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東北民營經濟“五問”》系列文章近期發表

近日,總結幾年來關於東北問題,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研究和思考,我撰寫了“關於東北民營經濟五問”系列五篇文章,由盤古智庫發表,並轉發今日頭條·財經。這五篇文章是:《東北民營經濟五問之一: 誰是振興東北的主力軍?》《東北民營經濟五問之二: 東北經濟怎樣才能更有活力?》《東北民營經濟五問之三: 東北的民營企業為什麼做不大?》《東北民營經濟五問之四:誰應當是東北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東北民營經濟五問之五: 東北的民營企業怎樣才能長大?》

寫作這個系列的背景何在?

上世紀90年代進入“東北現象”起,“振興東北”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從“搞活大中型企業”到“第二次創業”“重振雄風”,從“國有企業抓大放小改革”到“三年脫困”,最後進入2003年十年振興進程。國家給的政策不可謂不多,扶持的力度不可謂不大,各地的改革和調整措施不可謂不實,十年振興的成就不可謂不顯著。但是為什麼到振興第二個十年的時候,就出現了難以阻滯的經濟下滑?東北三省由前十年全國增長的引領者變成增速的倒數五名之列?作為研究東北問題的專家,我每天都在為東北的振興發展奔走呼號,可謂是殫精竭慮,尋求這塊老工業基地經濟勃興的良方。

經濟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國際市場復甦低迷、充滿變數的問題,也有國內經濟發展“三期疊加”的問題,還有一些地方數字造假的問題。但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關鍵還是得從東北自身找原因。經過多年的探索,東北的問題,應該是逐漸清晰了,那就是存在“兩個集中、三個衰退”的問題。“兩個集中”,就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積累的體制性、機制性矛盾集中爆發和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問題集中反映;“三個衰退”,就是資源性衰退、結構性衰退、體制性衰退。這“兩個集中、三個衰退”的剖析,就是東北經濟出問題的原因。

在調研中我發現,一個常識性的問題常常被忽略。振興的實踐中,各地方政府和相關人員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為招商,為引資,為徵地,為拆遷,為信訪,為項目落地,為產業園區“七通一平”,為扶持企業解困,為職工社保籌資,為區域發展規劃……而在忙忙碌碌中,有一個根本問題,卻很少考慮到,或者是沒時間考慮,那就是依靠誰來實現東北振興?誰是振興的主力軍和主要力量呢?我們成天在器物層面、技術層面低頭賣力,卻較少抬起頭看看遠方的風景和周邊形勢的變化,研究研究制度性、理念性的問題。

我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1、從戰略全局的高度認識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

東北地區必須從戰略全局的高度認識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謀劃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民營企業這支有生力量,讓民營經濟在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中擔當主力軍。民營經濟救東北,民營經濟振東北,民營經濟活東北,民營經濟富東北。

無論是邏輯分析,還是歷史分析、現實分析,都應該得出結論,靠地方國企、靠央企、靠外企、靠南方民資企業,都不能真正實現東北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全面振興,都不能既解決“國”強,又解決民富的問題,真正靠的住的是自己的“貼心小棉襖”、是民有民建民享民富的民營經濟。

今天已經改革開放41年、振興16年了,今天,東北地區必須從戰略全局的高度認識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謀劃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民營企業這支有生力量,讓民營經濟在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中擔當主力軍。

2、東北經濟要活,必須再造微觀基礎

在東北振興過程中,民營經濟可以成為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維護社會穩定和參與國企改革的主力軍。同時,在體制的調整和創新中,要把民營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使之成為體制轉軌和機制再造的主推力。

但是,東北的民營企業為什麼長不大?東北地區的民營企業數量並不少。東北地區民營企業一是企業規模小,二是龍頭企業少。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民營經濟主體超過800萬戶,均佔本地區市場主體總數的90%以上。這樣的問題,今天怎樣回答?現在的狀況有沒有改善?通過和政界、商界人士的交流,通過到一些城市走訪、調研,我感到,近年來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優化營商環境,企業發展的外在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東北的民營企業不大不強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與東南沿海省份相比,無論在企業的規模還是在效益上,都還有很大的差距。

3、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科技創新是東北產業升級和全面振興的大戰略。那麼誰是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有人說是大型國有企業,因為國企實力雄厚,人才眾多,技術研發基礎好;有人說是民營企業,因為民企機制靈活,運行效率高。在這裡,筆者不做定論,因為創新來說,對於國企、民企各有千秋,可能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情況。

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而且被世界上發達經濟體所印證的,那就是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是區域經濟最為活躍和最具經濟發展潛力的群體,是科技創新的率先探索者和實踐者。特別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在現代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愈來愈重要,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愈來愈明顯。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絕大多數或者說基本上是民營企業。所以至少這點是成立的,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4、觀念創新是民營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工程”

解決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動力不足、服務不到位的問題,要做好“第一道工序”,那就是做好思想解放、觀念創新的文章。

明確發展定位。東北要全面振興,人民生活要富裕,必須保持民營經濟基業常青,讓民營企業做好做優、做大做強。這不是某些產業、某些城市的問題,而是全域的問題。

提振發展信心。堅定信心,提振精神。給“自己人”吃了“定心丸”。各級政府和個體私營經濟從業者都要振精氣神,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為新一輪振興發展多出力、多作貢獻。

突破觀念障礙。要樹立創新意識,敢為人先,突破陳規舊制的束縛,敢於向思想禁區挑戰,敢於在認識盲區探索,同時能否定自己,大膽突破。

打造輿論環境。把營商環境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營造務實高效的政務環境、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充滿活力的人才環境,激發“雙創”熱情,增添民營企業獲得感。

5、民營經濟發展要把握髮展重點

一要把抓“新”作為結構調整的大方向。二要把抓“輕”作為結構調整的重手段。要做好“四則運算”。不能再唱“工業一柱擎天,結構單一”的“二人轉”,要做好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就是既要做靠投資拉動擴大總量的“加法”,又要做好淘汰落後產能的“減法”,也要做創新驅動的“乘法”、簡政放權提高市場效率的“除法”。

6、政府要增強服務意識

政府部門要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搞清誰養活誰的問題,明白誰是納稅人,誰是衣食父母,樹立親商、重商、敬商的理念;二是理順管和放的關係,既要管好也要放開;三是處理好給和取的矛盾,達到一個“雙贏”的效果,既立足於“取”,又立足於“給”,先讓利後得利。這樣在東北才能創造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夠讓客戶投資放心,辦事放心,生活舒心。通過思想解放,造就優質的輿論環境;通過打霸治亂,造就優越的社會環境;通過讓利於商,形成優惠的政策環境;通過高效便捷,形成優秀的服務環境,真正使東北地區成為“投資的沃土”“發財的寶地”“創業的樂園”。

《關於東北民營經濟“五問”》系列文章近期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