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支付寶改造銀行業後,又一顛覆性發明?

“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儘管一代江湖泰斗已宣告要退休,然而幾年前泰斗這句震顫銀行界的霸氣語言仍舊發人深省。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正在不斷髮起對傳統行業的衝擊,如今,人們的餐桌,也將迎來“人造肉”這一新鮮事物的變革。

近期, Beyond Meat ,作為人造肉第一股,其上市一事就快速在朋友圈刷屏。僅其背後的豪華投資者陣容,就足以讓人震撼——比爾蓋茨、麥當勞前CEO Don Thompson 、好萊塢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美國最大肉類生產商Tyson Foods等!

大佬爭相看好的人造肉,其從出生第一天起,似乎就離不開素食主義的影子。

素雞、素食主義、人造肉的誕生

素食主義,並非只有西方才有,中國其實很早就有素食主義一說。素雞這道菜的出現,和梁武帝禮佛的故事,就是素食主義在中國最好的例證。

故事發生在:南北朝,梁,武進。當地一農民本欲嫁女,可惜家境清貧,想要在婚宴上好好招待客人卻苦無葷菜。為避免尷尬,該農戶遂將家裡的豆腐皮紮緊,先放水裡煮,然後又拿去蒸。就靠著這種不搭調的操作,居然做出了一個和雞肉味及其相近的新菜餚出來。據說,當時的客人吃後都說這菜絲毫不比雞肉差,可稱之為“素雞”。

如果事情僅僅到此,那麼素雞這道菜就不可能流傳至今日了。農戶發明“素雞”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當時正大舉推崇佛教的梁武帝耳中。梁武帝,梁朝的建立者,其在位時曾四次棄皇帝寶座不顧,出家為僧,深受佛教思想薰陶。據說其生活節儉,是個典型的素食主義者。素雞的出現,讓梁武帝喜出望外,並下令全國推廣,該道菜餚遂得以流傳至今。

素雞,其實就是如今Beyond Meat人造肉的前身。而Beyond Meat 的創始人,也是一個素食主義者。

人造肉,按製造方式來劃分,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就是素肉,主要以植物為原料,儘可能地模仿真正肉類的味道和營養成分。這種肉,又叫做“大豆蛋白肉”,因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簡單點,其實際上就是一種對肉類形色和味道進行模仿的豆製品。就如剛剛介紹到的素雞差不多的製作原理。如下圖所示這款Beyond Meat推出的人造肉。

繼支付寶改造銀行業後,又一顛覆性發明?


而第二種人造肉的製作方法,則相對複雜一些。首先,科學家需要從活體家畜組織上採集好乾細胞,再給這些幹細胞餵養營養素,在實驗室培養一下之後,這些幹細胞就會發育長成“肉”。這種方式製作的人造肉,又叫做“乾淨肉”、“培養肉”。看看下圖這種,就是培養肉了。

繼支付寶改造銀行業後,又一顛覆性發明?

人造肉製作的漢堡有更好吃嗎?

那麼,通過上述兩種方法制作出來的人造肉,什麼味道呢?

可惜筆者並未親身品嚐過,只能把旁人的感受描繪下了。據說,人造肉炒出來的味道,確有真實的肉味。比如,人造牛肉,吃起來跟真實的牛肉味道並無區別。據說,放進鍋裡面炒的時候,絲毫聞不到生肉那種腥氣,反而會有點像罐頭午餐肉的氣味。但親歷者說,肉餅煎炒之後,切開來,裡面類似豆子粘合的結構卻依稀可見。

繼支付寶改造銀行業後,又一顛覆性發明?

目前,人造肉較為普及的一個領域,就是人造漢堡。據說,在美國之類的西方國家,人造漢堡已經並不少見。今年4月1號,漢堡王就在美國聖路易斯57家門店推出過一款人造肉漢堡。據說其已經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連漢堡王的員工都分不清楚哪種是人造的,哪種不是人造的。

人造肉有啥好處?

