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三支柱”的“傲视群雄”一

自2018年,“三支柱”的话题不断,各类总裁班、高级人力培训班,除了OD(组织发展)概念最火的不过是“三支柱”,身为经历了十余年的“人力老兵”,最大的感悟就是: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方法论,只有适合自身条件的实践,意思就是不要因为一种概念的流行,或者某一位管理大师的演讲或者教学,就会认为这个理论或者概念是最“高级”的,是正确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三支柱”的“傲视群雄”一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组织,生长的条件不同,就会长出不同的“智慧之花”,如果生搬硬套,“拿来主义”简单,但是应用起来,不免会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关键不在于别人的东西有多好,而在于适不适合自己,要知道思想永远比工具重要,态度永远比价值重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三支柱”的“傲视群雄”一

说到“三支柱”,不得不提的一位老师,戴维·尤里奇(Dave Ulrich),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创者,他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HR)的概念。在此之前,人力资源被叫做“人事管理”(human management),尤里奇曾为《人力资源管理》杂志做过10年主编,从他手中不乏顶尖巨作,《人力资源冠军》(Human Resource Champion)、《人力资源价值命题》、《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详解HRBP四种角色与人力资源转型策略,他在《人力资源最佳实务》(Human Resource Champions: The Next Agenda for Adding Value andDelivering Results)中指出HR 部门应当像企业一样运营,提出了 HR 部门的组织架构再设计框架,几经演变和完善,变成今天大型企业中流行的“三支柱”模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三支柱”的“傲视群雄”一

“三支柱”模型的三个角分别是:人力资源业务伙伴( HR Business Partner,HRBP)、人力资源专家中心(HR Center Of Expertise,HR COE)和共享服务中心( HR Shared Service Center,HR SSC)。以 IBM 为例,自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IBM 开始致力于人力资源转型,在经历了持续不断的创新实践后,到 2007 年,IBM 的 HR 转型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它在组织运营层面实现了共享服务中心、专家中心和 HR 业务伙伴的架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三支柱”的“傲视群雄”一

用通俗的语言就是来说:

HRBP就像特种兵,在前线解决各类难题,帮助部队推进作战计划;

SSC就像后勤兵,提供高质量的物资保障,让战士们安心投入战斗;

COE则是炮兵,部署战略性、规模性的火力支撑,稳固大局。

后面,我将结合个人实践,从支撑战略、整合资源、建立制度、明确标准、落地文化、培养团队等六个方面,谈谈“三支柱”模型如何为组织贡献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