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征伐「高句丽」?

隋唐时期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征伐「高句丽」?

2004年7月1日,

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如上图),

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引起人们再度关注「高句丽」这个1300余年前灭亡的古国……

【705年的老王国】

高句丽(「句」读作:勾,英文:Koguryo),

始于公元前37年,止于668年,国祚长达705年。

公元前37年,

夫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如下图)建国,故称高句丽。

后建都于纥升骨城(桓仁县境内),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集安市境内),至427年迁都平壤。

桓仁、集安是高句丽早中期的政经中心,累计共465年,

是高句丽文化遗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御驾亲征】

高句丽的最后70年,被隋唐两朝持续征伐,

而且是除了唐高祖忙于建政,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通通御驾亲征。

然而,御驾亲征的皇帝全部屡战屡败,灰头土脸;

直到唐高宗新罗的联军,才灭了高句丽。

【影响深远】

征伐高句丽,对中国影响深远。

隋炀帝倾全国之力,连续征伐高句丽三次,人民苦不堪言,变乱不断,

隋朝因而拖垮,让李渊趁势建立唐朝,才有后来大唐的盛世。

也因征伐高句丽,隋炀帝为运送作战物资,开永济渠(如下图)北通涿郡(北京),

通济渠南至江淮,华东因而迅速繁荣,长安却逐渐没落,

改变了中国长久以来经济发展的动线。

涿郡因是运河终点,大批人员、物资集结于此,造就了繁荣,

北京从此千余年稳坐华北第一重镇。

隋唐时期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征伐「高句丽」?

【不臣之礼?】

高句丽惹得中国几个皇帝千里迢迢来征伐,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中国东北的边患之所以远比其他地区更具威胁性,

是因为其他地区属游牧民族,文化程度较低,而且打了就跑;

东北地区的民族却是半农半牧,文化程度与中原相当,

又兼具游牧民族的慓悍,让中国屡战屡败。

后来东北地区的辽、金、女真都成为宋、明朝头号边患,女真甚至建立清朝,入主中国286年,

隋唐君主的征伐高句丽,可谓深谋远虑。

隋唐时期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征伐「高句丽」?

隋文帝于581年建立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长达361年的纷乱。

随着隋朝的强大,高句丽逐渐感到恐惧,

于是采取联合其他国家对隋朝进行侵袭。

598年,高句丽王率靺鞨骑兵万余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隋文帝派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

后因道路和天气的原因,粮草供应不上,

同时高句丽王慑于隋军威,亦遣使谢罪,隋文帝于是罢兵。

从598年至668年,计70年,高句丽成为隋唐头号大敌,对其征伐不断。

隋唐时期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征伐「高句丽」?

(打猎。高句丽古墓的壁画)

隋唐时期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征伐「高句丽」?

(三足鸟。高句丽古墓的壁画)

【主导结盟】

高句丽先是不称臣,后又主导各国结盟,对中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在朝鲜半岛,新罗是中国的盟友,

百济则为高句丽的盟友,

新罗面临高句丽、百济和日本三方的威胁,时刻都在生死存亡中。

高句丽不断加强对新罗的攻势,在北方,除进一步巩固东北亚的根据地,

慑服各族,更对突厥采取结盟战略。

高句丽原本就强大,突厥也逐渐强大起来,

导致隋唐不得不举全国之力对高句丽征伐,先下手为强,以免后患无穷。

【隋炀帝之功】

隋炀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任内不断兴建大工程、发动大战争。

唐朝最后击垮高句丽,得感谢隋炀帝努力在前。

没有隋炀帝倾全国之力征伐,高句丽的实力不会因此先削减许多,

唐朝得面对强大的高句丽,胜负就难卜了。

隋唐时期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征伐「高句丽」?

(将军坟,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建于五世纪初。

清同治末年,中原灾民出关谋生,进入长白山封禁区,见此墓宏伟壮观,

以为镇守边关的将军之墓,讹传之为「将军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