人造肉的出現,引起了社會廣泛的討論。

說它好的人認為,人造肉不攜帶病菌,更加安全健康。

最近這些年,“禽流感”“瘋牛病”包括近期盛行的“非洲豬瘟”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了。傳統養殖業出產的產品,不管如何做各種技術處理,總是或多或少帶有沙門氏菌、彎曲桿菌等菌類。所以才會有“病從口入”的說法,這個“病”,只要人離不開吃,似乎就難以避免。而人造肉,卻可以做到不帶任何菌呀毒的,真正切切的做到了乾乾淨淨。

另外一方面,人造肉的出現,對環保主義者而言,也是極大的一個利好。

傳統的養殖業、畜牧業,往往是溫室氣體和水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業界普遍認為,家禽飼養及消費對環境的汙染,一度比交通汙染還要糟糕,對環境的破壞也非常大。並且,為飼養牲畜,必須耗費大量的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據Beyond Meat 的創始人布朗介紹:“僅僅種植玉米和小麥專門給牲畜吃的方式,就消耗掉美國80%的農作物”。

而人造肉,卻是直接從植物中獲取蛋白質並讓它粘粘起來,可以節省很多土地和淨水資源,也減少了甲烷等汙染氣體的排放,有助於改善大氣條件。

當然,專家想的可能更遠些。很多專家認為,人造肉如果大規模普及,或許能解決未來地球人口過多所帶來的糧食危機。目前,全球人口就已經高達70億。預計本世紀中葉,90億——100億人口都將成為大概率。彼時,地球有限的農業資源根本滿足不了如此龐大的人口糧食需求。

人造肉,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人造雞蛋,科技+食品+資本=what?

講到人造肉,順帶就該講講另外一個人造食品——人造雞蛋。


繼支付寶改造銀行業後,又一顛覆性發明?

對,上圖你看到的就是人造雞蛋剝殼之後的模樣,跟真實的雞蛋蛋黃蛋清一樣的光澤和色彩。

2014年2月17號,美國加州的Hampton Creek 公司研發出人造雞蛋。人造雞蛋,跟人造肉的原理相差不大,它是從黃豆等豆類植物中提取蛋白質構成。

人造雞蛋的研發成功,引起了超人李嘉誠的關注。超人邀請Hampton Creek 公司的創始人泰特里克赴港一敘。當時,泰特里克連李嘉誠是誰都不知道。直到查閱資料之後,才知道是華人首富。

當時,超人投資了2300萬美元給泰特里克。不久之後,人造雞蛋開始在香港的超市上市出售。很快便一搶而空。

超人的眼光就是獨到,他代表了資本的走向。

目前,大量資本都在湧入人造食品這個領域。儘管從業績來講,很多公司都還處於虧損狀態,但是資本卻似乎毫不介意這些。

就以人造肉上市第一股Beyond Meat 來說吧。據其招股書顯示,其上市以來就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2017年,該公司虧損3038萬美元;2018年,虧損2989萬美元。但這絲毫不影響資本對其的青睞。

營收增長的強勁,也許就是為何資本高度青睞這些新興科技企業的緣故了。2016年—2018年,Beyond Meat 的營收從1618萬美元快速增長到8793萬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33%,2018年的同比增幅更是高達170%。

而Beyond Meat 的主要競爭對手Impossible Food表現也不賴。據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目前的融資規模就高達3.875億美元。淡馬錫控股、三一資本、比爾蓋茨(注意:又是他)等14名個人及及溝通投資者都有注資。Impossible Food,就是前述漢堡王的人造肉漢堡的供應商,相較於Beyond Meat ,其在人造肉領域的表現也很不錯。

還有, Memphis Meat,該公司創業一年,就拿下了1700萬投資; Modern Meadow ,一家用植物做皮革的公司,也拿到了4000萬美元融資;……資本對這個領域的狂熱可謂非同一般。

當科技插上資本的翅膀,那麼食品行業或許將迎來顛覆性的變革。

本文作者 芝潤

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