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人數很多,中醫人才很少

中醫人數很多,中醫人才很少

感謝您關注“醫館視界”

01

“當今社會文明在進步,真的中醫沒有進步,中醫人數很多,中醫人才很少,中醫在隱失,民間有用的傳統醫學在消失。”一篇文章中這樣說到。

據悉,早年的中醫都是以師帶徒的形式傳授下來的,好多都是中醫世家。真正以學校教育方式傳授則是在解放後才開始,開辦學校都是中專性質。直到1962年,我國才有了中醫學第一批本科生畢業。

至今,“中醫學院”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每年本科畢業生達上萬人。近兩年發展更快,你稍不留神,“中醫學院”就已經更名為“中醫藥大學”了。

但是,並不是學了中醫,就能成為中醫。儘管每年都有好多醫學院的中醫出來,真正能看病的卻不成正比。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醫藥戰略研究課題組調查數據曾顯示,民國初年,我國有中醫80萬人,1949年為50萬人,現在只有27萬人。

而真正能用中醫思路看病、開處方的據推測最多有三四萬人。

而與此相反,西醫則從1949年的約8.7萬人發展到今天的175萬人,增長近20倍。

現有中醫院校教育雖取得不小成績,卻也存在嚴重不足。

廣西中醫學院的劉力紅教授曾表示:

我們的教育花了五年時間,或者八年時間,如果再讀博士,那就是十一年的時間。儘管花了這麼多時間,可是相當多的人對中醫還沒有一個基本的信念,也就是說,我們相當多的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博士畢業生還沒有入中醫的門。

北京某中醫院的一位醫生曾介紹,“我畢業於中醫藥大學七年制中醫專業,課程設置是60%中醫、40%西醫,最後是中醫沒學通、西醫沒學精。”他的110名同學中仍在吃“中醫飯”的不到20人,有的同學至今不會開方子。

上述文中一位出國多年的中醫也介紹:

他是中醫學院畢業出來的,

後在上海某醫院做了十年的中醫,為人治病用的都是西醫的方法,中醫基本上不用,因為用不來。西醫簡單直觀幾十種抗生素與激素一用包治了很多病,中醫辯證太難。

後來出國做醫生已不會開中藥,心裡對中醫沒把握,可沒想到外國人對中醫的熱情好奇超過中國人,中醫人比較吃香。他後悔當初在國內沒學好中醫,他從心裡感嘆地說他在中醫學院裡的幾年不知學的是什麼中醫,變成了地道西醫。想不到中醫在現代醫學中還有如此光彩的一面。

哪怕至今,在中醫院校,一股不信任中醫的風氣仍在老師和學生中蔓延著。幾乎所有的中醫院校都面臨一個境況:同學們的一個共同心聲就是對中醫沒有信心。

全國著名老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的顏德馨教授在採訪時曾說,“中醫教育的失敗,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就是學中醫的人對中醫沒有信心。古代的大學者墨子說:‘志不堅,智不達。’”

當然,這其中不僅僅是中醫教育本身的問題,還有其他許多因素的綜合結果。醫療市場和環境的倒逼,都讓中醫教育覺得自己是個夾縫中生存的困獸。

一名中醫院校的教育者表示,“我們灌輸再多的中醫思維,一到臨床就沒了,主要原因在於從事純中醫的拿不到醫院的平均收入,不能為醫院創收。因此,這種狀況就會反饋、傳導至學校教育。學院在課時緊張的情況下,就會壓減中醫經典課,有些學校的中醫經典課程,如《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等都成了選修課。”


中醫人數很多,中醫人才很少


02

前幾天收到一個留言:

@感恩做人

……就像現在開車的一樣,有好多人考到駕駛證了?但是從來就不敢開車上路,不還是因為自己的技術不行嗎?所以說,一個證當住了多少民間真正中醫人,可悲可嘆。

這年頭,有證沒證,已經無法全權衡量一個人的醫術水平和一個診所是否正規了。就像上述,學院出來的有證在手,但並不一定就是技術在手。

對於老百姓來說,管他有證沒證,管他中醫西醫,“能逮到老鼠的貓就是好貓”,能治好病的醫生就是好醫生。

真正的醫療水平是老百姓的口碑,真正的證書,是老百姓的認可。

就像相關人士所說的,何謂名醫,何謂醫術高名?這個不是哪個人自封的,也不是哪個領導強加的。

不是一個病人,也不是百個病人封的,是千百個治好的病人由衷的讚譽。

中醫治好一個人可以說是碰巧,可以說是個案,可以說是安慰效果,但是一個醫者能治好成千上百個病,有成千上萬的人說中醫有效說明了什麼?難道還是一種偶然現象嗎?

中醫是有效的,但不代表學中醫的人,就能完全發揮出他的效果來,相反俯拾皆是的神醫大師們,還完全神話了中醫,也將老百姓的對中醫的期許引向歧途。不管是中醫,還是中醫人本身都深受此害。

在此情況下,讓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中醫浮出水面,就顯得更加緊迫,尤其是那些在走向凋零民間人士,如我們開頭所說:“中醫在隱失,民間有用的傳統醫學在消失。”

就像中西醫之爭是無謂的爭論一樣,如果能治好老百姓的病,那麼又為什麼要管是來自民間還是官方呢?他們是同一時空並向而行的發展,本應是齊頭並進,為什麼竟演繹成了“自相殘殺”?

經過《執業醫師法》,走過《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如今又等來《中醫藥法》,國法中對民間中醫的肯定和支持,是其一大亮點,一時讓無數人歡喜,一夜之間又讓無數人心憂。

網友@“曾氏中醫正骨舒筋”表示:

沒制度不成方圓。考試重在考核考生有無能力為人民服務。考試能過才算本事。但考前的審核確實是難倒許多人,個人認為國家政策可降低審核要求,讓多數人都有考試的機會,不過只能說明還沒學好本事,技不如人,更加努力學好祖國醫學為下次考試而增加機會。

網友@“神一樣的我”表示:

能咋辦?一鬆,有人渾水摸魚,什麼玩意都能鑽進去,一嚴,民間中醫人苦不堪言,能怎麼辦?我有的時候就思考,如果我是決策人能不能比他做的更好,思來想去也就那樣,不可能比他們做的更好了,太嚴是錯,太鬆是大錯。這就是一個極其矛盾的事情,沒什麼好招數。只希望再降一降門檻,題出難一點吧!只要門檻降低,不愁沒有人拿不到證,題出難一點也可以較好剔除那些心懷鬼胎之輩。

想要一個公平對待的舞臺難,想要一個可以參考的機會更難,但不管怎麼說,中醫專長考核重在挖掘,既然是考,那就打開大門,讓考生憑實力去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