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題寫的“避暑山莊”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錯字”嗎?

驚龍軒


在曲阜孔府門前有副對聯,上面有兩個很著名的錯字:章和富,如下圖

此二字是故意寫錯的,是在玩文字遊戲,寓意文章通天貫日,富無盡頭,富不出頭。


而在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中,“惠風和暢”的“和”字,右邊的“口”寫成了“日”。

這種增減筆畫的情況在古人書法中比較常見,這是為了書法藝術的需要,尋求變化,古人認為這是正常的,不是錯別字。

還有一類字,古人刻碑時,因很多工匠文化水平不高,筆畫出現錯誤,但出現的頻率多了,古人也認可了,這類字稱“碑別字”,前人還曾出版碑別字專著。




乾隆的這個“避”字,就是一個碑別字。王羲之在《東方朔畫像贊》中就這樣寫過:



歐陽詢、顏真卿、黃庭堅等都曾這樣寫過:


古人寫碑別字多少有賣弄的意味,就如孔乙己敲著桌子說,回字有四種寫法,你知道麼?

這個“避”字,其實只要你臨過《九成宮》,就明白它是有出處的了。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避暑山莊的“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成為天下第一錯字,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書法避諱

康熙題字時,寫到“避”字的時候,認為不吉利,難道到這裡來避暑就是為了逃避?於是大手一揮,在“辛”字下加了一橫,這在古代書法上稱著是“添筆”或是“缺筆”,主要是為了避諱某種寓意或者其他因素,全憑書寫者個人觀念而為。

其二:故意寫錯

在“辛”字下加一橫,主要是康熙認為皇帝之路非常艱辛,清朝能走到自己手裡確實不易,加上自己8歲登基,14歲親政,智擒鰲拜、平定三藩、穩定西南、驅逐沙俄等一系列壯舉,實屬辛苦,如今到這裡來享受,這一路上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加了一橫。

其三:造字

據說康熙題字時氣勢恢宏,一頓操作寫完之後發現“避”字寫錯了,於是就將錯就錯,反正自己寫的大臣也不敢多言,正好可以看看自己的威望。

其實這些都是後世文人揣測的。康熙臨摹過很多書法,這種加一橫的“避”字,康熙並不是第一個寫的,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

唐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書寫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醴泉之事,其中銘文中避暑的“避”字便多了一橫。

李白詩《古蜀道難》:“朝避猛虎,夕避長蛇。”兩個“避”字均多一橫。

元代趙子昂的《三希堂法帖》

這些在《中國書法大詞典》中都是有記錄的,康熙本就酷愛書法臨摹,不可能不知道,雖說比不上他的孫子乾隆那樣喜歡到處題字,但是也留有不少題字直到如今。比如杭州西湖裡的“花港觀魚”,繁體“魚”字就和其他人寫的不一樣,別人的都是四點,康熙的卻是三點,這中三點“魚”字的寫法也並非康熙獨創,之前就有過這種寫法。其中唐代張衡、褚遂良就這樣寫過。

以上可以看出,這種多一筆的“避”字,其實是一種書法異體字,康熙作為書法功底頗深的書法家,並不會犯這種錯誤,如果真的寫錯了重新題過便是,為何還會流傳至今。



羽評郡主


天下第一錯字,當屬承德避暑山莊匾額中的“避”。

<strong>

“避暑山莊”中的“避”字,很明顯的辛下面多了一筆。為何被稱為“天下第一錯字”?

一是出自康熙帝之手,二是這個地方影響很大。

那麼,“避暑山莊”中的“避”字真的是錯別字嗎?

其實不然。

且不說皇帝有造字的權力,更何況,這個字也是有跡可循,分別在李白詩《古蜀道難》和唐崔孝公墓以及敦煌經卷《二教論》中,這裡的“避”字都辛下面多了一筆。


五味社


我是一人,避暑山莊中的“避”,重點不是錯字,而是“天下第一”這個名頭。現存名人遺蹟錯字不少,但是號稱“天下第一錯字”並不是錯字,真是很有趣。

避暑山莊的避不是錯字,但是將錯就錯,天下第一。

避暑山莊的“避”不是錯的,賣個關子,先說如何吹捧成“天下第一錯字”的。

吹捧炒作天下第一錯別字是要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的。

我們偉大的康熙大帝在1703年,取得了相對的勝利,建築避暑山莊,康熙在平了`三藩”,所以康熙皇帝特意加了一筆,“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難之避”。 原來,皇上是忌諱“避”字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大筆一揮加上一橫,這樣就沒有“逃避”之意了。

