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刺蝟彈(Hedgehog)是二次大戰英國海軍發明的一種反潛用多管迫擊炮或者稱為擲彈器,於41年底試驗成功,43年後廣泛裝備英美海軍。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MK.10型刺蝟彈發射器

由於德國海軍水面艦隊實在太柴,英國海軍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和試圖切斷英國海上運輸線的德國潛艇部隊展開鬥爭。

當時的標準反潛程序是軍艦用聲吶探測並定位水下的潛艇,然後以15節的速度駛向潛艇上方投擲設定了起爆時間的深水炸彈,深水炸彈下沉到預定深度後爆炸摧毀潛艇。

英軍將聲吶稱為ASDIC,這個系統能定向發射高頻聲波,通過聲波擊中物體後返回的時間就能測定距離,從而推算出潛艇的位置和深度,連續探測還可以解算出潛艇的運動軌跡和速度。但這個東西有個缺陷,當距離接近到500碼的時候,反射的聲波返回太快就會和剛發射的聲波混在一起,到300碼的時候就完全失效。也就是說在反潛艦接近潛艇的最後階段其實探測不到潛艇,只能依靠失去接觸前推算的潛艇位置和深度。

而深水炸彈又是設置在軍艦尾部,只能向側舷拋射或者從艦尾軌道上投擲,這就意味著軍艦要駛到潛艇正上方才能開始攻擊,深水炸彈投出後又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下沉到設定深度上爆炸。

有經驗的德國潛艇艇長會在反潛艦接近的最後關頭大幅度改變航向和航速,或者急速潛航。反潛艦按事前判斷的位置和深度投擲深彈的時候就會炸個空。

深彈爆炸時的聲波又會對聲吶系統造成干擾,一般需要15分鐘才能恢復正常工作,很多潛艇趁此機會逃離現場。所以當時反潛效率不高,平均下來10次深彈攻擊才能有1次擊中目標。反潛變成一種很需要耐心的貓捉老鼠遊戲,反潛艦投擲深水炸彈,然後低速觀察是否有擊沉跡象並等待聲吶恢復工作後再次探測並發動攻擊,不斷重複這個過程。有的時候反潛攻擊會持續十多個小時,投擲上百枚深彈。

對英軍來說很明顯需要一種新的反潛武器。這種武器應該能夠向軍艦前方發射,在潛艇還來不及大幅度改變位置的時候攻擊;它還應該滿足安全性的要求,不會爆炸後傷及開過來的軍艦本身。

刺蝟彈的研製由英國皇家海軍雜項武器發展局的查爾斯·F·古迪夫(Charles F. Goodeve)中校負責。當時英國陸軍有一種叫做布萊克擲彈機的應急反坦克迫擊炮,採用插杆式設計,打算用來對付登陸的德國坦克。刺蝟彈就是在此基礎上開發的,而陸軍方面則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皮阿特步兵反坦克武器。

所謂插杆式迫擊炮,就是沒有炮管,炮座上只有一根發射杆,如果瞭解過我國的89式三無榴彈發射器的朋友應該對這種結構不陌生。炮彈的尾管套在發射杆上以便定向,發射藥裝在尾管頭部,點火後推動炮彈離開發射杆。所以刺蝟彈在沒有裝彈的時候,發射器就是很多朝不同方向伸出的杆子,看上去像是刺蝟一般,這就是這種武器得名的原因。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裝填中的刺蝟彈和發射杆

古迪夫的團隊用24根發射杆組合在一起,通過調整發射杆的角度並用點火電路控制每根發射杆的發射順序,24枚刺蝟彈會飛出200多碼後同時落下,並且排列成一個直徑30米的圓圈或30X40米的橢圓。只要潛艇被圈上就註定被多枚刺蝟彈同時打擊,絕對難以逃脫。刺蝟彈使用碰炸引信,撞到潛艇外殼才會起爆,如果沒撞到就一直下沉到海底,這樣就保證了發射船的安全。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刺蝟彈打擊範圍示意圖

如上圖所示的德國IXC型潛艇,全長76米,被散佈直徑為30米圓形的刺蝟彈群覆蓋,至少會被4枚刺蝟彈直接命中。

然後,他們就去找錢。

當時英國既缺錢又缺物資,但是不缺點子,有的是人提出各種各樣的腦洞發明,總不能誰想出個什麼都給錢吧?

剛好前面說的布萊克擲彈機的發明人請動了丘吉爾視察,古迪夫和手下的戴維斯上尉聽到風聲也趕去現場。雖然憲兵拉了警戒線不準閒雜人等進入,但是戴維斯從車窗裡伸出一疊不相干的文件向他們揮舞,就這麼混了進去。

丘吉爾看完了反坦克表演之後看了看錶,說道:“吃午飯的時間到了。”周圍的人自動站成一排恭送首相。古迪夫站在隊伍最後擋在路上,還在東張西望想讓戴維斯做講解,戴維斯早沒影了。切爾韋爾勳爵替古迪夫做了引見,他只能自己向丘吉爾介紹他的偉大發明。丘吉爾面帶微笑聽完,又看了看錶,說:“對不起,我現在沒時間來看這個武器。我們已經遲到了。”

接著老傢伙轉身要上車,誰料他女兒從後面把他手拉住,嬌嗔道:“爹地,我們必須去看看戴維斯上尉的投彈機。”“當然沒問題。”於是丘吉爾的車隊向海軍雜項武器發展局的試驗場開去。

