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了那么久“断舍离”,为什么还是整理不好自己的东西?

1、

朋友的朋友上班的地方离家远,刚工作的时候没什么钱,就买了辆十万左右的车开。

工作了几年,觉得十万的车档次不够了,于是省吃俭用换了辆几十万的车,但一因为耗油,二因为车子娇贵,反而舍不得开。

所以现在每天都是早早地把车开到汽车站,然后自己坐公交去上班。

说好的消费升级,反而让车变成了人的主人,需要他每月还月供、保养、加更高标号的汽油,金尊玉贵地伺候着。

这个人确实如愿地拥有了自己梦想中的好车,但却总好像开心不起来。他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人获得快乐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拥有了自己想要的,还感觉不到快乐,是因为这个东西本身超出了他可以承受的范围。

拿这位朋友来说,换了好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但是舒服是一点也没享受到,甚至反而因为这辆梦想座驾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不方便,所以怎么能够开心得起来呢?

你学了那么久“断舍离”,为什么还是整理不好自己的东西?


那么人又为什么会想拥有自己无法承受的东西呢?

第一,没有清晰的认识自我,进行正确的自我判断。

第二,没有搞清楚自己和车之间的关系,到底谁才是主人。断舍离的精髓也在于,让自己成为物品的主人,判断一件物品去留的,并不是它的价值或是它背后带出的故事,而是它在未来和自己的关系。

第三,那些自己当下无法驾驭的东西,即便拥有了也只能是“有价值的垃圾。”因为它们并不真正属于你,至少不属于现在的你。

比如,我们可以把豪车当成自己的目标,但不必成为它的奴隶。

目标催人奋进,奴隶只有滋长奴性。

2、

不光是汽车,男生们中间流行的数码、游戏周边,还有年轻美好的女朋友,女生们想要的口红包包还有环游世界,这些都可以拥有,但问题是“是不是真的需要”、“如何拥有”以及“何时拥有”。

你学了那么久“断舍离”,为什么还是整理不好自己的东西?

这次搬新家,我和王先生都决定进去之后,发现缺什么再买什么的策略。

到目前为止新房子也只添置了洗衣机和热水器这两件必需品而已。

洗衣机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带烘干功能的,虽然可能一年也用不了几次,但我们住的地方,一年之中梅雨天+冬季的雨雪,会有很长时间太阳都不给力,带个烘干功能,算是一种长远投资。

何况买的时候我们事先咨询过,一台洗衣机一般厂商承诺是可以使用8年左右,按8年来计洗衣机的烘干成本,真的不算什么。

以前我们住的房子很大,厨房和洗澡间在楼上,卧室客厅在楼下,这就好像把一个家的空间拆成两半,非常不方便。

现在的房子跟以前比起来显得很小,坐在客厅里能看到家里所有的房间,但也正是这种”一目了然“的方式让我特别心安。

不用再担心楼上的水龙头没有关,煤气上烧着火,洗衣机里泡着衣服忘了洗。

我是一个懒人,王先生也会因为做一点家务而斤斤计较,所以干脆换个小房子,打扫起来也方便。

3、

小房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容量小。

搬家的时候,我们大概只带了原来房子里三分之一的东西过来吧,但还是装不下。很多东西都模棱两可地处在”要“和”不要“之间。

所以这让我迫切地需要做一次断舍离,生命中那些”没有了有一些留念,收起来却一直用不到“的东西,其实也是在占用我们的空间,消耗我们的精力。

每一件物品最好的归宿就是”死得其所“。

食物要趁它们最新鲜的时候吃掉,浑身充满着新鲜的细胞,被你的身体吃进去,促进新陈代谢。

你学了那么久“断舍离”,为什么还是整理不好自己的东西?

衣服买回来要立刻穿在身上,留住它们最光鲜亮丽的样子。旧了破了不想要了,送到旧衣回到箱,或者卖出去、捐出去。餐具器物,不要贪图一时可爱买回来囤在那里,那样不仅让自己的生命被无用占据,也浪费了那些人制造出它们的本意。

几个人的起居就准备几个人的床单被褥,顶多再额外备一份客用。如果实在有多个朋友来访,宾馆酒店都很方便。

哪怕是家具也不是多多益善,用得上的才添置,不需要的就不买,买回来的就要尽量使用它,直到它不能够再为我们服务。

其实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楼房汽车,无一例外都要遵循这个规律,格守着自己的本份。

王先生喜欢说”能量是守衡的“,如果自己的能量不够大,就不该占用那么多的资源,换句话说”想过什么样的日子,要看自己有多大的命。“有些日子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过的,有些代价并不是人人都愿意付出的。

以后买东西,我要求自己尽量要遵循,”对家里的谁有用“、“准备什么时候使用”、“使用的过程中要如何收纳”这三大基本原则。有现在时髦的用词就是买东西要有“用户画像”、“使用场景”和“后续维护”。

如果只是一时的欲望冲动,那么对于可有可无的东西,克制一下也是可以的。

你学了那么久“断舍离”,为什么还是整理不好自己的东西?

当然,想开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人的一生啊,大家都热衷做加法,不想做减法。所以想要改变,还得先从一件一件小事开始练习起,

比如,今天给王先生和小孩做了炒白瓜和炒杂蔬,第一次炒白瓜配培根,居然成功了,一家都吃饱,菜也全吃光,没有浪费也没有舍不得,这种感觉就很有成就感。

慢慢培养这种感觉,人生豁达,任重道远。

PS:这是2019年发布的第32篇原创推送,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新书《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已全网同步上市。微信公众号:陈妍妈妈(chenyanmama05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