當然關於“避”是錯字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基本上都是要展現康熙雄才偉略。

其實“避暑山莊”的“避”不是錯別字。

比如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的“避”字,如下圖。

比如趙孟頫《三清殿記》的“避”字,如下圖。

“避暑山莊”的“避”這個字,至少在古人看來,那塊匾額並沒有寫錯。

如果“避暑山莊”這塊匾額重做換成我們現在“避”就少了一個“天下第一錯字”的名頭。

有個“天下第一”的傳說,講錯糾錯,真真假假。

一人有感

美麗的誤會,美好的傳說,都是一個讓人記憶的點。

下圖有個錯別字,清咸豐皇帝寫的“報恩院”。

號稱“天下第一錯字”並不是錯字,真是奇妙。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一人筆記


首先康熙題寫的“避暑山莊”裡的“避”字並非錯字,也不是所謂的天下第一錯字,在古代,這個字就是這樣寫的,這樣寫是正確的,這個字也可以說是“避”的異體字,是另外一種寫法。

從魏晉時期就有書法家這麼寫了,如圖這是一幅魏晉時期的碑刻,到了唐代歐陽詢也曾經這麼寫過,當時的很多大書法家都這樣寫,包括後來的顏真卿、趙孟頫、黃庭堅等等。

我們現在的規範字裡面,“避”字右邊是兩橫,所以很多人認為康熙題寫的避暑山莊裡的“避”是一個錯字,但是如果你以現在的規範字為標準,古代的很多字都是錯字。

你不能以現在人為的標準去評價古人。

其實,像這種類型的題字還有很多,比如蘭州火車站的牌匾,就讓很多人大跌眼睛,因為它和國家規定的規範字不一樣。很多書法家是不寫規範字的,寫了規範字就會少了藝術性。

規範字就是固定一個寫法,包括哪一橫長一點,哪一橫短一點,都有固定的寫法。而書法裡則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去變化,只要能從古代碑帖了找到出處,都可以去寫。

甚至為了需要,還可以去掉一部分,比如北京故宮裡的“門”字,所有帶“門”字的牌匾都沒有鉤,據說是因為皇上認為門字帶鉤不吉利,這個鉤是火鉤,容易引發火災。

古代的消防設備不是很好,那麼大的建築群落,其實最害怕的就是失火,這也是皇上最忌諱的,所以從明朝開始,故宮的牌匾上,凡是有門字的,一律沒有鉤。

這個你說他是錯字嗎?

我覺得也不是,在當時這個字就是正確的,還是最合適的一個字,沒有別的寫法可以取代它。

但是你要是拿現在的標準來說它就是錯的。所以是不是錯字還要看當時的標準,用當時的標準來評價才行。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不二齋


《圍城》裡有個比喻,校長爬得高,就像猴子爬上竿子上,爬得越高,洋洋自得,不料猴屁股全露出來向大家展示啦!當然,無論是方鴻漸,還是趙辛梅,他們都是不敢當面告訴校長,您那~~紅通通的~~

康熙,這就是當了那隻爬得最高的猴子。子曰,為尊者諱。於是尊者的無心之錯就鑄成鐵證,堂而皇之地向所有人,向歷史展覽啦。設想,假如當時有人告訴康熙一聲,哦,寫錯了,那這張作廢,再寫一張吧。這事兒也就過去了,不至於我們今天還在討論康熙寫錯啦為啥不改。

前幾天還有朋友說,他公司的領導,做報告的時候唸了錯字。他想了想,就寫了個email告訴領導,那個字應該念什麼什麼。領導下次開組會的時候,當眾給他獎勵幾千塊。因為他如果不指出來,這個錯誤就會繼續下去,尤其是外面的人就知道,這個領導唸白字。現在指出來了,這個錯誤就被糾正了。

如此淺顯的道理,實在不應該繼續討論“領導的錯誤是不是錯誤”,不應該再像孔子一樣“尊者的錯誤不能說”啦!尤其是有些人說,以前某某名人就這麼寫的,所以不是錯誤。好吧,既然領導的錯,不但是錯誤,還是光輝,那還有啥好說的呢。


松鼠老孫


莫以現代標準看古人

其實現在有一部分人,總想著只用現在的標準來看待古人的各個方面。當然這樣有些是可取的,但是很多是不可取這個事實卻往往被人忽略了。就比如漢字方面,我們用的是現在修訂的標準。而古人寫的漢字當然也有他們自己的一套標準,這些標準最多隻是一個交集,這樣才能叫做傳承和創新以及演變。

尊重古人

康熙寫的這個“避”字錯沒有錯?用現在的通用漢字標準來看,當然是錯的。但是康熙的古代人,不是現代人,所以也應該用適用於他的那一套標準來看待這個問題了。

那麼用古代的標準來看這“避”字錯了嗎?答案完全沒有錯。因為避字在傳承的時候就有這種寫法。皇帝的書法必然是當時的名師教的,而自書法盛行之後,楷書裡面像是顏體、柳體、歐體等等就受到後世書法家的大力追捧,都當作研習範本,之後有成就的再來自己創新。康熙也是這麼學習書法的,這是對古人的尊重,而同樣的我們也得對古人尊重。



這樣說下來,這裡面也就沒有了什麼故事可言了,硬要說什麼故事的話,那麼就是康熙的書法是傳自古代名家的書法,只是我們現代人當錯別字看而已。


淡看天上月


看到這個問題,我只能呵呵了!

