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清晰的战略体系,狂飙的消费信贷,潜在的不良隐忧

上海银行交出的2018年报是相当靓丽。2018年营业收入增长了32.49%、净利润增长了17.81%,在整个银行业进入低速增长时代,上海银行取得这样的业绩增速确实炫目。2019年一季度年报延续了高增长的态势,一季度营收增长42.16%、净利润增长14.12%,从业绩数字上来看,这是绝对的明星银行。

不过,资本市场对上海银行的估值确并不那么明星。2019年一季度上海银行总收入同比增长率排在上市银行中的第二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排在上市银行的第九位,但按4月30日收盘价算,上海银行的动态市盈率是7.4倍,在上市银行中仅排在17位,市净率也仅排在15位。可见,上海银行的估值与其成长速度并不相匹配。考虑到估值是一个综合体系,那么必然是存在一些因素拉低了估值。而资产质量的隐忧则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在后面会详细提到。

首先来看上海银行的战略体系。上海银行的战略愿景是成为服务创业、品质卓越的精品银行。从年报中来看,上海银行非常重视战略的引领作用。在核心价值投资的板块中,上海银行明确把成熟的战略管理体系作为投资价值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并且是放在第一条。上海银行应该是唯一一家在年报中把战略明确提出当作核心投资价值的上市银行。强调该行秉承战略闭环管理思想,推进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业务发展深入融合,提升战略执行效能。这说明这家银行确实是非常重视战略的引领作用,围绕精品银行战略进行了规范、分解和落实及执行。在银行呆过的朋友体会会更深刻,对于上海银行这样资产突破2万亿元体量的上市银行而言,清晰的战略规划的分量是有多重要,能够坚定地执行又是多么地不简单。

上海银行所谓精品战略,本质上是通过基础性业务和特色性业务的布局,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上海银行依托自身在区位等方面的禀赋,确实在跨境金融、养老金金融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但令时常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还是其狂飙的消费信贷业务。2018年末上海银行个人贷款较上年末增长了59.05%,其中消费贷款增长了100.25%,几乎是翻番,而这是在基数已经高达941亿元的基础上做到的。近千亿的基数,一年就可以翻番,这样的增长堪称银行经营上的现象级事件。但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显然,一年翻一倍的消费信贷投放,绝对不是靠线下的地推就能够完成的,也不是靠自身的线上渠道就能实现的,而必须是借助蚂蚁金服、腾讯、京东等这样的高流量平台才有完成的可能性。说白了,就是通过与微粒贷、蚂蚁借呗、京东金条等互联网金融贷款产品合作,提供资金,快速完成信贷投放。根据上海银行的年报表述,该行2018年末线上个人客户数高达2049.92万户,但其手机银行的客户数只有450.45万户,仅占到线上个人客户数的22%。而手机银行的客户数量基本上是代表了一家银行自主线上渠道的获客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有理由推论有1000多万的线上个人客户是通过外部渠道获取的。并且这1000多万客户,大部分就是通过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的消费信贷客户。而这样的客户,并不是自主掌控的核心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小额分散的消费信贷发展迅速,但上海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在上市银行中算比较高的,并且近几年在持续走高。2018年末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高达31.76%,2017年末和2016年末分别是27.99%和24.44%。在上海银行近几年加大零售信贷投放比例、个人贷款比例由2016年末的21.5%大提升到2018年末的32.54%的背景下,由于个人贷款整体上具有小额分散的特征,但依然没有对冲掉贷款集中度的大幅提升,所有个人贷款的加总居然与前十大客户贷款余额差不多,说明上海银行在对公信贷投放中垒大户的情况比较严重

我们再来看上海银行的资产质量。总体来看,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2018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14%,较2017年末下降了0.01个百分点,2019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则上升为1.19%,资产质量控制压力不小。

分贷款类型来看,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的不良率都出现了上升,可以明显看出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反弹压力还是比较大的。2018年末公司贷款不良率是1.5%,较上年末提升了0.02个百分点;个人贷款的不良率是0.61%,比上年末也提高了0.02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虽然2018年上海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小幅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但这主要是因为加大了个人贷款的投放比重,而个人贷款的不良率相对于公司贷款较低,从而拉低了整体不良率。随着个人贷款比重的进一步加大,如果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的不良率得不到控制,那么整体的不良率就会开始反弹。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相对上年末反弹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从2018年报来看,个人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反而是作为上海银行重点发力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均较上年提高了0.09个百分点。所以说,后续资产质量控制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就要看消费信贷的质量控制。目前来看,形势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2018年信贷投放大幅增加28.11%、风险加权资产大幅增加21.66%的背景下,其资本净额增加幅度仅为9.84%,资本补充的压力比较大,2018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3%,近三年首次在10%以下,并且上海银行才在2016年底上市募集了107亿元人民币、2017年底发行了200亿元人民币的优先股。在经历过三年的高速扩张后(近三年信贷资产大幅增长了52%),要想继续维持高速增长,上海银行资本补充的迫切性很大。

总体上而言,上海银行是一家战略清晰的银行,有着自身的特色禀赋和优势。也通过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快速做大了消费信贷,对收益的贡献明显。但是真正的核心客户群的自主建设还任重道远,在狂飙的消费信贷背后,后续的资产控制压力也将不容小觑。

上海银行:清晰的战略体系,狂飙的消费信贷,潜在的不良隐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