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被唐朝灭亡后,人口大量迁入中国,后竟割据山东刺杀唐宰相

高句丽被唐朝灭亡后,人口大量迁入中国,后竟割据山东刺杀唐宰相

公元668年,唐朝灭亡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王国,分其地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统辖,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领兵二万镇守。为削弱当地反抗力量,唐政府强令迁徙了几十万高句丽人入中国内地生活。

其中,高句丽的贵族、豪强、武官和中产阶层,基本被迁徙到关西和江淮等地。这些人逐步融入了当地的汉族社会,其中的贵族和武将世家还受到唐朝重用,在唐朝军中任职,如著名的高仙芝、黑齿常之等人。与中上层阶级不同,高句丽的低层百姓,大部分则迁徙到了辽西的营州地区,受到集中管束。营州毗邻辽东,早前就有很多高句丽战俘聚居在这一地区。唐灭高句丽后,营州高句丽人数量剧烈膨胀,在当地人口中占据了更大比例,唐玄宗在营州设立平卢节度使后,高句丽人成为平卢军的重要兵源。但是,出于对异族的防范,其最高级别也不过是中级军官而已。

高句丽被唐朝灭亡后,人口大量迁入中国,后竟割据山东刺杀唐宰相

可是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而安禄山之前曾担任过平卢节度使,其间网罗了大量非汉族的军官为其效力。叛乱爆发后,作为安禄山旧部的高句丽人并未马上支持叛乱。但是,实际掌握平卢军兵权的节度副使吕知诲是安禄山老部下,他接受了安禄山的指令,诱杀了效忠唐朝的安东副都护、保定军使马灵察,安禄山遂任命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但是平卢军中的实权派将领并不愿服从安禄山。此时,平卢军中有三大势力:第一为由契丹、奚、突厥等游牧部族出身的兵将组成的蕃兵势力;第二为大将刘客奴、董秦的汉人兵将势力;第三为侯希逸、李正己等人为首的高句丽人势力。由于乱前,安禄山抽调了大量蕃兵,平卢军中支持安禄山的力量下降,于是此时平卢军汉将之首刘客奴便与高句丽诸将同议,杀死吕知诲,宣布反正。

唐朝得知平卢军反正,大喜,就任命刘客奴为平卢节度使,赐名正臣,另一汉人大将董秦为平卢兵马使。唐朝的任命激化了平卢军里汉人与高句丽人两大势力之间的矛盾。因为此时平卢军中高级军官都是汉人,但士兵却以高句丽人人数最多。刘正臣,董秦虽然身处高位,然而并不能实际控制高句丽兵将。但刘正臣仍毅然决定出兵进攻范阳,从背后解救唐朝的危局。由于军中高句丽人按兵不动,刘正臣只能以仅有的一万兵马进攻范阳。刘先胜后败,仅以残兵三千人逃回营州。

不久,刘正臣被高句丽人暗杀,平卢军至此完全落入高句丽武人集团掌控之中。唐朝廷任命高句丽人侯希逸担任平卢节度使。高句丽系平卢军控制营州后,曾击退叛军几次进攻。但由于失去了唐中央的物资支援,762年,高句丽系平卢军全军南迁,渡海进入了今山东省境内,占领青州。唐肃宗为了安抚他们,便以侯希逸为平卢淄青节度使,将整个淄青地区划分给了他们。这给高句丽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短短几年之内他们发展成为当时的强藩之一,共占据了山东地区十五个州,拥兵达十万人。

高句丽被唐朝灭亡后,人口大量迁入中国,后竟割据山东刺杀唐宰相

高句丽人控制山东时,惧众不附己,乃严刑峻法恐怖统治。但是经过四代近50年的演变,平卢高句丽武人集团腐化堕落,后继无人。时唐朝中兴,大举削藩,中央军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时,当时的平卢高句丽集团首脑李师道,为阻挠中央削藩,竟然派刺客刺杀唐朝主战宰相武元衡。唐朝平定淮西后,最终讨灭李师道集团!参考谈事说事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