接下來丘吉爾就完全忘了午飯的事了。24枚刺蝟彈飛向天空,短暫停頓後高速落下。地面上早用白色膠帶圍出了一艘德國潛艇的輪廓,同時落下的炮彈在目標周圍打得塵土飛揚。“再來一次。”老傢伙下令道,目標第二次被彈群覆蓋。“再來一次。”第三次被彈群覆蓋。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刺蝟彈落水效果

第二天,龐德海軍元帥召見古迪夫,資金問題解決了。

接下來的技術問題還很多,包括刺蝟彈的引信在撞擊海面的時候不能爆炸,而在以任意角度接觸潛艇表面的時候必須可靠引爆;彈型必須保證入水後立刻垂直下降,而不是沿彈道繼續擴散等等。但更多的是來自海軍和國防部下屬研究機構的內部傾軋,畢竟只要看他們組織的名稱就知道他們是什麼地位,對於這幫人撈過界還走上層路線還能拿到錢有的是人看不慣。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韋斯科特號上的刺蝟彈發射器

但無論如何,刺蝟彈最終還是開發完成了。1941年末刺蝟彈被裝到驅逐艦韋斯科特號(HMS Westcott)上,在利物浦灣找了艘沉船做試驗,果然大獲成功。

刺蝟彈口徑為178毫米,射程200—259米,裝有13千克TNT炸藥,能在潛艇耐壓殼上炸出半米到一米的大洞。後來改為裝填16千克魚雷用的託佩克斯水下炸藥,威力更大。採用雙重引信,撞擊海面的時候解除保險進入待命狀態,撞擊潛艇的時候第二重引信起爆。近距離爆炸衝擊波也能啟動這種引信,因此往往造成大規模連環爆炸,給潛艇增加附加傷害。刺蝟彈入水後的下沉速度比深水炸彈快3倍,到達61米深度只需要9秒鐘,留給潛艇逃跑的時間非常有限。刺蝟彈的裝藥比深水炸彈少得多,因此爆炸聲音也小,不影響聲吶工作。發射後三分鐘就可以完成裝填,反潛艦可以連續發動攻擊。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保存至今的刺蝟彈

最初的MK.10型發射器採用一組托架6個發射杆,一共4組托架。托架間相互連接,通過底座上的齒輪組能夠繞縱橫軸運動以補償船隻搖晃的影響。戰爭後期英國人在博福斯高射炮底座上改裝的MK.15型發射器,自帶陀螺儀,更適合惡劣海況下使用。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刺蝟彈落水後形成的圓圈

1942年刺蝟彈正式投產,到年底已經有100多艘船裝備。但後來發現實戰中很少使用這種武器,直到當年11月才第一次開胡,據說被拿來祭刀的是一艘維希法國潛艇(這件事我沒有核實)。以至於英國海軍要求驅逐艦返航後艦長要彙報為什麼沒有在戰鬥中使用刺蝟彈。

調查結果發現早期的刺蝟彈還不成熟,加上船員對新武器保養不熟悉。刺蝟彈發射器在大西洋的惡劣海況中經常受到海浪衝擊,點火電路很容易出問題。發射的時候經常出現不發火,打出的彈藥不能排出形狀,因此無法抓住潛艇。而刺蝟彈爆炸聲音小也被船員甚至很多船長看作缺點,相比刺蝟彈打出去以後無聲無息,大家還是更願意看到深水炸彈投下後的巨響和水柱,能夠讓人感受到威力並激發戰鬥熱情。

武器的可靠性和人員訓練在43年初都得到解決,英國海軍不打算慣著手下,在強制要求使用刺蝟彈後,殺傷效率果然如同預期。有一種可能涉嫌誇大的說法,從沒有一艘潛艇在被刺蝟彈攻擊後生還。因為刺蝟彈不適合對付深度超過120米的目標,德國海軍的對策是研究聲自導魚雷,這樣潛艇不必上浮到潛望鏡深度就可以發動進攻,以此迴避刺蝟彈的攻擊。

按英國海軍的統計,深水炸彈攻擊對潛艇的擊沉比例是60.5比1,而268次刺蝟彈齊射擊沉了47艘潛艇,比例為5.7比1。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刺蝟彈攻擊U-853號潛艇

美國海軍於1943年引進刺蝟彈,很快投入太平洋戰場,日軍潛艇在刺蝟彈攻擊下同樣束手無策。最出名的是創下反潛戰紀錄的護航驅逐艦英格蘭號(USS England DE-635),一週內擊沉6艘日本潛艇,全部使用刺蝟彈完成。

戰爭後期英國人又開發出兩種反潛迫擊炮,而美國人則在刺蝟彈基礎上搞了火箭增程,命名為捕鼠籠。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蘇聯水兵為不衰號驅逐艦裝填刺蝟彈

蘇聯在二戰中從英國獲取了一批城級驅逐艦,獲得了刺蝟彈的實物和使用經驗。在此基礎上,可能還參照了美製的捕鼠籠,蘇聯開發出RBU系列火箭深彈。也就是直至今日俄羅斯、印度等國以及中國艦艇上安裝的火箭深彈,從淵源上看最初都來自刺蝟彈。

刺蝟彈在戰爭中也被用於其他用途。諾曼底登陸時就曾將改換引信的刺蝟彈裝備在突擊登陸艇上,用來清掃海灘上的地雷和障礙物,可以開闢出100碼寬度的通道。在戰爭末期,澳大利亞還在瑪蒂爾達II型坦克後部加裝7管刺蝟彈發射器,打算用來對付日軍強化陣地。1945年5月樣車投入試驗,對掩體的打擊效果非常出色,但不久後日本投降,這種車型沒有投入量產。

畫個圈圈收拾你,二戰英國海軍反潛利器刺蝟彈

澳大利亞的瑪蒂爾達/刺蝟樣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