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八拜之交究竟是指哪八拜?

“八拜之交”在古典文學中是一個常見率很高的歷史典故。那麼“八拜之交”有什麼來歷?古人的“八拜之交”又是指哪八拜呢?這還要從宋代的一個故事說起。

在中國宋代,徽宗時期著名文人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

古人八拜之交究竟是指哪八拜?

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

古人八拜之交究竟是指哪八拜?

後來《紫釵記·吹臺避暑》中有:“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軍之事。”元曲《凍蘇秦》中有:“你不知這張儀和我是八拜交有朋友。”《西廂記·張君瑞鬧道場》中也有:“與小生同郡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從這些說法中不難看出,八拜之交無疑是結拜兄弟的最重要禮儀。

古人八拜之交究竟是指哪八拜?

說起“八拜之交”中的“八拜”指的是俞伯牙、鍾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陳重、雷義的膠膝之交,張元伯、範巨卿的雞黍之交,羊角哀、左伯桃的捨命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的生死之交,管仲、鮑叔牙的管鮑之交,孔融和禰衡以及範雲和何遜的忘年之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