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襄阳改革开放40周年——邓粮:我眼中的那些桥

【人物名片】

祖籍重庆,5岁到河南,7岁到武汉,12岁来到襄阳……在邓粮的童年记忆中,他一直跟随父母“南征北战”。1975年来到襄阳后,才算结束了那种类似漂泊的生活。

扎根襄阳的这些年,正是改革开放襄阳快速发展的四十年。作为一名亲历者,邓粮印象最深的当属襄阳桥梁的变化。

致敬襄阳改革开放40周年——邓粮:我眼中的那些桥

【人物故事】

“一江碧水穿城过”“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历史上,襄阳是一个因水而兴的重镇。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灵气,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阻碍了各区域的发展。

如今,时代在发展,城市在西拓东进,桥梁与河道结伴而生。汉江一桥、汉江二桥、汉江三桥,将襄城、樊城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东津大桥、唐白河大桥、苏岭山大桥,将襄城、东津新区、鱼梁洲和襄州变得不可分割;汉江高速铁路桥建成后,将拉近襄阳与其他城市的距离……

有了桥襄阳才像一座城

在襄阳,邓粮见到的第一座大桥是汉江一桥。

这座桥于1969年9月开工,1970年5月通车,建设用时仅200多天。这是一座在襄阳人的眼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大桥。

这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的建设,除了大桥设计施工的专业队伍外,市区也投入民兵3500人,当时襄阳各界群众踊跃参加义务劳动,每天前来参加义务劳动的多则一两万人,少则两三千人,前前后后参加修桥修路的人员达到63万人次。

这座桥是汉江流域襄阳段的第一桥,它是襄阳第一个地标性现代化建筑,也结束了汉江两岸千百年来人们依靠“小划子”(小船)来往的历史。在极大方便两岸居民出行的同时,也拉近了襄城、樊城之间的空间距离。

邓粮来到襄阳时,虽没有目睹建设汉江一桥的壮举,了解这座大桥却是他认识襄阳的开始。

据邓粮回忆,当时的襄阳落后、破旧,除了人民广场片区有三四层高的楼房外,其他地方都是破破烂烂的街区。“根本不像一个城市。”邓粮说,但看到汉江一桥时,他觉得,这座大桥让襄阳有了城市的味道。“那时候,每次去古隆中春游或去烈士陵园扫墓,从汉江一桥走过,当火车通过时大桥晃动的感觉,真是让人又惊又喜。”邓粮说。

因桥而爱上民间文化

汉江一桥,给邓粮留下了童年的美好记忆,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

邓粮后来进入铁路系统工作。他说,铁路与桥梁密不可分,桥梁往往是铁路的控制性工程。

所以,工作之余,邓粮牵头成立了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主要从事民间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其中包括桥。

邓粮说,在汉江一桥建成之前,汉江流域襄阳段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座桥当属济汉桥。

据史料记载,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年),当地官员何祥奉命在襄阳和樊城之间架舟桥名济汉桥,以济行人。每年霜降水落,联舟七十有二,加板于上,首尾有铁环贯以铁索而系于两岸铁柱。两岸各建桥楼一座,襄阳端为汉皋楼(铁桩码头),樊城为挹秀楼。“这座桥历经300余年,直到清道光年间才彻底毁掉。”邓粮说,至今,襄城这边还有一块石碑,樊城那边还有一个叫铁桩码头的地方。

更多桥梁串起新襄阳

如果说汉江一桥让邓粮最难忘,那么,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见证襄阳快速发展的一座座桥梁,则让他惊艳和自豪不已——

1992年5月1日,长虹大桥(汉江二桥)正式通车,两城人民来往有了更多选择;

2013年9月30日,东津大桥(汉江五桥)建成通车。至此,东津到襄城十几分钟可达。2018年5月1日,东津大桥上下鱼梁洲的匝道正式开通。东津大桥将襄城、东津新区和鱼梁洲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013年10月1日,卧龙大桥(汉江三桥)建成通车。这座桥是襄阳首座斜拉桥,也是汉江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它的建成,标志着襄阳外环快速路的真正形成,“四城一心”的总体城市格局就此形成……

汉江三桥建成时,邓粮开车带着母亲,围着城区转了一大圈。近几年,凡有外地朋友来襄阳,邓粮就会开车带着他们完整地游览这座城市。

如今,庞公大桥建设正酣,苏岭山大桥将于今年10月底建成,汉十高铁崔家营汉江特大桥和郑万高铁汉江特大桥均在加紧建设中。邓粮说,汉江一桥的建成,打通了铁路经由襄阳的南北通道,而将来汉十高铁崔家营汉江特大桥和郑万高铁汉江特大桥建成后,则标志着襄阳高铁枢纽时代的到来。

襄阳的未来,因桥而不可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