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金融(《知識產權簡史》特別篇)

近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金融(《知識產權簡史》特別篇)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科技、知識產權。

最早對經濟金融產生興趣來自一本書,錢穆先生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這其實是錢穆顯示的專題演講合集,分別就中國漢、唐、宋、明、清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制度作了概述與對比,敘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後來,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致敬了錢穆先生,寫了一本《歷代經濟變革得失》,也寫得很精彩,書中縱橫中國兩千多年曆史,春秋時期的齊國宰相管仲改制變法(堪稱中國古代版的"凱恩斯主義"),提出"放活微觀,管制宏觀""鹽鐵專營""鼓勵消費""以商止戰"等思想,使得齊國一躍成為霸主,傲視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計劃經濟的鼻祖),提出"以農立國""軍爵制度""郡縣制度"等思想,一時國庫充實,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為之緩解。1978年,總設計師鄧小平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百年積弱的中國經濟再度崛起,重回強國之列。

近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金融(《知識產權簡史》特別篇)

近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金融(《知識產權簡史》特別篇)

那麼金融為什麼被大家稱之為近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呢?我們來看看西方學者怎麼說的。著名金融史學家威廉·戈茲曼在《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文明,從5000年前到21世紀》中提出:正是金融使得文明的進步成為可能。戈茲曼將金融描述為一臺時間機器,我們可以據此實現價值的跨時空流動,徹底改變了我們思考未來、計劃未來的方式。通過對數千年來金融在全世界範圍內扮演的重要角色的探索,戈茲曼詳細闡述了貨幣、債券、銀行、企業等令人驚奇的金融工具和金融體系如何推動了城市中心的擴張,並促進了文明的繁榮。金融推動了古美索不達米亞文字書寫的出現,促進了希臘和羅馬的古典文化向帝國的轉變,決定了中國古代王朝的興衰……戈茲曼還思考了我們未來將要面臨的挑戰,比如怎樣藉助金融的力量來妥善解決人口的增長和老齡化問題。這本書有點厚,開始讀的時候可能有點悶,但是讀到後面非常精彩,戈茲曼在書中第二部分還特別提到了中國的金融遺產,要了解金融的歷史,這絕對是一本不可錯過的書(再次聲明一下,這不是廣告,好書共讀,經濟學告訴我們要節省信息搜索成本)。

近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金融(《知識產權簡史》特別篇)

關於金融,再推薦兩本書:《當音樂停止之後》、《金融鍊金術的終結》。《當音樂停止之後》一書中,作者艾倫·布林德以豐富的金融經驗、獨特的視角、精準的第一手資料與數據,真實地描述了金融危機的全貌和美國政府的救助行動,總結出金融十誡(要點我附在文末)和政策制定者的七步法

。《金融鍊金術的終結》一書中,作者默文•金在貨幣和銀行業發展歷史的基礎上,對貨幣金融理論進行了深刻批判,分析了經濟危機發生的原因。作者認為,貨幣政策與銀行業體系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世界已經發生變化,經濟觀念也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我們必須也完全有能力重塑經濟制度,唯有如此才能終結金融鍊金術,避免經濟危機再次發生。

近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金融(《知識產權簡史》特別篇)

近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金融(《知識產權簡史》特別篇)

推薦書單介紹完了,那麼我們從哪裡開始講呢?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唐涯副教授(人稱香帥)的金融三定理說起吧。金融第一定理——時間的價值:金融是時光機。金融第二定理——資金的集聚:金融是擴大器。金融第三定理——風險的共擔:金融是保護傘。香帥其實說出了金融三個最基本的功能。金融學其實還有三個更重要的分離定理,第一個是

費雪的分離定理,企業家可以獨立的按照生產技術的時間約束來進行生產,而不用顧及消費問題,因為有完美的金融市場可以提供借貸。第二個是託賓的分離定理,基金經理不用顧及客戶的風險偏好特點,只選擇最優的投資組合即可。第三個是,法瑪的分離定理,風險投資組合的數量和構成與貨幣無關。

那麼金融的源頭在哪裡呢?《千年金融史》第三部分就說到聖殿與金融的歷史。11世紀,基督教皇發起十字軍東征,殺入聖地耶路撒冷,然後開放給朝聖者來朝拜。十字軍東征的主角正是聖殿騎士團,他們負責保護這些來耶路撒冷朝拜的朝聖者。從歐洲到耶路撒冷朝聖的路途很遙遠,朝聖者帶很多財物不安全,需要一個異地託管財物的體系,當時歐洲小國林立,各自為政,不大可能建立跨國的異地財務託管體系。聖殿騎士團很快就發現了商機,可以為朝聖者提供跨國異地的匯兌服務,在歐洲存錢,然後在耶路撒冷取用。聖殿騎士團後來還拓展了業務,比如替英國國王保管王冠,替英國國王徵收稅費,替英國和法國經營皇室的債務、債券,替各國的貴族進行信託理財等等。建立信用後,很多普通百姓也開始在聖殿騎士團這裡做儲蓄理財業務。香帥認為,

