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化”代表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汽車產業最具顛覆性的未來發展趨勢可以概括為“新四化”,即電動化是基礎,網聯化是條件,智能化是關鍵,共享化是趨勢。

汽車將不再只是代步工具,而成為提供超越移動本身的內容和服務的載體。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系統相輔相成,全球主要汽車廠商和零部件企業都在積極推進智能汽車產業化。

談及汽車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戴娟認為,從消費者方面來看,未來主流消費者都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對於汽車的定義發生改變,汽車不僅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在現在,一輛車解決所有的出行需求,在未來,每種需求都有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從產業格局來看,智能網聯技術將推動汽車產業生態的深刻變革和競爭格局的全面重塑,未來共享出行將成為主流。從價值鏈角度,汽車產業發生重構,由傳統鏈式結構向多元化結構轉變。

關於上汽集團在智能網聯汽車戰略目標,戴娟談到,在2020年,自主品牌汽車智能駕駛部分功能商業化,自主品牌網聯功能覆蓋率大幅提升;到2025年,自主品牌智能汽車實現規模商業化,自主品牌汽車基本實現網聯功能全覆蓋。在智能駕駛方面,力爭在2020年實現高速公路及城區擁堵路段實現自動駕駛。對於互聯網汽車,上汽將整合內外部資源,構建O2O實時在線的、覆蓋車輛全生命週期以及用戶移動出行需求的服務生態。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早上好,我來自上汽集團戰略研究中心,今天非常有幸跟大家分享。

智能化,網聯化是大趨勢,我跟各位嘉賓的講法、角度不一樣,我們想從歷史來看,我們回望以前,從幾萬年前的智能時代,到現在經過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在社會需求、商業形態、技術賦能等等方面,我們整個社會進入了基於萬物互聯、雲計算、大數據,以人工智能為主要特徵的第二次信息革命開始發展,經過那麼多的迭代。我們逐步從解放勞動力,現在進入解放腦力的時代。

在互聯網時代它的特徵就是我們會通過互聯,把我們從一個個體變成一種集體,大家可以看到,在未來無論是可連接的終端數據,還是連接的一些次數跟可接入的設施,這些數量都將會出現爆發式的一個增長。汽車產業的歷史已餘百年,我們從發展軌跡來看,汽車產業一直處於機遇和挑戰當中,但是在市場演變,產業變革和高新技術的成群爆發,以及跨界進入的新形勢下,目前汽車競爭格局又佔到了以新技術為導向的新起點上。目前,包括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這個趨勢基本上已經成為了共識。這四化是一種促進、遞進、融合的關係。電動化、網聯化促進了智能化,共享化是未來汽車生活的趨勢。

這裡借用一下羅蘭貝格的分析成果,未來汽車不只是代步工具,會成為超越移動本身的內容和服務的載體。從技術變化和商業價值兩個維度來看,自動駕駛和移動共享是最具備顛覆性的。萬物互聯將使汽車由分離的信息孤島成為一個匯通的海洋,自動駕駛技術使汽車自由移動成為可能,所有的技術會推動共享經濟的實現。

從智能化、網聯化汽車與智慧交通的關係上面,他們是相輔相成的。通過他們的一個相互交互,會構成下一代的新型智慧交通系統的生態。大家也知道,9月7日國家制造強國領導小組當中的車聯網專項委員會已經召開了第一次會議,這是我們非常關注的,預示著我們的網聯汽車已經成為中國製造強國戰略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裡列出來各種主要的汽車廠商、零部件,以及跨界的企業都在積極推進智能汽車的產業化。大家可以看到,無論是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還是互聯網電子通訊企業,都加大了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投入力度。

從最早的谷歌到通用、奧迪等等都在美國加州取得了路試資格,我們的硅谷創新中心在加州也取得了路試的資格。

前面跟大家分享了我們對未來趨勢的理解,下面我們看一下整個發展趨勢我們產業轉型面臨的挑戰有哪些?首先我們從消費者方面來看,未來主流的消費者都是互聯網的原住民,還有伴隨著汽車工業不斷壯大成長起來的。他們對汽車的認識和需求都較上一輩有了改變,汽車不光是移動工具,還會是一種態度,再加上監管和技術的突破,私有擁有汽車的重要性正在不斷下降,共享出行的需求正在漸漸上升。

美國16歲到24歲年輕人擁有駕照的比例已經在增長。預計在2030年每十輛新增的車輛當中會有一輛用於共享的用途。在未來可能每種需求都會有不同的車輛支持。

這裡是大家都比較關注的產業格局方面,我們認為智能網聯汽車將會推動汽車產業生態的深刻變革,和競爭格局全面的重塑。

在前面說到四化趨勢下,我們的產業格局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首先在用戶端,由於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現會使得共享出行模式成為主流,出行服務將逐步取代傳統的經銷模式,以平臺+生態的模式連接出行,和汽車供給。一旦客戶的黏度形成之後,掌握用戶入口和需求的出行服務平臺,將對下游的製造商有話語權和定價權。在共享單車的平臺他們只用了三年不到的時間就控制了自行車的產業。

