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會讀書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今天講幾個故事給你聽。

1

一個8歲的小男孩重症昏迷,醫生髮現他多臟器衰竭。

臨終前,孩子說了7個字:我太累了,想睡覺。

之後他再沒有醒過來。

醫生表示,孩子沒有求生的意志。

他活得太累了。

這種情況屬於勞累過度造成的猝死。


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會讀書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小男孩媽媽後悔不已,她說,自己不希望也不甘心孩子一輩子平平淡淡,就省吃儉用給他報了各種課外班。

孩子從上幼兒園起,週末就沒有休息過,每天被排得滿滿當當。

很多時候,父母喜歡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讓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

卻在不知不覺中,以愛之名,行傷害之實。

因為他們很少考慮孩子的需求和意願,也從不管孩子是否真正的快樂。

2

楊仁榮,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十幾年前,楊仁榮是江西宜黃縣的理科高考狀元,當時,謝師宴擺了十幾桌,鞭炮的紅紙炸得滿地都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設計專業,所有人都相信,他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但後面的事情誰也想不到。

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會讀書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楊仁榮不喜歡行設計專業,他喜歡物理。

“大學四年,我幾乎沒去聽過專業課,作業也不寫,當時想通過考試純粹是為了面子,到後來覺得面子也不重要了,乾脆不考了。”

“我們村有個楊氏祠堂,以前有個普通學校的碩士把畢業證放在裡面,供後人瞻仰。如果我拿到北航畢業證,也可以放進去,我媽很看重那個。”

“我媽很希望我去通過最後那門考試,拿到畢業證。”

至今,楊仁榮都沒有拿到畢業證。

再後來,他和家裡人失聯9年。

因為沒賺到錢,覺得沒臉見父母和親人,怕他們失望。

直到媒體報道母親身患癌症,一家人才得以團聚。


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會讀書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楊仁榮說,“畢業後,社會評判一個人成功的標準,從學習變成了物質,說一些虛的根本沒用。我覺得壓力很大,來自父母、親戚和社會,這是我不想承受的。”

如果當時父母能夠放下面子,支持他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或許,楊仁榮現在已經是一名出色的物理學家了。

相信,如今楊仁榮父母最大的心願,也不再是孩子能夠光宗耀祖,而是一家人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3

最近,一位林校長的話,刷爆朋友圈:

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慢慢養。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讀書的資質,有的孩子沒有。沒有資質的孩子是用來報恩的,因為讀書特別好的,將來會去美國、英國、加拿大,見面只能靠視頻。
讀書沒資質,等我們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載我們去吃牛肉丸,明天載我們去吃海鮮,想想真美好!說到底都別再羨慕別人家有什麼樣的兒子或女兒,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註定,不必太過強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長,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共勉!


這段話或許有所偏頗,但如主持人孟非也忍不住轉發到微博一樣:“反正是寬慰到我了……轉發的一定是給爸媽的。”


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會讀書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為人父母,總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很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比同齡人差勁,將來只是一個普通人。

於是,從幼兒園開始,家長都在拼命地帶孩子“搶跑”。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樣的心情當然能夠理解。

但這個世界上,成功者的比例約佔3%,一般人佔97%。

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去做那3%,也要學會接受孩子的平凡和失敗。

當孩子受挫時,你可以和他一起去分析原因,或是給他一個擁抱,哪怕拍拍他的頭,他的背,都能給他力量。

劈頭蓋臉一頓罵,只會讓孩子走入狹窄的絕境。

有的父母說,我的孩子不好。

我想問,你認為的好是什麼?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就看父母能不能發現了。

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會讀書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