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龙场乡: 红色文化引领,绿色理念发展

水城县龙场乡: 红色文化引领,绿色理念发展

水城县龙场乡: 红色文化引领,绿色理念发展

缅怀先烈。

水城县龙场乡: 红色文化引领,绿色理念发展

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茶产业。

坐落在北盘江南岸的水城县龙场苗族白族彝族乡,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少数民族乡镇。红色是代代相传的革命斗争精神底色,绿色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亮色。从1935年红军长征过水城播下革命火种,到地方游击队不怕牺牲勇于投身解放事业;从改革开放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龙场乡的历史就是一部在红色文化引领下的绿色发展史,也是一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缩影的农村奋斗史。

传承红色文化

打造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月26日,位于水城县龙场苗族白族彝族乡的碗厂红色文化广场,又迎来了一批缅怀革命先烈的队伍。他们在这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坚定政治信念,增强党性修养。

龙场乡碗厂红色文化广场包括中国工农红军渡北盘江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红军墓等,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六盘水境内领导当地群众与土豪劣绅作斗争,并留下作战战场的唯一牺牲地。当天,已经退休的龙场乡党委原副书记周光勤为大家讲述了红军在碗厂战斗牺牲的故事。

1935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长征渡过北盘江后,宿营顺场金竹林一带。朱云先、王红军(真名不详)二人因病不能继续长征,被安排在邓焕章家休养。病愈后,二人辗转来到龙场碗厂,组织带领焦少兰等进步青年成立碗厂“齐心会”,继续开展革命斗争。1939年夏天,在一次抗击土匪的战斗中,因寡不敌众战斗失利,两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

两位红军战士牺牲以后,碗厂“齐心会”会员继续与土豪劣绅作斗争。不久之后,“齐心会”副队长焦少兰被国民党当地政府抓去,以“私设公堂、冒充司令、窝藏共匪、掩埋红军”等罪名而杀害。碗厂“齐心会”的革命活动就此处于低潮。好在不久,“齐心会”会员与盘北游击队取得联系,革命的火种再次被点燃,进而为水城县的彻底解放做出了牺牲,也做出了贡献。

解放后,当地群众为两位红军烈士修葺了坟墓,并立碑纪念。2009年,在六盘水市、水城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龙场乡党委、政府对墓碑进行修缮,并新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斗争陈列馆。2017年,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水城县委、县政府启动了碗厂红色文化项目建设,改造了红军墓和革命烈士纪念碑,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渡北盘江纪念馆及红色文化广场等。项目于2018年3月26日竣工。

现在,碗厂红色文化基地已成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的重要载体,被申报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前后,就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和学校学生,来到这里扫墓、献花、参观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

坚持绿色发展

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相统一

“受红色文化的熏陶,龙场乡的老百姓比较齐心,内生动力相对较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容易发挥,号召力和凝聚力非常强大。”龙场乡党委书记蒋学维说,得益于基层组织的力量,得益于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全乡的绿色发展正有序推进。

穿行在正值盛产期的白族小镇茶园基地,阵阵绿浪随着山形的起伏扑面而来。这个季节,明前茶已经采摘完毕,一望无际的茶园正蓄势而发,即将迎来夏茶采摘的最佳时期。“好美!”站在观景平台上,远道而来的游客李女士忍不住赞叹。

龙场乡地处北盘江峡谷南岸、娘娘山北坡余脉平缓地带。平均海拔1525米,常年气候温润,阳光充足,加之峡谷深切、坝子平缓、山地海拔较高,为该乡发展精品水果、有机蔬菜、优质茶叶提供了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据介绍,高山富硒茗茶“水城春”的主要原茶生产地就在这里。截至目前,该乡成规模种植茶叶28000亩,可采面积达18000亩。

依托优质茶叶基地,水城县茶叶公司在龙场乡建设加工厂,使“水城春”优质茶叶精加工实现无缝对接,既配套延长产业链,又有效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依托茶叶产业园区的聚集优势,水城县在这里规划建设了上千户体量的南部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现在,第一期工程已经入住,第二期工程已经完成。依托茶叶园区和易扶搬迁安置点的聚集效应,一座以白族文化元素为特色的风情小镇正逐步成型。

蒋学维说,茶叶属于富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采茶期间,老百姓收益丰厚,采一天茶叶能够挣80至100元钱,管理一天也有七八十元。茶叶采摘高峰期,劳动力就业除了惠及龙场乡6000多人口外,还辐射到水城县的营盘乡和盘州市的坪地、普古等乡村民。

除了支柱产业茶叶,龙场乡还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水果。在低热河谷种植桃子,有的人家光凭此项一年即可收入十余万元;在坝子地里种植蓝莓、葡萄,肖家寨的“爆浆葡萄”已经成为网红;沿真龙山公路种植的李子,今年挂果以后将成为经济效益、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典型。

目前,整个龙场乡,可谓人人有事干,户户有产业。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该乡还引进贵州省水城县2万亩高山冷凉型商品蔬菜基地建设项目。

这个项目共建设示范基地1000亩,建成后不但可以带动全县2万亩蔬菜产业发展,还可以通过“三变”模式为当地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基地技术人员左代军说,标准化大棚里的早熟蔬菜已破土发芽,进入采收期后可为当地解决600人就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龙场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全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下一步,我们继续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水城·茶海龙场’建设成魅力家园,让生态更美、百姓更富。”蒋学维充满信心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