聖殿騎士團可以說是是歐洲金融的啟蒙者。接下來,歐洲金融的發展路徑大概如下:意大利北部銀行業興起,在地中海地區取代了聖殿騎士團。16世紀,荷蘭股票證券票據市場成為歐洲的票據結算中心。17、18世紀,英法銀行業開始發展,倫敦債券交易所成為歐洲和全球的債券交易中心

荷蘭作為歐洲小國,能夠成為名震天下的海上霸國(江湖人稱"海上馬車伕"),最根本的原因是進行了三項制度創新:公開募資、股票交易、現代銀行,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商業金融系統。這套金融系統為荷蘭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荷蘭東印度公司200年間股票年均派發的股息高達18%,當時歐洲絕大多數地區經濟增長率不到1%。

17世紀以來,世界上有三次最大的泡沫,分別是荷蘭鬱金香泡沫,英國南海公司大泡沫以及法國密西西比公司泡沫。在這三次危機當中,規模最大的是南海公司的大泡沫。1720年5月,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買入南海公司的股票,本來在早期的上漲階段他及時賣掉了股票,獲利5000英鎊。後來他又重新買入,最後虧損20000英鎊。老牛心裡苦啊,原以為"勝天半子",還用微積分反覆推演過,沒想到最後還是折在裡頭了。牛頓感嘆說:"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

我們把金融的視角轉到中國看一下。古代中國有沒有金融呢?其實是有的,而且比我們想象的要發達。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統一了貨幣,漢朝將鹽鐵絲茶等收歸國有,唐朝出現了飛錢和櫃坊,宋朝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都是歷朝加強中央財政力量的重要金融舉措,為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奠定了紮實的經濟基礎。

金融還為中國收復新疆做過大貢獻。晚清時期,因為太平天國鬧的兇,導致新疆失守。大清帝國收拾好太平天國後,國力已經大大衰弱,沒有錢收復新疆。左宗棠主動請纓,但是他有個很頭大的問題,收復新疆是持久戰,沒軍餉這仗打不了。左宗棠想了個辦法,什麼辦法呢?從匯豐銀行貸款,前後貸了1500萬兩白銀。那麼匯豐銀行為什麼願意貸款呢?貸款必須有擔保物,大清用什麼做擔保呢?用大清帝國海關的稅收,大清海關在英國人赫德的高效管理下,成為晚清最為重要的稅源。

明清時期,山西票號也是非常值得一說的金融創新。晉商的崛起與他們在金融方面的頭腦有很大的關係,晉商的代表主要有雷履泰和喬致庸(電視劇《喬家大院》說的就是他家的事情)。雷履泰發現,有很多生意人經常會託人把銀子從山西帶到北京,他從中就看到了貨幣兌換的商機,於是與人合資創辦了名震江湖的"日升昌"票號。雷履泰後來還發明出了一套密碼,用漢字代表數字,密碼組合也經常更換,嚴防洩露。山西票號的出現,改變了中國傳統的貨幣流通方式,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獨特的金融創新。前面說到左宗棠出兵新疆,除了跟匯豐銀行貸款外,晉商也為他提供了不少的軍餉。1900年,慈禧太后攜光緒西逃到山西,就是被晉商收留的,還收到晉商的30萬兩孝敬銀。隨著後來洋行的入侵,山西票號很快就衰落下去,山西票號在籌資能力、信用等方面,畢竟不能與正規洋行相比。

後記:

金融十誡:第一,記住人們所忘記的。記住明斯基的名言:市場和人類會經常遺忘。第二,不要依靠自我監管。金融市場的自律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也許甚至是一個殘忍的欺騙。政府不能也不應將此項功能交予給市場規律(又一個自相矛盾的概念),或者用生意來賺錢的評級機構。第三,應尊敬你的股東。第四,提高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第五,少使用槓桿。高槓杆的普通投資產品的高回報往往是虛幻的(房地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第六,保持簡單和愚蠢。第七,將衍生產品標準化,並在有組織的市場裡交易。在危機中,衍生產品聲名狼藉。第八,讓交易業務顯示在資產負債表中。多德-弗蘭克法案第165章寫道"為了達到資本金要求,資本的計算應該考慮到任何公司表外活動的影響。"第九,調整不合理的薪酬體系。第十,小心服務普通的消費者和公民。最後一條戒律與《十誡》中的第7條很相近:不可偷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