前些時候,也看到過類似的文章,好像叫:最著名的有錯字的匾額,其中就有“避暑山莊”。

難道題字者真寫錯了嗎?非也!他們之所以這樣寫並非故意而為之,而是按古人的寫法很自然的寫出,什麼這個目的、那個原因都是後來人按自己的想法隨意臆測而已。

這些匾額的書寫者功力都很深厚,都有極高的傳統修養,說明他們都經歷過嚴格地臨摹古帖,有很深的傳統文化功底。

反觀那些認為寫錯的人,不客氣地說,他們應該好好補補課了,不要不懂裝懂,鬧出笑話來。


















春秋墨海


關於康熙題寫的“避暑山莊”中是否有錯字,爭論由來已久。大多數人認為,康熙本人並未意識到有錯,一眾大臣雖然看出有錯,卻無人敢提。這麼說也有道理,就算康熙筆下有誤,又有誰敢觸怒龍顏?但是也有人認為,康熙題寫的“避”字並未寫錯,只不過是個異體字而已。孰是孰非?我們來分析一下。


大家都知道,避暑山莊乃是清朝從事外事接待的重要場所,康熙御筆題匾,其重視程度不言而喻。從康熙流傳下來的諸多書法作品來看,他的書法具備相當的功力,端莊厚重而力道十足,頗有王者之氣。康熙書法中流露出來的沉雄和霸氣與其帝王身份十分吻合。既然“避暑山莊”如此重要,康熙又接受過極為嚴格的漢文化訓練,怎會輕易犯下寫錯別字這麼低級的錯誤?

事實上,康熙題寫的“避暑山莊”並沒有錯字。“避”字的寫法不過是個異體字,早在一些魏碑當中便出現過這樣的寫法。最為人熟知的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裡也有著同樣的寫法。另外,米芾和趙孟頫等書法大家都曾有過這樣的寫法。由此可見,康熙寫出“錯”字,並非一時筆誤,而是有著充分依據的。



類似的情況其實還有很多,比如“花港觀魚”、“風流宛在”等等,因為能夠找到合理的解釋,大多傳為佳話。我們在欣賞古人的書法作品時,應該多加強自身的文化底蘊,免得鬧出笑話來。


驚龍軒


說“避暑山莊”的“避”字是“天下第一錯字”的人,應該是“天下第一糊塗蟲”吧?用腳丫子想想也不可能。


康熙雖然是滿人,但人家從小接受最頂級的漢式教育,漢語言文字水平比滿文6的多,完勝如今的中文系研究生,書法也能完爆全國絕大多數書法家,給皇家園林、避暑聖地題字能寫出錯別字?腦子秀逗了吧?

漢語言文字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古漢語中有一種特殊現象叫“異體字”,是指字形不同而發音、字意相同的兩個字,可以完全替代使用,儘管兩個字使用頻率不一,但都是正確的,不是錯別字。



另外,基於漢語言文字而產生的書法藝術中,也有一種特殊字體——書法體,由於書法本身不是科學,而是藝術,在創作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跟日常書寫不完全一致的字,增一筆、減一筆、連筆、斷筆……都很常見,不是錯別字。

現在我們來看康熙題寫的“避暑山莊”,這裡的“避”字中“辛”下多了一橫,變成兩橫。

這是錯別字嗎?顯然不是,這是異體字。

兩橫的“避”字不是康熙發明的,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元代書法家等都寫過兩橫的“避”字,難道他們也寫了錯別字?


“天下第一錯字”的說法以前壓根沒有,這種說法都是當代人揣著明白裝糊塗,為了製造旅遊熱點,牽強附會,生編硬造出一個故事忽悠你,不信去避暑山莊旅遊看看,任何導遊第一個給你講的就是“天下第一錯字”的故事。

“天下第一錯字”的故事版本有好幾個,比較流行的說是康熙在題字時覺得堂堂皇帝要“逃避”顯得太不吉利,於是加了一筆,變成了兩橫;還有的說康熙一時寫錯字了,怕別人笑話自己就將錯就錯,堅持用兩橫,這些傳說都是後人編造,不值一駁。

其實古人在題寫牌匾時,不論是楷書、隸書、行書、草書,都喜歡用異體字。

南京的“明孝陵”是多一筆的“眀”

濟南的“大明湖”是多一筆的“眀”,“趵突泉”是少兩點的“突”


北京的“全聚德”是少一筆的“徳”

上述這些都是異體字、書法體,根本不是錯別字,但很多人都拿現代簡體中文印刷體去糾錯,豈不貽笑大方?

當然,這也是很多景點喜歡玩的套路,故意說是錯別字,然後編出一個故事顯得“歷史悠久有內涵”,這些段子權當聽聽一樂罷了,不必當真。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