冷的过程,这是暗指贾家之所以败亡,是有其过程的。这是用天气的渐进过程,来暗指朝代灭亡是必然的,就像四季循环往复一样。作者用黄柏送服,就是暗指贾家的历史是作者心中的苦痛。作者正是早用这种惨痛的历史来治疗自己(宝钗)的“热毒”,这里的热毒当然指世人对功名利益的追求。作者能够怀绝世之才,避居草野,正是这惨痛的历史让其冷静下来。

作者这种写法,其灵感应该来自《易经》坤卦。《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经》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坤卦初六爻辞说,脚下踩上了霜,意味着坚冰就要到来。这就是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顺着一定的轨道逐渐向前发展而成的,绝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

为什么坤卦的初爻会提到霜与冰呢?象辞的意思是:履霜而知冰,这是因为阴气始生的缘故,随着阴气的不断加重,天寒冰冻的冬天就来了。可见这一爻的爻辞是告诫我们要有远见,任何事物都是循序渐进的,正所谓一叶知秋,从一片枯落的叶子上可以知道秋天来了。而这种见识还不够高远,应该在夏天就预见到秋天的霜与冬天的冰,这便是文王的智慧。此时一阴始生,正是五月的夏天,而却要看到秋天要来了,冬天也不远了,这才是远见。

这也是间接地批评王朝统治者,不能善于谋治,最终就只能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