這是一個從用戶端來看,另外我們從技術端來看也有很大的挑戰。智能網聯汽車核心的計算芯片、數據、軟件能力都不是傳統的汽車產業,汽車企業所擅長的。但是潛在的巨大市場已經吸引了全世界高技術玩家,紛紛構建技術平臺,加快競爭優勢,構建競爭壁壘。比如說德爾福等等,他們利用優勢構件軟件平臺。英飛凌、高通等等,也整合優勢,力爭未來的主導權。另外,高技術巨頭,如谷歌等公司的芯片和軟件將會獲得最大的利潤。所以在這樣兩頭夾擊態勢下,傳統的整車企業也紛紛出擊,兩頭髮力。

所以未來就形成了從用戶到技術平臺當中是我們的出行設備製造商這樣一個格局。我們是這麼認為的。我想跟回顧一個案例,歷史上我們汽車行業一直是不斷的在變革和探索,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汽車租賃行業也曾經被視做最有力的汽車製造商顛覆者,那個時候歐洲汽車成為大眾的一個全資子公司,hertz成為了福特全子資公司,2005年,2006年整車廠相繼退出租賃領域。這種情況下,為了應對高技術公司和服務供應商的巨大挑戰,未來這個產業格局會形成怎麼樣?是不是又出現歷史的輪迴,還是會在歷史的基礎上往前不斷的走,這個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方面。

另外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應該思考的,從價值鏈的角度,商業的本質是獲取利潤和價值,從價值鏈上來看將會發生重構,由傳統的鏈式機構向多元化結構來轉變。汽車產業主流國家的價值鏈分佈,大家可以看到,近六成的利潤來自汽車金融和後市場領域,但是我們再看左邊,在中國汽車產業利潤目前來看還是主要集中在整車製造和零部件領域。那麼我們預計,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日趨成熟,在中短期內,中國汽車中短期利潤還是會快速向汽車金融和後市場轉移。但是未來隨著前面提到的產業格局的變化,多方博弈之後,價值鏈的分佈又會是怎麼樣,這現在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前面跟各位領導和嘉賓分享了一下我們在趨勢方面的認識和挑戰上面的一些認識。那麼,正是我們認識到趨勢是明確的,大家都達到了一定的共識,挑戰是存在的,路徑是有差異的。剛剛我們前面那位嘉賓也說到,他認為不易快,但是趨勢大家都是認可的。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做,一定要創新,通過創新不斷的探索,來迎接挑戰抓住機遇。所以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上汽集團在智能網聯方面的探索。

從智能駕駛方面來看,我們希望2020年部分實現商業化的內容,2025年我們智能汽車實現規模商業化,從網聯汽車上面來看,在2020年我們希望它的覆蓋率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在2025年我們自主品牌汽車會基本實現網聯功能完全的覆蓋。這裡是給大家看一下我們智能網聯總體的發展思路。上汽集團現在的做法是分別從智能駕駛和網聯汽車兩方面進行研發和應用的探索。這樣,同時是結合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平臺來做整個數據的打通。未來,這些智能價值也好,網聯技術也好,都會在我們的數據平臺上實現互相數據的流動。

我們的想法是通過這兩種研究的路線不斷的迭代之後,可以實現整個智能網聯車完整的研究和分析。下面這個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智能駕駛方面的一個目標,我們力爭是在2020年實現高速公路及城區擁擠路段的自動駕駛和自動泊車我們設立了一些項目,或者說帶有目的性的項目來完成一些解決客戶痛點的工程研究。在這個基礎上,2025年我們會實現全環境下的自動駕駛,這是我們的目標。

下面是互聯網汽車方面的情況,從2016年的斑馬汽車上市以後取得了市場比較好的反響,我們下一步計劃是進一步整合內部和外部資源,構建O2O時時在線,覆蓋車輛全生命週期。上汽汽車連接、感知、計算、交互,我們未來會與智能化技術結合,進一步連接智能家居,充電服務,智能交通和智能物流,構建互聯網汽車的服務雲。

2017年1月份上汽集團正式加入了全球5GAA聯盟,我們也正攜手華為、中移動研究基於5G V2X的技術讓個體智能技術演進為基於網絡的智能,加快智能汽車與互聯網汽車的融合。

所以從未來來看,上汽集團的產品和服務都會基於網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雲計算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

我們對所有這樣的發展趨勢和轉型升級工作的認識是,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已經日益明確,路徑仍在探索,上汽集團願意和大家一起為實現中國成為汽車強國的夢想攜手努力,貢獻力量,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